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算计【4.5K】 (第2/3页)
一点王匡倒是和曹操一样,那就是韧性十足。
当察觉到凉州兵马离开之后,他便靠着顽强毅力的回到了河内郡,袁绍倒是好一阵安慰,但王匡却不敢再继续逗留。
河内郡谁爱要谁要,反正他是不敢再继续待了。
幸好王匡出身泰山郡士族,东山再起的本钱还是有的。
于是当曹操前往丹阳募兵的时候,王匡也返回泰山招募兵马,破家为国,终于又招募到四千余名泰山猛士。
与此同时,王匡、曹操等人的惨败也很快便在中原各地传开了。
一时间,董卓凶威再度令天下豪杰胆寒。
本来愈演愈烈的讨董之势,忽然像被泼了一瓢冷水般降温了。
某些蠢蠢欲动的地方士族、豪强,转而又开始按兵不动起来。
他们不介意锦上添花,但是雪中送炭就得好好斟酌了。
……
翌日,长沙郡。
随着驿卒快马踏碎晨雾,孙坚也终于得知了洛阳的诸般变动。
演武场中,甲胄未卸的程普忍不住面露忧色:“君侯,要不要再斟酌斟酌?”
一旁的韩当闻言亦是微微颔首:“袁公路非信人也!”
作为孙坚的家臣,两人知道很多秘闻,孙坚对两人也是推心置腹。
比如先前袁术的来信,孙坚便与两人商议过。
但是这次孙坚不准备再听从两人建议,而是决定独断专行一回。
只见孙坚取下一旁的强弓忽然弯弓搭箭,朝着远处旌旗上的铜铃射去。
只听得一声轻响,那铃铛便直接坠落而下。
直到此时,孙坚方才缓缓放下弓箭,慷慨一笑道:“前路未知又如何?杀出一条路便是了!”
孙坚自然清楚袁术并不是千金一诺的季布,但他需要这个机会。
如今天下中心在洛阳,在天下义兵讨董。
这样的大事他若是不能参与进去,岂不是太可惜了?
无论是为名,还是为利,孙坚都不想错过这个机会。
长沙虽好,但距离中原群雄太远了,孙坚可不想窝在这里一辈子。
至于曹操、王匡的惨败孙坚则丝毫没有放在心上。
甚至在得知两人大败之后,孙坚反而更加坚定了上洛讨董的想法。
痛打落水狗算什么英雄,只有力搏虎狼方才能显出他孙文台的本事!
而见孙坚都这么说了,韩当、程普两人顿时也不再劝。
正如孙坚所说,实在不行杀出一条路便是了!
于是次日在将长沙郡托付给郡丞之后,孙坚便毅然带四千郡兵出发。
南阳太守也好、荆州刺史也罢,他都不在乎。
无论如何,天下英雄当有他孙文台一个位置!
……
初平元年二月,丁亥日。
正当天下讨董局势陷入低谷之时,蛰伏许久的魏哲终于出手了。
“左将军不出,奈苍生何!”
这是最近在河南尹地界广为流传的一句话。
没人知道是谁所言,但就是四下传播开来,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毕竟袁术、袁绍兄弟都悄无声息了,讨董联盟里也就魏哲最有希望了。
战功赫赫的他,此刻俨然成为了不少司隶义士心中对胜利的寄托!
然而正当天下义士因魏哲出兵而振奋时,酸枣大营却是一片叹气。
辕门外,看着魏哲身后万余辽东步骑,兖州刺史刘岱一脸遗憾之色。
如此精锐,就这么葬送实在太可惜了!
念及此处,刘岱忍不住劝道:“公威,何必如此。”
只见刘岱抚须而立,指着洛阳的方向淡然道:“董卓不过是冢中枯骨,势必不能长久,只需我等再围堵些许时日司隶必乱,何必现在行险?”
要知道刘岱可还指望和魏哲结盟,平定兖州内部的反对势力呢。
毕竟大家都是乡党,自然要互相帮助才是。
张邈、桥瑁等人虽然没说什么,但亦是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在他们看来现在出兵实在是不智之举,曹操、王匡、鲍信等人就是最好的例子。
没看到在他们三路讨董联军合围之下,董卓都已经害怕的迁都了吗?
假以时日,在他们的大势威逼之下必然能逼得董军内乱。
届时他们再里应外合,轻而易举的平定董卓乱党不好么?
然而任刘岱怎么劝说,魏哲都只是笑而不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