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兄弟俩,不相容【4.7K】 (第2/3页)
唁,您看?”
闻听此言,怒火攻心的袁术这才强忍着压下了怒气,思量起来。
与后世人心目中袁术顽劣、袁绍听话的印象不同,其实按照当下的观点袁术才是那个听话的好孩子。
因为袁绍与党人结交完全自己的想法,与袁氏无关。
最初他是以党人领袖李膺女婿的身份在外活动,而后才有了其他身份。
相比之下,袁术反而是按照家中的安排规规矩矩在官场发展。
大哥袁基日后要接任家主,他便老老实实地去军中发展,以为臂助。
故此袁术对士族之间的往来十分清楚,当即便敏锐的发现一个问题。
貌似……他已经成为汝南袁氏当之无愧的掌舵人了?
这倒不是袁术异想天开,而是汝南袁氏主脉就剩下他这个嫡系男丁了。
别看袁逢排行老二,但由于大哥早夭,现在汝南袁氏的家主一脉其实是在袁逢这一支。
即便袁绍被袁逢过继到大哥袁成名下继承香火,可也只能算旁支。
所以随着洛阳袁氏尽数被诛,汝南袁氏主脉真就剩下袁术这支独苗了。
在这种情况下,除非袁术主动表示让贤给袁绍,否则汝南袁氏门下认的恐怕都只会是袁术。
袁绍在党人之中或许名望甚高,可是在大河以南袁术更有优势。
这点从南阳各大士族的反应就能看出些许端倪。
一念至此,袁术的脸色变幻不定。
有陡然接掌家族的窃喜,也有措手不及的惶恐。
不过最后袁术还是转换了心态,开始以袁氏家主的位置思量起来。
而他首先要做的,自然是向董卓报此血海深仇!
仅仅思量片刻之后,袁术便拿定了主意。
只见他满脸煞气的对一旁的幕僚阎象道:“即刻修书与孙文台,命他带兵前来南阳会盟!”
阎象闻言顿时一愣:“明公是说……长沙太守孙文台?”
也怪不得阎象会犹豫,毕竟他只是袁术的幕僚,而不是袁基或是袁逢的幕僚,对汝南袁氏的很多事情并不清楚。
然而作为袁氏嫡子的袁术却清楚:“不是他还能是何人!”
只见他一脸桀骜道:“当年朱公伟丁忧归乡,是谁把他从洛阳角落里捞出来的?三年前凉州羌乱,又是谁让张伯慎半路上特意带上他的?是我,是我家给了他出人头地的机会!”
即便后面凉州叛乱没有平息,但孙坚在袁氏的安排下还是得以出任长沙太守,后面他能破例获封乌程县侯,也有袁氏的缘故。
所以早在乱世到来之前,孙坚就已经是袁氏门下。
这也不奇怪,在大汉朝一个人才有两个举主不是什么稀罕事儿。
当初袁氏也是看着天下局势越来越动荡不安,这才有心网罗一些能战善战的将领,董卓是如此,孙坚亦是如此。
而随着董卓噬主,袁氏门下最能打的便要属孙坚了。
随着窗外传来更夫梆子声,顿时惊起檐下一片栖鸦。
然而就在阎象笔走龙蛇之际,袁术突然转身按剑道:“不行,先等等,董卓这条老狗养不熟,焉知孙文台不会噬主?”
见袁术这么一说,阎象当即笔锋悬停,眉头微皱。
确实,董卓固然是白眼狼,但孙文台又何尝不是江东猛虎呢?
想要驾驭虎狼为己用,那必然会有反噬的风险。
汝南袁氏在董卓身上吃了这么大亏,袁术便是蠢货也该警醒了。
站在堂中来回踱步了片刻之后,只见袁术忽然眼神阴冷的寒声道:“告诉孙文台,荆州刺史王睿、南阳太守张咨,私联董贼,意图于我家不利,问他可能替我解忧!”
此言一出,阎象的笔尖当即便忍不住微微一颤。
但看着袁术那阴沉的表情,阎象想了想还是闭嘴不提。
手段粗糙就粗糙了些吧,反正汝南袁氏有这个底蕴能供他挥霍!
看着袁氏家兵远去的背影,阎象忍不住如此想道。
……
且不说袁术那边如何咬牙切齿的准备复仇。
河内郡这边袁绍自然也收到了消息。
议事厅内,灯火摇曳。
只见袁绍攥着洛阳的告示双手微微颤抖。
须臾,便见袁绍痛呼一声“叔父……”随后便仰面栽倒,不省人事。
好不容易待医者将他唤醒,醒来之后袁绍猛然推开侍从,满眼血丝的低吼道:“董贼屠我袁氏满门,苍天在上,我必灭其九族!传令诸军,明日出征!”
见此情形,堂中众人顿时都不敢劝,也不知该如何劝。
唯独一旁的许攸见状直接扯住袁绍袖袍,苦口婆心道:“本初,君子怒不兴师,汝当以天下为重呀!”
此言一出,袁绍顿时眼神微凝。
不过随即他便一脸愤然的掀翻案几,悲声痛哭道:“汝岂能知吾剜心之痛!”
左右幕僚见状这才连忙上前劝说,许久之后袁绍方才勉强恢复一二。
然而袁绍还是与袁术一般当即决定复仇。
并且与刚刚拉起一批乌合之众的袁术不同,袁绍麾下还是有点实力的。
尤其是在得知曹操已经出兵攻打敖仓之后,袁绍更是斩钉截铁的表示要出兵攻打董卓,为族人报此血海深仇。
见此情形,袁绍麾下的幕僚也不敢拦着,只能集思广益谋划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