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汉官 > 第139章:暴风雨前的宁静【4K】

第139章:暴风雨前的宁静【4K】

    第139章:暴风雨前的宁静【4K】 (第1/3页)

    深夜,国内城。

    清冷的月光透过桦皮窗映照在书房之中碎成一地银鳞,只见魏哲手执木棍在简陋的沙盘上勾画着,寒风吹过便听得周围的旌旗猎猎作响,平添一股莫名的杀气。

    “不行,还是不行!”

    半晌之后只听得魏哲轻叹一声,无奈的将木棍丢到一旁。

    已经过去两个月了,魏哲却始终没有攻下丸山城。

    倒不是说无所寸进,实际上这段时日靠着逐渐改进的盾车汉军接连拿下了数道山墙,逐渐逼近山腰了。

    但是同样汉军这边也是死伤惨重,高句丽仆从军几乎伤亡过半,即便是汉军士卒也多有折损。

    魏哲不忍多年积蓄下来的班底就这么消耗了,只能无奈暂时休战。

    可以说高男武不顾一切的豪赌让魏哲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要不,他直接撤军,来年再战。

    这样虽有些前功尽弃,但也不算徒劳无功,至少高句丽已经元气大伤。

    只不过经此一遭,下一次再想顺利的堵住高句丽上层就没那么容易了。

    一旦高句丽向更北边迁都,一心蛰伏,对辽东来说还真是个隐患。

    当然,魏哲也可以选择毕其功于一役。

    但这样一来他就得冒着元气大伤的风险。

    这些年他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百战老卒,说不定就要一朝尽丧了。

    若他只是个大汉将军、边郡太守,这倒也没什么。

    毕竟马革裹尸本就是大汉将士的宿命,最多不过一死而已。

    可偏偏魏哲是个脑后生反骨的,这种事儿对他来说就是本末倒置。

    灭高句丽可以,但如果让他赌上这几年的积累,那绝对不行!

    于是月色之下只见魏哲辗转反侧,久久未眠。

    ……

    当魏哲困顿于丸山城下时,幽州这边也没有平静。

    随着张纯之乱发展到现在,有识之士都看出来了,张纯不过就是乌桓人的一块遮羞布,不解决张纯背后的乌桓部落,这场叛乱就没法平定。

    这也是为什么洛阳朝堂要派刘虞当幽州牧的原因。

    不错,公孙瓒确实悍勇,可当丘力居率乌桓各部寇略北地州郡时公孙瓒并无法抵御,只能退居右北平转攻为守。

    毕竟战争不是光凭悍勇就可以主导的,同样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大汉全盛时当然可以驱使乌桓如猎犬,但现在已然没有当年的国力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刘虞就任幽州牧之后果断的选择以招抚为主。

    不是他妇人之仁,也不是他想怀柔,而是只能如此!

    必须承认,作为一个成熟官僚刘虞的决断并没有什么问题。

    尤其是在朝堂下诏发南匈奴兵讨伐张纯,却导致南匈奴单于被族人袭杀,南匈奴劫掠河东郡后,刘虞更是坚信这一点。

    打不赢,便只能招抚,就这么简单!

    只可惜一味刚猛的公孙瓒并不认同刘虞的决定,也不想理解。

    初时,由于刘虞精简汉军,罢省屯兵,广施恩信,并且派遣使臣到乌桓诸部中晓以利害,告诉乌桓峭王等部落大人朝廷圣德仁厚,允许叛军投降,愿意给予他们出路,这导致丘力居等人也起了归附之心。

    毕竟这两年下来他们也发现了,汉人这些年虽然衰弱了,但依旧是那个大汉,若非如此他们也不会越打叛乱区域越小。

    因此之故,当乌桓各部派遣使者前往蓟县找刘虞沟通归附之事的时候,心有不甘的公孙瓒竟然暗自派人在途中截杀这些乌桓使者。

    作为坚定的主战派,他认为就算打得幽州百业凋零也不应该招抚。

    不过此事很快便被刘虞这边发现。

    “使君,公孙瓒此举乃公然犯上。”州牧府内,只见兵曹从事尾敦一脸严肃道:“若不严惩,无异于助涨此人嚣张气焰,长此以往必成大患!”

    然而刘虞闻言却抚须而笑道:“军伍中人一时冲动而已,子渊多虑了。”

    说罢不等尾敦再说什么,刘虞略做沉吟便果断道:“召回各地郡兵,令其各自归郡,至于公孙瓒么……命其率万余步骑屯驻右北平吧!”

    别看刘虞一心招抚乌桓诸部,但他心底也知道不能真的自废武功。

    先前罢省屯兵不过是做给乌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