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光汉 (第3/3页)
“莫说百余个呼吸工夫,便是再泡上一两刻钟,不,一两个时辰,俺瞅着也没甚问题!”
被天子赐字“光汉”的魏兴大喇喇答道。
其人如今牛气得很,早前替天子送信时因自以为必死,便连见着魏延这些大官都没了什么敬畏之心。
而在他侥幸凭实力擒得匈奴左贤王刘豹,继而被天子赐下“光汉”这两个蕴含着无上意味的字后,
包括他本人在内所有认识他的人都明白,他这人只须好好活着,好好给陛下卖命,前途不可限量。
而就跟没人会去调侃魏延的名字喊他魏不延一般,如今也没人再去调侃魏兴的名字,喊他魏不兴了。
虽然他本来对此也并不在意,甚至也曾暗暗觉得,自己或许真该改名叫魏不兴或者魏灭什么的。
但如今天子赐字“光汉”,却是万不能胡乱将“兴”字给改掉了。
众人继续议事,不断发言。
一时之间,诸如安国、混壹、辟疆、光汉、国盛之类蕴含着美好愿景的字,在这座大帐中被议事众人反复提及。
杨千万、姚柯回、苻健、雷定等羌氐胡人酋帅听得一愣一愣的。
而飞将军李广后裔李雍,上官桀后裔上官雝,及梁熙、傅定等一众关西汉人豪强,听着这些蕴含着对大汉前景美好期许的字,也是纷纷在内心感慨了起来。
“蜀汉”的精气神,从这些年轻人的字里就可以窥见一斑。
待新近归附的汉羌豪强尽数离席散去,一众核心的大汉将校臣僚才终于讨论起了正事。
“镇东将军,据俘虏供辞,司马懿本人适才就在阵中指挥。”在赵云率援军赶至前,负责坐镇石桥寨的王平沉稳发声。
言罢,又将俘虏供述的司马懿如何伪装离开长安,如何在长安留下万余人马,又如何组织人马守城,如何组织人马夜袭一一道来。
众人听完不得不说有些讶异。
司马懿近月以来的表现,事实上已让一众汉军将校对他小视了几分。
而其人今夜竟亲自率军来袭,再加上遇伏遭败后,仍能保持军队维持军阵大体不散,使得天子奇策没能取得更大战果。
倒也说明其人有几分胆略,手下荆豫大军,也并非先前那帮败军溃卒所能比拟。
关兴看向赵云:
“镇东将军,司马懿会不会卷土重来?
“接下来,咱们要留多少人在此戍守?
“陛下可还有什么谋划吗?”
关兴的忧虑不是没有道理。
到底要留多少人驻守于此,是一件很慎重的事,若是司马懿笃定汉军不会坚守,于是卷土重来,那么难免要吃一败仗。
赵云摇头:“今夜之战,应该就是司马懿最后一次尝试了,新丰城坚持不了多久,时间不容许他继续在此迁延了。”
言罢看向王平:“子均,你率四千人守住渭水石桥,其余两寨直接空置在彼处。
“若司马懿仍举大军来攻,你便直接退守细柳,不必与司马懿在这座营寨纠缠。”
王平颔首领命:“唯!”
长安城。
司马懿与诸将聚于城头。
“所谓水鬼到底怎么一回事?”魏平愤愤不平。
“哪有什么水鬼?不过是蜀寇用了些手段藏在水里罢了。”司马懿声音有些干涩。
没能想清楚其中关节的部分魏军将校先是一滞,而后尽皆愕然。
从来只听说过藏在密林、沼泽、山谷、沟壑,或者城寨中的伏兵。
何曾听说过藏在水里的?
今日却是让他们撞见了?
一时之间,诸将尽是无话。
不少人竟对大魏的命运,对自己的命运感到忐忑起来。
“骠骑将军,接下来怎么办?”毌丘俭神色也有些惨淡。
司马懿望着渭水,半晌后道:
“既然尝试已经失败,便没必要再于此迁延了,休息半夜,我们凌晨便走。”
复又看向毌丘俭:“仲恭,我再分你三千人守住长安。
“蜀寇若是小股袭扰,你能守则守,不能再走。
“若举大众来攻,你便直弃了城中军队,弃了长安,向峣关去吧。
“待我大军决战得胜,这长安迟早会回到我大魏手中。”
毌丘俭早有心理准备:“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