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 第一百一十九章 杀人的太子,背锅的崇祯!

第一百一十九章 杀人的太子,背锅的崇祯!

    第一百一十九章 杀人的太子,背锅的崇祯! (第3/3页)

的田税也是一个天文数字!

    毕竟这八十五万亩土地可都是不交税的!

    想想也是,谁敢向内阁大臣、六部尚书这样位极人臣的官员收税啊?

    当然,也不是所有事情都这么顺利。

    这次大规模的抄家行动引起了当地的一些士绅的不满和反抗。

    虽然没抄到他们头上,但他们还是感觉到了危机,然后他们就采取了以往最有用的办法:

    哭庙!

    古代所谓哭庙,其实指的是江南地区的一种风俗。

    每当当地的官府有‘不法’行为时,那些文人士子们便会聚集在文庙,向祖师孔圣人哭诉,并号召民众向上级官府申诉。

    在明朝,这种哭庙行为往往会聚集数百数千人,有时候甚至会形成大规模的暴乱。

    常常让当地官员寝食难安。

    那些负责抄家的锦衣卫碰到这种情况,一时间也没了办法,毕竟这些人可不在抄家名单之中,他们也没法下手。

    所以八百里加急询问一下朱慈烺的意思!

    朱慈烺看到这里心中冷笑一声,随即走到桌前,提起笔、扯过宣纸便写下了一个大字。

    “杀”!

    只有简简单单的一个字,却代表了他对待此事的决心!

    虽然在历史上,哭庙这招对明朝皇帝有用,但是对清朝皇帝可就没什么用了。

    清朝入关之后,对那些哭庙的家伙可是见一个杀一个。

    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还革除了他们的功名!

    最终把这帮家伙杀的彻底老实了,将近三百年都翻不起什么浪花。

    更是把之前欠崇祯的田税全部都给补齐给了满清!

    还有说一直补到了万历时期,整整补了近一百年的税!

    既然清朝可以这么对付这些人,为什么朱慈烺不能呢?

    反正有崇祯在后面背锅,杀的再多也算不到他头上,他有什么好怕的?

    随即,朱慈烺直接叫来了锦衣卫,把那张只写了一个“杀”字的宣纸递给了他。

    “八百里加急,马上去告诉所有的派去南方的抄家队伍,若是再遇到哭庙反抗者,格杀勿论、抄家!”

    “至于罪名,让他们看着办,本宫就不相信这些人的屁股都是干净的。”

    锦衣卫闻言,小心翼翼地接过宣纸,拱手道:

    “臣遵命!”

    随后便离开了。

    看着锦衣卫离开的身影,朱慈烺心中又是一阵冷笑。

    闹吧闹吧,看你们的脖子硬,还是本宫手里的刀硬!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又到了第二天早上。

    昨天旷工了一天,朱慈烺也不好在旷工了,所以今天他早早就起床了,打算去上朝。

    只是不知为何,郑小妹也早早起来了,随后驱散了宫女太监,打算亲自为朱慈烺梳头。

    朱慈烺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你这么早起来干什么?快去休息吧,有其他人服侍本宫就行了。”

    郑小妹闻言,微微一笑,说道:

    “可是臣妾想亲自服侍太子殿下。”

    朱慈烺听到这话,也就不再推辞了。

    索性任由郑小妹亲自为他打理头发、穿衣。

    古代就是这点麻烦,明朝的男子都是要束发的,每天晚上休息的时候又要将头发散开,所以每天早上都要梳头。

    这点和后世没法比,后世的男人大多都是短发,早上出门洗把脸就行了,几分钟就能解决。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入乡随俗嘛!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朱慈烺随即前往了皇宫。

    上朝的钟声的悠扬响起,早朝正式拉开序幕。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随着王承恩的一声呼喊,户部尚书倪元璐站了出来,恭敬地说道:

    “回太子殿下,老臣有本启奏。”

    朱慈烺微微点头,示意倪元璐继续。

    倪元璐直言不讳道:

    “太子殿下,之前国库空虚,为了能够支援辽东,陛下下令增加了三饷。”

    “但现在国库已经充盈,臣觉得有必要先暂停一下三饷的加派,以便让百姓修生养息,请太子殿下决断。”

    三饷?

    朱慈烺闻言微微一愣,他差点把这茬给忘了。

    要知道,在明末这个动荡的时期,老百姓们最怕听到的就是三饷。

    因为三饷已经加到了老百姓们无法承受的地步,而且从万历时期一直加到现在,已经压死了无数百姓。

    他之前本来一直想要解决这件事情,结果因为八大皇商的事情差点给忘了。

    想到这里,朱慈烺郑重地点了点头。

    “倪大人说的有道理,既如此,本宫宣布,从今天开始彻底废除朝廷加派的所有三饷。”

    此话一出,朝廷的文武百官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

    按理说,税收涉及到国家财政,突然取消一种税收,国家的财政肯定会受到影响,百官们理应着急才对。

    但是此时此刻,这些文武百官却并没有丝毫的着急。

    一来是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三饷确实已经压的百姓们活不下去了,再不取消的话,造反的百姓只会越来越多。

    二来是则是因为现在的大明根本不缺银子。

    毕竟之前抄家的那些银子可是光明正大从城外运进来的,拉了好几百箱。

    据说有足足有一亿两白银!

    要是因为这么点税收再把老百姓们逼着造反的话,那就太不划算了。

    而且,朱慈烺并没有把抄家的银子全部归入内帑,而是划了三千万两进户部。

    所以倪元璐才有底气说出废除三饷的话,因为户部现在也不缺银子。

    随即,一旁的薛国观和李邦华赶忙拱手道:

    “太子殿下圣明。”

    其他大臣们反应过来之后,也纷纷附和:

    “太子殿下圣明。”

    就这样,压垮大明的三饷终于算是被彻底废除了。

    或许在某些人看来,废除三饷是不明智的决定,因为虽然大明现在有钱,但这些钱还是会花完的,等到这些钱花完之后,该怎么办呢?

    到时候岂不是还要再增加别的税?

    但是在朱慈烺看来,这根本不算什么。

    毕竟他马上就要对大明的税制进行改革了。

    区区三饷而已,算个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