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锣鼓喧天进村,二等功臣之家 (第1/3页)
“把地扫扫,把门开开,多摆点板凳,家里来人可以坐。”
村长,陈学军,刘凤兰三人,正不知道该咋办,绞尽脑汁苦思时。
一直站在大人身后的陈静,此刻,却手捧着包子怯怯的开口了。
小孩子心思没那么复杂。
她只是见串亲戚时,姑妈家,姨妈家都是把屋里收拾得很亮堂,才学着样开口。
可这一番话,直接点醒了三个人啊。
“哎呀!!看我这脑子,都不如小静了。”
村长闻言,反应倒是挺快。
他抬手拍拍额头:“小静说得对,学军你去村里挨家挨户借板凳,院子打扫打扫,把那木柴,锯末都搬一边去。”
“我回家拿茶叶,记住给人家多烧水泡点茶,把那谁,建峰家的彩电不行也借过来先,放屋里好看点。”
村长哆嗦着嘴交代完,人都走出十几米了。
又像是突然想起来似的,跑回来摆手道:“不行不行,彩电不能借,等会有电视台的人来。”
“你家条件不好,就该给上头看看,太好的东西不能摆,不能摆。”
“就扫扫地,锯末也不挪了就放那,你自行车链子刚才修一半也别修了,就放那。”
“赶紧收拾,我回去拿茶叶。”
村长说完,整个人一溜烟的小跑着回家,瞅着是真急坏了啊。
有头绪就好办了。
“凤兰,你赶紧的,去隔壁爱霞家里,借点板凳茶水杯子啥的,我扫扫地。”
陈学军大步走到墙根处,拿起比人还高的大扫帚,开始满院子清扫。
没多大一会。
过年闲着在家的左邻右舍就都到了,听说学军家的孩子又立功了,连县里都要来人送功。
这送功是啥玩意,没人知道。
但怎么待客,家家户户可都熟悉啊。
有人帮着扫院子,有人跑回家,也拿着扫帚开始清扫从门口到村口的路。
甚至一些勤快的,或者说实在没找到活干的,干脆提起家里的装水的桶,跟在扫地后面洒水。
烧水的暖瓶,一个个被提进陈默的家里,左邻右舍都在攒着劲的帮忙。
镇上后续也来人了。
不过他们没去家里,而是拿着铁锹,把村口路边挖上坑,栽一些不知道从哪弄来的树苗,吭哧吭哧的把土拍实。
新栽的一排树苗上,还用细绳子挂着“热烈欢迎领导莅临指导工作”的条幅。
条幅瞅着不像新的,应该是老演员了。
送功的消息传得很快。
村口的人,也是越聚越多。
很多人都点起脚朝远处张望。
这部队立功很多人都知道咋回事,可送功是啥玩意,属实是整不明白啊。
等陈学军来到村口时,一大帮子人围上去。
其中一个揣着怀,夹膀子,嘴里还叼着烟的中年人,满脸稀奇的开口道:“学军,歪日啊,这送功到底是咋个回事,怼真大动静?”
说着,他还刻意将眼神瞄向镇上过来的那帮人。
这时候,人家都已经在村口列上队了。
陈学军原本是个不善言谈的实在人,如今,也被武装部三天两头的过来,给磨炼得稍微通透了些。
抽了半辈子的手卷烟都给戒了,开始买整包的老黄皮,拆着包,给乡里乡亲的递烟。
“我也不知道啊,就老郑说让准备,咱也不清楚咋准备,等等吧。”
陈学军涨红着脸回应,他一部分是局促导致,一部分是太过着急。
“哎呀,这当兵就是中啊,你看你家老大多有出息,家里头都不缺吃喝了。”
“你说那是球,有那当兵中,那有些当兵也不中,看人嘞。”
“反正我就是感觉学军家的老大中,从小脑袋瓜就好使,这到部队都能立功,也是个能人啊。”
“可不是嘞,我听人家说,部队里面也不好混啊,可多道道哩。”
一群大老爷们各自发表着看法。
陈学军听着村里人的议论,腰杆子都不自觉的挺起,在村里中规中矩的他,实在是没想到,人都老了。
却因为自家孩子,又扬眉吐气了一把。
“咚!!”
“啪!!”
人群正议论时,远处镇子方向,一声清脆的大雷子炮仗声传来。
村民还没啥动静呢。
村口站得那些镇上的人,却急忙伸手拽拽衣服,一路小跑的朝着狮桥的方向狂奔。
“来了来了,送功的来了。”
人群中,不知道谁突然嚎了一嗓子,那家伙,凑热闹的人也开始统一跟着跑。
几百人,有叼烟的,有抱着孩子的,有老人,有小孩,人群都朝着村外移动。
“咚咚锵,咚咚锵。”
声音越来越近,敲锣打鼓的动静,已经清晰可闻。
兴隆村口,到镇子上是一条直路,总共也没多远。
排头的车已经隐隐能够看到。
一辆黑色的普桑,领着后方看不清的车队过来。
“咚!!啪!!”
炮仗声,混合着敲鼓的声音,愣是将跑动的人群给看呆了。
别看老普桑放在后世,属于烂大街除了因为情怀,都没几个人愿意开的类型。
可放在1999年,那是妥妥的豪车啊。
一般人买不起,更开不上,都是众多政府部门的专用车辆,能用这车领头进村,就算啥也不懂的村民,光靠眼看,都能看出这所谓的送功,动静可不小哇。
车队距离的近了。
跑在前面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