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军途:从一封征兵信邮寄开始 > 第二百二十章 紧急筹备,备战青龙峡

第二百二十章 紧急筹备,备战青龙峡

    第二百二十章 紧急筹备,备战青龙峡 (第3/3页)

传真过来了。”

    “在哪?”

    陈默一听这话,当即上前几步,接过地图。

    虽说最近一直讲西北军演,可具体在哪,根本没人告诉他。

    西北地方大了去了。

    “这里就是演习区,上面标定的有范围,还有我们驻军的位置。”

    刘鹤立担心陈默看不懂军用地图的一些标识,还特意伸手点出几个位置。

    陈默也没吭声。

    这地图他拿眼一看,就认出是陆军青铜峡合同战术训练基地,只不过范围被圈得更大,包括但不限于这个训练基地。

    青铜峡合同训练基地,1994年就已经开始建了,但这个时候,由于通讯还不发达,加上那是金城军区的地盘,很多其他六大军区的人压根不知道。

    别说青铜峡了。

    就是现在的珠日和也没什么名气,扩建还只存在于会议上。

    陈默盯着地图看了一会,内心长出一口气。

    说实话,如果在青铜峡附近还算好了,至少距离黄龙王沟也就800多公里,没有上千公里那么夸张。

    不是陈默担忧太多,而是长距离机动,非常考验部队的整体素养。

    “两位首长。”陈默看完地图后,先是想了一下,而后快速说道:“你们都是参谋部的老同志了,我就不瞎卖弄。”

    “长距离机动,我们必须尽快制定严密的作业方案,接下来,训练监督方面交给我就行。”

    “咱们分工合作,你们对一路的给养,补充,日行,押车,紧急医疗这些方面做一下系统的规划和方案。”

    “目前走陆路还不确定有多少,但沿途走哪些路,哪里需要跟交通部门提前沟通,做好开路准备,哪里可以补充油料给养,哪段路设有兵站,能够为我们提供简单宿营。”

    “途中如果发生安全事故,出现伤亡情况,哪个路段有野战医院或者地方医院,能够及时对接,这些咱们都要提前做好统筹考虑。”

    陈默的话语,让高进跟刘鹤立两人全都愣了一下。

    说实话。

    让陈默担任这个蓝军营的营长,他们两个协助,参谋部很多人都以为,这个年轻干部只是在学校专门学过类似的体系作战。

    懂得怎么带装甲营。

    可他们没想到,陈默连这种陆路机动的筹备细节都清楚。

    这可不像是一个中尉,该懂的东西啊。

    “两位首长,有什么问题吗?”

    陈默注意到高进跟刘鹤立也不回应,只是盯着自己,他还以为自己哪点说岔了。

    “没,没问题。”高进收起地图,抬手拍了拍陈默的肩膀:“那陈营长,后续的训练你就多盯着点。”

    “机动路线的事,交给我跟老刘。”

    “行!”

    陈默点点头。

    还真不是他们三个在这大惊小怪,一个机动路线而已,搞得这么慎重。

    现实中,数百人开着战车拉着物资,走几百公里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远的不提。

    就说前两年一个例子。

    某部机动处突大队,在发生紧急战情后,全队开往北疆某市,结果中途翻车,一名排长和20多名士兵被倒扣在车厢当中。

    最终排长在内两人牺牲,多人重伤。

    上面一句,要求多长时间内抵达,部队拉出来就能打,这个命令的难度其实非常高。

    要知道,机动处突大队的素养,已经优于野战军80%以上的轻装部队。

    原因很简单,就“处突大队”这4个字,本身就代表着大量实战。

    连他们都会出错,更何况是别的单位?

    三人协商完毕后。

    陈默也顾不得跟附近的战士闲聊了,他快步来到远程火箭连驻扎的位置。

    响箭分队的战士,如今都在这里聚集。

    有人在驾驶仓忙碌,有人手里拿着终端不断的调试,至于那位同样没带军衔的汪建斌,则是围着地上一个半人高的黑匣子,不知道在测试什么数据。

    这玩意,陈默也不懂。

    不过,他知道响箭的装备都很贵,尤其是地面雷达车,在野战军都没有配置,还在用炮车自带雷达系统的年代。

    这种雷达车一辆造价就能上千万,比坦克都贵得多。

    一般的单位还真用不起这东西。

    正在忙碌的汪队长,瞧见陈默过来,他摘掉佩戴的眼镜,擦擦额头上的汗水笑道:“陈营长,等着急了吧?”

    “快了,大概晚上八点前能结束。”

    “这些炮车搞定后,就只剩下后勤的一些车组了。”

    “那敢情好,有交联定位系统协助,加上统一通讯的设备,就再也不用一个人拿着几个对讲机,喊得战士都能听懵了。”

    陈默笑着从口袋掏出香烟,给汪建斌递了一根。

    汪队长接过香烟点燃,他深吸一口,看着远处的战士都在四散闲聊。

    吐着烟圈道:“陈营长,说实话,信息化营我也带过,但这次时间太紧了。”

    “比以前都紧,任务也更重,就算有交联卫星定位系统协助,想把全营训练到装甲穿插,分割,步,炮,坦,装,熟练到淋漓尽致的程度,怕是并不乐观啊。”

    听着汪队长的担忧。

    陈默笑着摇了摇头:“我可没打算,让协同练习达到淋漓尽致的程度,别说几天了,几个月也不行。”

    “明天协同练习顶多半天,后续全部安排协同突击作战,把所有连队拆成分队。”

    “每两个小时为一组的对抗,我带一组,跟其他的组打对抗,一天打六七组,四天打三十多组。”

    “这种高强度的突击训练,哪怕脑子记不住,肌肉记忆也该有点了。”

    “不指望他们能学会,只要学会挨打,知道自己为什么挨就行。”

    陈默说完,丢掉手中的烟头:“行了,汪队长,你跟同志们再辛苦一下。”

    “我去看看,准备明天的突击集训。”

    “今晚或者明天就有二百多台笔记本运过来,我给每个战斗班都配置一台,军事建模,战后评估全都让所有战士学习。”

    “我就不信,还打不出一场有点规模的信息化战。”

    瞧着陈默转身离去的背影。

    汪建斌重新戴上眼镜,推了推镜框,好半晌,他嘴角才露出一丝笑意。

    信息化实验了五次,响箭参与了三次。

    以前总是失败,原因各种各样。

    但不知道为什么,他通过刚才跟陈默的对话,还真隐隐的感觉到这次能成功。

    不是因为陈营长表现的自信。

    恰恰就是他语气中,夹杂着些藐视信息化体系难度的话语。

    给了旁人无限的信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