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去报告指导员,秀才跑了!! (第2/3页)
但刚才还兴致勃勃的众人,一个个突然变得低头耷脑。
朱改团更是把吃了一半的馒头,抬手搁在饭桌上,揉了揉自己那张苦瓜脸,吐槽道:“班副,跟你一个班真打击人啊。”
“对,都把我打击的没动力了。”
杨大力附和着点点头:“你看啊,军报你上过一次了,新闻稿也出一次了,嘉奖拿了两次,立功一次,这又要上军报,跟你一比我们几个就跟啥也不会一样。”
“是啊。”冯俊岭接茬道:“还是蛮怀念咱们刚进军营那会。”
“大家都没有差距,一起训练,一起挨收拾,就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班副好像突然就受到重视了。”
“现在更是跟排长都混得这么好,我们还在为下连的事担忧。”
他们这种落差感,不是无缘无故产生。
实在是刚才的对话,对他们的冲击太大了。
陈默有些哭笑不得,这帮傻小子,竟然还学会多愁善感了。
“赶紧吃,你们不是要背小红书嘛,竞赛时跟不上,那是因为训练时间短,到时候新兵考核加把劲不就行了。”
“只要努力,成绩好点,以后下连你们也可以。”
“对啊,我就是这么想的。”
李志昂很自然的点点头,一群小伙子看着班副开始吃饭,就连三班长夸的“小钢炮”都重新拿起来筷子。
一群人很快抛开刚才的话题,又凑到一起抢饭菜。
越是临近过年,部队里面的氛围,就越是紧张。
战备期间,陶村军营门口时不时的有装甲车路过,隔壁的汽车连,高炮营也时常拉动。
实弹射击训练,每天都在几公里外的炮场,拉开阵势演练,整个新兵连,都弥漫着一股浓重的火药味。
接下来几天。
陈默白天跟着班里训练,晚上跟着梁红杰写材料,俩人办公的地方并不固定,偶尔在陶村,偶尔也会去苦池村侦察连驻地。
累是真的累。
每天熬夜到三四点,不过指导员也知道文书的辛苦,哪怕两人一起干。
也允许陈默早操不用出,只要跟上上午的训练就行。
文书的工作对陈默有一点好处,那就是随时随地都可以给家里打电话。
除夕夜当晚。
梁红杰从库房里顺了几瓶大绿棒子,因为用老梁的话讲,文化人不能用偷来形容,所以是顺的。
这一晚,连指导员要站岗,两人就在侦察连的办公室一人干了几瓶啤酒。
期间给家里打电话,说一说在部队的事,陈默也给妹妹说了一会话,把小丫头乐得抱着话筒直叫哥哥。
她是才发现,原来这个叫座机的东西,说话的声音竟然和哥哥一样。
有回应,还能陪着她聊天,真好。
这是陈默重生以来,第一个新年,是在侦察连文书办公室过得年。
也是梁红杰从军校毕业后,来到部队里的第一个新年。
啤酒喝多了。
梁排长说军校和部队真的不一样,他在学校里一直都是优秀学员,也被导员夸过好多次。
毕业之前,他说自己幻想过到了部队一定能大展宏图,做一名好排长,以身作则,将学院学到的知识全部奉献到部队。
九十年代的人,思维真的很纯真。
可他又说,毕业之后到了部队,从学院到部队,就像是从一个完全熟悉的环境,突然闯进一个陌生的环境一般。
让他很难适应,这里的人不是不接纳他,而是根本没有融入的机会。
这个跨越像一面镜子,照见了自己的挣扎与光辉。
梁红杰说得这个感触有些大,陈默不知道该怎么去接,但他觉得,老梁应该能自己做出转变,因为这家伙每一件小事都做得很认真。
以后,熬出头或许真的是一位很有能力,也很有责任心的一位领导。
只是眼下,他需要用自己的简单,来对抗复杂的环境,一点点的让自己融入。
梁红杰给自己的评价是,理想主义者的自我催眠,但他给陈默的评价还蛮高。
说秀才是日日耕耘不问收获的性子,也是一个把荣誉刻进骨子里的军人。
谈起心事难免多喝几杯。
但老梁的酒量是真不咋地啊。
四瓶绿棒子就喝得晕晕乎乎,用手拄着脑袋,说话就开始迷糊了。
陈默也很无奈啊,这特么跑到侦察连偷偷喝个啤酒还能喝多,这也得亏是过年,一般情况下,连里人都出动了,不会再有别的紧急情况。
“排长,我扶你去休息吧。”陈默把剩下的三瓶啤酒全部踹进袖筒里,准备拿回陶村给八班的战友尝尝。
好歹过年不是,都是第一次在外面回不了家,那帮小子今晚恐怕会格外的想家。
侦察连的干部宿舍,陈默知道在哪,这两天忙到半夜,他偶尔也会在宿舍里挤一挤,凑合睡一觉。
搀扶着梁红杰回到宿舍,看着他盖好被子,扭过身呼呼大睡时。
陈默才抬手擦擦额头上的冷汗,这喝多,还嘴碎的人是真不容易搀扶。
其实军校毕业刚来到部队不适应,这不是很正常嘛。
军校虽说是培养军官,可那毕竟不是基层,接触的东西都不一样,有落差感再正常不过。
就像学校学习的东西,到了社会上一样,很多都用不到。
这两者,没什么太大区别。
一个人,真正的成长不是要成为谁,而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坚定的选择自己的战场,这就够了啊。
陈默给梁红杰的床头书桌上,放了一杯茶水,这才关灯走出干部宿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