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 第一百二十二章 坑老丈人是挺爽,但也不能把老丈人坑死了!

第一百二十二章 坑老丈人是挺爽,但也不能把老丈人坑死了!

    第一百二十二章 坑老丈人是挺爽,但也不能把老丈人坑死了! (第2/3页)

    随即他接过折子便看了起来。

    很快,他的脸色就变的极为凝重了起来。

    折子是户部尚书倪元璐送来的,讲的是关于天灾的事情。

    折子上面说去年直到现在,吴江一带已经一年多没有下雨了,之后又闹了蝗灾。

    官府虽然已经做了相应的措施,但是当地的米价还是暴涨到了每石四两银子。

    当地现在连豆腐渣都成了珍品,普通百姓以树屑榆皮为食。

    官府虽然在各处设厂施粥,但仍不能满足越来越多的百姓。

    许多百姓纷纷逃离家乡,化作流民向四处流窜。

    除此之外,山东、河南、浙江、湖广一带也都发生了大旱和蝗灾。

    受灾的百姓多达数百万!

    而且已经开始有大量的百姓向着京师而来,粗略估算一下,少数也有二十万之众!

    一瞬间,朱慈烺久久无言。

    因为他知道,真实的情况往往比折子上面描述的要严重数倍、甚至数十倍!

    他的眼神开始变得极为复杂,随后逐渐泛起了难以名状的波澜。

    屋内烛光摇曳,映照着他紧锁的眉头和沉重的眼帘,仿佛那跳跃的火苗也在为这世间的苦难而颤抖。

    朱慈烺闭上眼睛,刹那间,他的脑海中就浮现出一幅幅惨烈的画面:

    无数百姓们被迫离开世代居住的家园,老人蹒跚、孩童啼哭、妇人衣衫褴褛,那一个个背影中充满了无奈与绝望。

    一路上农田荒芜,粮仓空虚,人们为了果腹,不得不走上乞讨之路。

    瘦弱的身躯在寒风中摇摇欲坠,更有甚者,易子而食,那不仅仅是生存的本能,更是人性在极端困境下的扭曲与哀嚎。

    这一刻,朱慈烺的心被这些画面撕扯得生疼。

    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沉重与无力。

    他本来想着等到打败了李自成和建奴之后,番薯和土豆的推广也完成的差不多了,到时候这天下也就不会有什么灾民了。

    可他忽略了一件很严重的事情!

    那就是在他完成这些事情之前,大明的天灾还在继续!

    还是会有百姓不断饿死、还是会有百姓因为吃不起饭选择加入李自成的农民军。

    而这一切,都是他目前将要面临的事情!

    片刻之后,朱慈烺睁开了眼睛,冲着门外喊道:

    “来人!”

    马宝赶忙一溜烟跑了进来。

    “奴婢在!”

    朱慈烺冷声道:

    “去把户部尚书倪元璐和内阁首辅薛国观给本宫喊来。”

    顿了顿,他又补充道:

    “让郑成功也来一下!”

    “奴婢遵命!”

    马宝答应了一声,随即便快速离开了。

    这件事情今晚要是不商量好一个解决办法,朱慈烺都睡不着了。

    没过多久,郑成功就来了。

    他现在的身份是东宫中郎将,负责东宫的护卫工作,这会儿还没换班,所以来的很快。

    虽然郑成功不清楚朱慈烺为什么会突然找他,但一进门,他就敏锐地感觉到屋内的气氛有些异样。

    正当他正准备毕恭毕敬地行礼时,却被朱慈烺给打断了。

    “都是自己人,不用客气,先看看这个。”

    朱慈烺说着,将那份折子递给了郑成功。

    郑成功也没客气,接过折子就看了起来。

    可刚看了几眼,他的眉头就皱了起来。

    郑成功自小生活在福建,再加上家境富裕,所以没经历过什么灾祸。

    但折子上描述的惨状还是让他感到有些心惊,呼吸都不由得急促了起来。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过神来,随后开口对朱慈烺说道:

    “太子殿下,臣可以代父亲做主,捐献一笔银子和粮食出来帮助朝廷救济灾民。”

    不管朱慈烺是不是这个意思,郑成功都觉得自己应该表示一下了。

    然而朱慈烺听到这话,却摇了摇头。

    “本宫找你来确实是为了粮食的事情,不过却不是让你捐粮食的。”

    “本宫想要大量收购海外的粮食,无论多少来者不拒!”

    “本宫想把这件事情交由你郑家的商队去做。”

    “从现在开始,除了必要的贸易之外,本宫希望你们郑家可以用剩下的所有商船从海外运送粮食到大明来。”

    “当然,本宫也会按照粮食的价钱付给你们银子。”

    “别的不敢说,最起码在三年之内,大明需要很多很多的粮食,这个数字绝对超乎了你的想象。”

    “你觉得这笔生意能不能做?”

    如果只是需要几百万石或者几千万石粮食,朱慈烺或许会接受郑成功的好意。

    毕竟这点粮食对于郑家来说确实算不上什么。

    但很明显,大明现在需要的不仅仅是几百万石或者几千万石的粮食,而是数以百亿、千亿石的粮食。

    因为只有这些粮食才能拯救大明的百姓,让他们不再被活活饿死、不再易子而食。

    而且,大量的粮食涌入也可以稳定大明内部的粮价,让大明的市场归于平稳。

    除此之外,番薯和土豆的推广最起码需要在三年之内才能完成。

    也就是说在这三年之内,大明需要大量从海外运来的粮食填补粮食的缺口。

    这是一笔很大的数字,哪怕是郑家也无法独自承担。

    所以朱慈烺谢绝了郑成功的好意。

    在他看来,只要郑家愿意发动所有的商船从海外运粮到大明,就已经算是帮了他的大忙了!

    郑成功听到这话,神色有些动容。

    但很快,他还是下定了决心。

    “太子殿下,既然如此,多余的话臣也就不多说了。”

    “臣马上写信回去,让郑家的商队从这个月开始,除了一些必要的贸易之外,其他的货物全部改成粮食。”

    “而且,这些粮食收来是多少钱,运到大明就还是多少钱!”

    “其中的一切运输成本都由郑家一力承担!”

    “郑家虽然是海盗出身,但也是大明的百姓、也是陛下和太子殿下的臣子。”

    “国家有难,郑家责无旁贷!”

    朱慈烺听到这话,神色难免也是一阵动容。

    这大舅哥实在是太给力了!

    要知道现在大明的粮食已经飙升到三两银子、四两银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