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47章:终极反转!仁君小万历,嘴替沈子珩 (第2/3页)
一事一事惩,若强制禁商,大明乱矣,应……应顾全大局啊!”侍读学士申时行也开口道。
“顾大局?事事顾大局,则事事无成!”殷正茂忍不住开口道。
他最讨厌的一个词,便是:顾全大局。
就在官员们又要吵起来时。
都察院左都御史陈瓒朝着小万历重重拱手道:“陛下,此事既然是朝议,就应依从多数官员的意见,或者改日再议!”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一众反对海瑞奏疏的官员纷纷站了出来,当下的皇极殿已压抑得令人透不过气来。
少数服从多数。
乃是朝堂议事难以决断后官员们都认可或不得不认可的决断方式。
小万历挺起胸膛,环顾四周。
“要求轻惩张王两族者,言称是为了山西百姓,为了边境和平;要求禁张王两族经商者,也言称是为了山西百姓,为了边境和平,朕应该听谁的呢?”
“在朕心中,其实早有答案,有些官员,太令朕失望了!”
小万历自问自答。
就在官员们都疑惑小万历此话为何意时。
小万历看向沈念,道:“沈侍读,向众卿讲一讲朕看到海佥院《官商蠧国疏》之后的想法!”
“臣遵命!”沈念从队列中走了出来。
而此刻。
站在最前列的张居正、吕调阳皆轻捋胡须,成竹在胸。
显然已知沈念接下来会说什么。
沈念站在大殿中央,张四维与王崇古的身旁。
“诸位同僚,陛下看到海佥院的《官商蠧国疏》后,第一想法不是除掉张王两族,不是重惩张阁老与王部堂,而是想着如何能将此事对山西的伤害降到最低,因为山西对大明尤为重要;如何能将张阁老与王部堂无罪地保下来,因为大明需要这两位柱石之臣。”
“随后,张首辅提出了去官留商或去商留官的想法,并在王部堂回京的第一日便与其深谈,希望此事能够私下和解,最好的结果是:只要张阁老与王部堂勒令张王两族不再经商,陛下便将此奏疏压下来,并承诺绝不严惩他们与他们的亲人,此举,可谓皇恩浩荡!”
“然而,让陛下没想到的是,二人根本无视陛下心意,仗着朝堂中门生故旧之势,仗着诸多顾全大局的官员支持,仗着很多官员对海佥院的忌惮,令陛下以‘海佥院邀名卖直,张王两族替罪羊认罪’结束此事!”
“张阁老、王部堂,你们真以为陛下什么都不知道吗?真以为陛下不敢将张王两族连根拔起吗?”
“走私粮铁贩于蒙古、女真,使得大明有倾覆之危,此罪便当死!”
“如今的张王两大家族,在官商互补互助中,已变成了一个俨然无视大明法令的门阀世家。这样的家族若不早除,恐怕日后的朝廷要员,皆出于山西,日后的民间巨商,皆出于山西,到那时,朝廷恐怕都难以撼动这个巨大的毒瘤!”
“诸位都应知晓,大明江山之稳固,高于一切,没有任何一名官员有资格威胁朝廷!”
沈念骤然扩大了声音。
听到这番话、马自强、申时行、王锡爵等人都看向沈念。
张口欲言。
他们也知张王两家已成毒瘤,但是他们是为了顾全大局而支持张王两族。
虽说:沉疴用猛药,乱世需重典。
但当下还不是乱世,张王两族还未成长到不能收拾。
沈念所言虽然正确。
但若强制对付张王两族,山西必会出大问题。
他们心疼的是山西百姓,故而主张的还是:顾全大局。
沈念看向马自强等人,继续道:“陛下知晓,一些官员并非不知张王两族对山西之害,只是因为山西百姓而顾全大局。接下来,我为诸位同僚讲一个小故事,大家便能明白陛下眼中的大局是什么!”
沈念就如同上日讲一般,两手在空气中画出一条大鱼的形象。
“诸位可知,在东边深海中有一种长约十丈的大鱼,其名为鲸,鲸口一吞,便能吃掉数千斤鱼虾,周边鱼虾皆被巨鲸所食,巨鲸也使得周围的其它大鱼不敢在其领域捕获猎物,没有被鲸吃掉的鱼虾都将这头鲸当作保护神,而被鲸吃掉的鱼虾则将其当作恶魔!”
“终有一日,巨鲸将周边的鱼虾几乎全部吃完,然后死在海底。这时,剩下的鱼虾吃着巨鲸肉,迅速繁殖,不到三个月,便变成了一个比往昔最盛时还要繁荣庞大的鱼虾群落。”
“这个故事叫做:一鲸落,万物生!”
“而陛下心中的大局是:一鲸落,万物生,张王倒,晋民饱!”
……
沈念讲完这个故事后,皇极殿迅速变得安静下来。
谁是巨鲸,谁是鱼虾,指向明明白白。
巨鲸的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