第九十七章 长驱渡河洛 (第1/3页)
在这一刻,石七朗看透了蒙兀军队的本质。
这就是一支流寇!
哪怕蒙兀人兵马再盛,战马再多,那也很难算作是一支军队。
因为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军队是实现政治目的的手段。而蒙兀人似乎从来就没有政治目的,最起码在传统汉地上没有,只想着抢一把就跑。
正经兵马面对汉军坚守的战略要地之时,肯定会因为担心后路被断,而不得不攻城。
可流寇习性的蒙兀人哪管那么多,直接仗着骑兵优势,四处破坏劫掠即可。
等到汉军坚守的偏师受不了出战的时候,蒙兀人想战就战,不愿意打,仗着骑兵优势逃就成了。
而流寇从来只是破坏,而不思建设的。
这么来上三两次,刚刚稳定下来的汉地民生非得崩溃不成。
当然,石七朗也只是大略懂了刘淮的思虑,但是作为穿越者,刘淮是真的知道蒙兀人是何等残暴的。
拿历史上的洛阳举例子,蒙兀人来了一遭后,端平入洛之时,宋军发现偌大的洛阳城,却只剩下两千人苟延残喘。
宋蒙联合灭金之后,整个中原都被搞成了白地。
有历史上的前车之鉴,刘淮怎么敢让蒙兀人在河北中原转一圈?
石七朗在得到消息之后,没有立即出兵,毕竟涉县乃是在晋南,距离晋北中间还隔着个汾河谷地,属实是鞭长莫及。
但他还是好生安抚了来投奔之人,并且派遣军使,将打探来的情报一五一十的报给了刘淮。
刘淮此时已经身处大名府,而他的消息来源则是更加全面,不仅仅是锦衣卫传达的消息,就连雁门关之侧五台山大和尚们也传来了准确讯息。
法痴在帅帐中实实在在的吃完五大碗羊肉汤饼之后,方才摸着光头,打着饱嗝宣了一声佛号:“阿弥陀佛,今日又破戒了,当真是有愧于佛祖。”
刘淮看着法痴摇头笑道:“假意不知,事后悔过即可。”
法痴却正色说道:“汉王此言差矣,贫僧既然知道这是羊肉,又如何能假意不知呢?”
刘淮无奈:“那大和尚你说要怎样?”
法痴端起碗来,递给身旁的亲卫:“自然是再加深一些罪孽,然后再狠狠改正。
施主再给贫僧端一碗,没吃饱。”
刘淮发现这大和尚不知道是不是主持婚丧嫁娶练出的本事,口条利落至极,哪怕不当将军,不当和尚,也足以成为一个语言类表演艺术家。
俗称说相声的。
有这个能力,不在邸报社找份差遣,反而来当破阵猛将,属实是屈才了。
“好了,大和尚你既然已经半饱,咱们就说正事。”
法痴立即收敛起笑容,从弥勒佛变成了不动明王法相:“回禀汉王,俺家师兄弟们在五台山上看得清楚,蒙兀人就是自雁门关入的晋地,人数大概得有近七万骑。”
刘淮皱眉:“有这么多?”
蒙兀人统一草原之后,才勉强搞出了十个万户,为何如今来河北的就有七万骑?
真的尽发草原男丁了吗?
法痴迟疑了片刻方才说道:“俺家师兄弟乃是根据战马的数量,以一人三马判断出来的,具体多少人,夹杂在牲畜中,实在是太乱了,根本是分不清楚的。”
一人三马是个保守数字,按照蒙兀人的习俗,一人五马都有可能。
而蒙兀具体来了多少人,也很有可能他们大汗都不是很清楚,无非都是各个部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