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捕俘,北门岗惊魂 (第2/3页)
远,大概过去半个小时吧。
陈默这边还正研究地图呢,运兵卡车“嘎吱”一声停下。
而后,外面有人抬手拍着车厢大声道:“地方到了,只有十分钟的调整时间。”
“是去厕所,还是在附近踩地形都抓点紧,十分钟之后,必须出现在指定的岗哨上。”
没人敢耽搁时间。
陈默从车厢蹦下来,几个老兵对了下眼神,就开始散开,各自在营区周围摸查地形。
这是他们那帮老侦察兵的基本功。
摸查后还会聚在一起,相互沟通,陈默暂时参与不到这种行动当中。
主要是老兵,也不相信他摸查的结果啊。
索性,十分钟咱也不能啥都不干啊,比武类型的侦察捕俘,没办法搞那么复杂。
废弃营区也不存在什么工事构筑,明暗火力点,雷场分布,就他们六个人,更不用搞什么严格的活动轨迹。
陈默就进入营区溜达一圈,没什么特别观察的地方,顶多熟悉下地形,熟悉下北门岗附近的环境。
就独自找个半明半暗的位置,抱着枪,充当坐岗的职责。
十分钟后。
尧京华回来了。
这时候,比武规定的时间已经开始,他看了眼秀才坐的位置,什么也没说。
只是点点头,背着枪,跟个标枪似的往地表一扎。
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
废弃营房四周,除了偶尔出现的风声,别的什么动静都没有。
反正尧京华会不会紧张,陈默不清楚,他手心已经开始沁出冷汗。
跟害怕没关系,纯属就是神经太过紧张了。
新兵期间,基本不用外出公差或者站岗,下连后都是别的新兵站岗,陈默这都多少年没站过岗了。
问题是,这种比武科目,跟连里真正的站岗,它不一样啊。
这种是百分百清楚有人会袭击,但你不知道对方在哪里。
什么时候会发动。
或许敌人就在十几米外的草丛里趴着,跟个毒蛇似的盯着自己,就等这边放松呢。
陈默坐岗时,一直都是左右观察,尽可能的排查掉所有可疑的地方。
而他们这一组这边,安静的外表下,早就已经暗流涌动。
高炮旅安排两个小队,一共十二人,分为六组,每人手中攥着一把木刀,稍稍摸到了营区外围。
侦察执行任务时,他们可没有率先提供的地图,可以第一时间摸清哨岗的位置啊。
作战之前,必须先制定统一的战术思路。
比如两个小队要做到统一指挥,情报领先,俯视战场,协同配合,才能确保最后的胜利。
统一指挥和俯视战场。
在陈默左侧有一座山岭,大约距离八九百米的地方,已经有一组敌人摸到制高点,正在使用望远镜观察,整个营区的哨岗分布。
他们观察到情况后,会由其中一人跑到地势稍低的地势,以旗语通知自己人。
待命那五个组,还要分为头尖,耳阔,脖长,腰强,臀壮。
这是侦察兵行动的常见代号。
有点类似于暗语,避免真正作战时,电报信息被窃听,从而暴露作战意图。
其中头尖,就类似开路组,由工兵,侦察,通讯人员组成,在前方担任开路先锋,到达预定位置后。
其余人员转入通道扼守,真正的捕俘就要行动了。
由于是比武,加上分组人数有限,他们很多战术分配还是依照基本分组的要求,但实际上,行动力已经减弱很多倍了。
陈默所在的北门岗有两个人,一坐一站,没那么容易被抓。
所以对方首先瞄准的就是北门岗右侧,由王建勇负责的暗哨。
从开始比武到现在,具体过去多久没人知道。
此时的老王。
正坐在地上,目光凌厉的犹如一道道激光扫描仪般,监视着周围的动静。
就是可惜,暗哨最大的短板,就是他既然不在明处,就不可能脑袋像拨浪鼓似的,四处张望。
避免暴露。
他这个位置,已经被敌人,从远处的山岭上,通过望远镜一寸一寸的搜索,给锁定了。
在王建勇身后,大概十四米的地方,有一道身影,缓慢的从草丛中起身。
对方弓身握拳,目光如隼般,盯着老王的背影。
行动时,双脚高抬轻放,慢慢的接近。
王建勇作为侦察连十四班的班长,不算多老的兵,但基本的警觉性还是有的。
就在他隐隐察觉到不对劲,浑身肌肉紧绷,下意识的攥紧手中81杠枪管,双手抡圆,要向后砸时。
后方的人加快速度猛冲。
一个是临场反应,一个蓄谋已久,结果可想而知。
对方一个飞扑将王建勇整个人扑倒在地,不等老王反应,脖子就被扭到一旁,后脑勺重重挨了一拳。
可怜的老王,刚想喊出点声音,硬生生堵在喉咙里,整个人被砸晕过去。
绕后的敌人右腿压在他的颈椎位置,将王建勇右手从脖子前绕到背后,拿出绳子捆住右手手腕,绳子再从脖子绕一下,穿过来,捆住背在身后的左手。
眨眼的功夫,整个人就被捆成了粽子。
敌人从口袋摸出破布,扒拉着老王的脑袋,将嘴撬开,破布塞嘴里。
搞定俘虏,对方趴在地上,听了好一会,确定附近没有脚步声传来。
这才将人背到身上,弓着腰很快在草丛中消失不见。
一组总共就六个人,少了一个。
陈默这边还是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