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量选指挥军士,选定试点营 (第1/3页)
有人带头就有人跟着喊,不一会,训练场上至少有十几人打报告。
程东得意的叉着腰,他也不去一个一个的扶了。
干脆伸手指向昨天上课的位置,大声道:“教室你们都知道在哪,里面冷气,水,都给你们备着呢。”
“都特么给老子长点脸,心得好好写,谁要是再跟昨个一样,在那装模作样,别怪老子下回把你挂单杠上看。”
“去吧!!”
有了连长的指令。
从椅子上下来的老兵,一瘸一拐的相互搀扶,走向教室。
还留在椅子上没理好思路的人,则是急得满头冒汗,个人先进没了就没了,班集体先进可不能再丢啊。
当兵的人,争得不就是这个。
“报告!”
“报个屁告,想好了自己滚下来去教室。”
“不是啊连长,太热了我有点头晕,能不能给点水喝?”
“喝个屁,看个书天天一肚子坏水,你还能渴死?”
程东继续扮演他的红脸角色,指导员一般是唱白脸的,鉴于天气确实炎热,霍林山会给一部分老兵提供淡盐水。
陈默一直站在远处看着,瞧着侦察连最先下来的十几人,他默默将这些人名字记下。
因为不出意外的话,这些人大概率在后期,是要分到指挥军士长专业。
这个专业。
最初还是陈默自己特别提议,增加的一个专业。
目的就是为了建立指挥军士长制度,作为指挥补充机制,尽可能的加强指挥系统抗风险性。
毕竟,你说现在很多装甲单位,不会打仗吧。
可人家多少还是有些能力的,哪怕指挥官啥玩意都不懂。
制定一套作战计划,而后命令部队一股脑的冲锋,不计战损的冲,信息化单位打遭遇战也怕碰到这种愣头青啊。
万一对方瞎猫碰上死耗子。
一轮冲锋,就把己方连队主官都给干掉,那部队,很快就会失去有效组织作战能力,战损将非常恐怖。
指挥军士长制度,就是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他们可以让整个作战部队,在最短的时间内,重新整合,再度迎敌。
前些年演习,单位主官只要被斩首,整个单位就会被判定阵亡,不是没有道理。
现在虽说导演部已经改了规定,只有损失百分之七十的战斗力,才会被判定全军覆没,可战场上,特种部队一直都盯着单位指挥官,那也不是没有原因啊。
所以,分专业,建信息化部队,陈默第一个就要解决这种难题。
否则的话,到时候实验,万一敌方的火炮,把指挥官乘坐的战车,直接给炸了。
那特么不完犊子了。
至于剩下的人
陈默看着还在椅子上苦苦挣扎的老兵,再看看依旧在那监督的连长。
他摇了摇头,朝着宿舍走去。
一个连队,能挑出来十几个指挥军士长,已经算是相当逆天了,这还得益于侦察连经常会跟其他单位联合集训,对战场敏锐性极高。
加上这些人都经过特殊的训练。
但就算这样,咱也不可能指望,全连剩下的九十多人,都是有指挥天赋啊。
余下的这些,只能慢慢选,慢慢挑了。
来到教室。
刚刚被太阳晒了半天的老兵,这次确实老实多了,一个个伏案写心得。
那姿势,整得还挺认真。
陈默谁也没打扰,他悄悄走到其中一名老兵的身后,伸着脑袋看对方写的内容。
注意到有人走到自己身后。
老兵扭头看到是秀才过来,立刻用手捂住稿纸,没好气道:“秀才,你狗日的离我远点,每次见你就没好事。”
“这回肯定是好事。”陈默嘿嘿一笑,干脆拉着椅子坐人家跟前。
搞得老兵,一脸晦气的朝旁边挪挪。
陈默也不在意,反正这些心得写出来,首先得从自己手里过一遍,然后才能到罗主任那。
不管咋说,人家毕竟是战略战役学主任,不可能什么阿拉狗吊的琐事都过问啊。
他没看老兵写什么。
而是拿起一旁的文件袋,开始看对方这一个小时,到底观看的是哪一份合练。
由于这些资料,陈默都参与过整理。
他大致将内容扫一眼就认出,自己手里这份纸质存档,记录的是38军装甲六师装甲22团,在1999年年初进行的一次联合夜训记录。
这次夜训组织的基础,也是六师在完成96A换装后,进行的一次实验。
规模不小。
夜训单位涵盖两个坦克营,一个步兵营,加上师直属装甲连,侦察连,榴弹炮连。
光是96A坦克就有几十辆,联合兵力达到一个加强团的规模。
一次夜训投入这么大的兵力,放在装六师也不算罕见。
因为38军当年的坦克六师,编制规模确实庞大,在整个野战军都属于首屈一指,全师官兵五团制,加后勤总兵力合计能到达两万人左右。
哪怕当初28军的坦克七师,也没这种规模。
去年全军进行大规模体制编制调整,很多坦克师改为装甲旅,就算还保留师的番号,也都变成四团制。
唯独这个六师不受影响,现在依旧是五个团,这也是为啥京都军区要将这次信息化实验,跟装六师牢牢绑定的原因之一。
人家这规模,确实不是现在的装甲七旅,能够相提并论啊。
陈默大致扫了一眼内容。
文件上记录的数据,和一些参谋团制定的作战计划,以及各单位夜训详情并不难看懂。
整体就是夜训突击,十次工兵分类特情设置,80公里隐蔽机动,20公里协同交战,四个小时,后勤油料多段式保障。
目的是要看看,实验换装后,这些作战单位的效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