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三国:王业不偏安 > 第118章 约定一战

第118章 约定一战

    第118章 约定一战 (第3/3页)

大半,之后再轻装回长安。

    可这么一来,说不定长安都被蜀军夺下了!

    这个笨办法不能用,就只剩一个办法了:日行十余里,依靠人力慢慢把粮食向东转移。

    至于直接烧粮而走。

    不到万不得已之时,司马懿是不愿意做的。

    关东大旱,诸水断漕,大魏在关中的粮草也变得紧缺无比,而这一仗打到现在,说不得就是看谁的粮草能支撑到最后。

    一个时辰后,派往长安的三千骑回到了营垒。

    蜀军的骑兵,在数量上已不比大魏骑兵少了。

    虽不如大魏骑兵精锐,但司马懿俨然不愿把精锐骑兵消耗在这种无意义的会战上。

    这也是无可厚非之事。

    在大魏诸多有识之士看来,这些叛降蜀寇的羌骑匈骑,没有经过训练与磨合,纵使蜀寇有赵云这种精通骑战的老将,也不可期待这些不堪大用的胡骑,在战场上用出什么步骑协同的战术来。

    而小型的遭遇战、后勤战,反倒是这些胡骑的强项,不需要太高的组织度就能实现。

    所以,与其让大魏的精骑与蜀寇的胡骑无意义地对拼消耗,不如把大魏的好钢用到刀刃上,在正面战场上见真招。

    随着三千余骑至此汇报情况的夏侯儒来到中军大帐后,便如倒豆子一般,把昨夜沣水大营前发生之事与营中诸将校一一道来。

    诸将无不惊愕。

    “两三个时辰,便能组装出三十多架井阑?”

    “连冲车都造出来了?”

    “我说夏侯护军…该不会是你们为了推卸失守之责,故意合伙诓骗我们吧?”

    夏侯儒被这些话问得气恼,横眉相对:

    “你们这是何意?!

    “营垒中上万口人,待你们回到长安随便找个人一问便知真假!

    “我在此诓骗你们,于大局何加焉?!”

    “夏侯护军,俺…俺不是这个意思,俺也知道你不会骗俺们,可这实在是闻所未闻!”

    “是啊护军,寨周树林尽毁,诸葛亮哪来造井阑的木材?那么大的木头,靠辎重车运来?

    “再者…常理来讲,纵使材料全部准备妥当齐全,组装一台井阑也得半天吧?!”

    帐中叽叽喳喳,议论不止。

    然而吊诡的是,相较于刚刚得知营垒失陷之时的惶恐惊疑,

    在得知蜀军是突然祭出攻城器械才打下那座营垒之后,不少将校心中竟为之稍安。

    这至少说明,蜀寇并不是什么三头六臂的天兵鬼将!

    而与诸将心安相反,司马懿倒希望蜀军是不惜人命攻下那座坚寨,而非靠攻城器械。

    因为他到了此时,才彻底想明白一件事:

    蜀军一月以来行军缓慢,逡巡不前,竟是为了在路上准备可以迅速拆装的攻城器械!

    一念至此,司马懿才又想到了战场上缴获的几张连弩。

    煞是机巧精密,不同弩机之间的零件几乎没有误差,一张弩机的零件坏了,直接就能从另一张弩机上拆下来装上。

    这种奇技淫巧,大概就是蜀寇为何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将攻城器械组装完毕的关键了吧?

    他怎么就没注意到此事?

    再想到昨日蜀军两万余甲士在寨外列阵挑战,这位骠骑将军心中更加苦涩难言。

    他已经看出来了,蜀军不是料到他会固守拒战,而是真在挑战,真想在此寨前与大魏决一胜负。

    之所以深入腹地,去夺毌丘俭所守坚营,只不过是挑战不成,无奈之下的备选方案而已。

    而就连备选方案,诸葛亮都准备得不能再充分,如此才出人意料一夜夺下坚垒。

    如果这还不是有备无患,什么是有备无患?

    沣水大营。

    魏军使者陈圭从蜀卒手中接过缰绳,翻身上马离开。

    蜀国的丞相已答应下来。

    三日之后,魏蜀两军将在长安城下展开阵势,列堂堂之阵决一胜负。

    其人拔马走了百余步,又忽然驻马停下,凝眸回望这座本属于大魏的营垒,一阵唏嘘后由衷一叹。

    “蜀相真有宰相气度啊。

    “就是不知…骠骑将军葫芦里这一次卖的是什么药了。

    “真要弃营垒城池之固不要,而与蜀寇堂堂之阵决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