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人心成见【1/2】 (第2/3页)
“父亲为何对吕布那厮如此客气?”
“如此背主弑父之辈,难道也能改邪归正吗?”
士孙瑞闻言看了自家独子一眼,颇为失望的摇了摇头。
唉,人心中的成见,果然就像是一座大山,难以逾越!
不过儿子终究是亲生的,士孙瑞在轻叹一声还是解释道:
“吕布确实虚荣自大,唯利是图,但是谁说这样的人不能成为大汉忠良呢?”
“昔日陈汤亦是贪财虚荣,不照样扬汉家声威于西域?”
“大将军窦宪虽骄横暴虐不得善终,可依旧勒石燕然!”
“只要为政者善加引导,纵然是一块顽石亦能成为大汉基石!”
这就是士孙瑞和王允最大的不同,他不止手段柔和,性格也更为包容。
其实王允会落到今日这个地步,早就有迹可循。
那是三十年前,彼时才十九岁的王允便被推举为郡吏,当时晋阳有一名叫赵津的小黄门,贪横跋扈,祸害百姓,是晋阳县的大患。于是身为郡吏的王允便下令将赵津逮捕处死。
然而赵津的兄弟事后却谄媚宦官,借以诬诉,引得桓帝震怒,王允的举主郡太守因此受征入京,下狱而死,王允则在祁县王氏的力保幸免于难。
从某种程度而言,王允可以说是亲手害死了自家的举主。
无论是沽名钓誉,还是真的为民请命,王允终究还是连累了对他有恩的太守。
而王允所付出的代价,则是亲自赴京将太守的遗体送回老家平原郡,为其守孝三年,然后回家,再次出仕。
甚至在宗族的宣传下,王允的刚直清名传遍并州郡县,名声反而越来越大。
由小见大,王允充其量也就是个御史之才,压根就没有总揽朝政的能力。
当朝堂为王允所掌控的时候,结局其实早已注定。
刘虞正是想明白了这一点,临死前才会感慨“毁汉室者,王允也”。
不是王允不够忠诚,而是他的能力不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