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 第一百三十五章 昏君啊!居然敢收我们的税,大明这是要亡了!

第一百三十五章 昏君啊!居然敢收我们的税,大明这是要亡了!

    第一百三十五章 昏君啊!居然敢收我们的税,大明这是要亡了! (第2/3页)

七嘴八舌地说什么商税三十税一是太祖爷定的规矩,无论如何不能改。

    改了就是大逆不道、就是违背祖制!

    崇祯一听这话脸都气绿了,大声冲他们吼道:

    “太祖爷定的规矩多了,你们都遵守了吗?怎么就揪着这一条商税不放?”

    但是很明显,涉及到利益,这群人就算是面对崇祯也敢硬刚。

    双方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吵得不可开交。

    核心内容其实也有一句话:

    昏君!敢收我们的税,大明这是要亡了啊!

    几天下来,崇祯气的高血压都要犯了。

    最后实在忍不住,让人把十几个带头闹事的砍了头,脑袋就挂在巡抚衙门门口。

    然后再三声明改革商税的事情就此定下,绝不更改!

    若有违背,则以抗旨之罪论处!

    这下子,那些人都不敢吭声了,一个个只能灰溜溜地走了。

    又是几天过去,朱慈烺终于拿到了这十天山东境内收取的商税数据。

    其中山东境内的漕运十天共收取商税三万两、陆地共收取商税两万两。

    也就是说,仅仅十天的时间,光是山东一省的商税就有五万两银子!

    这么算下来的话,一个月少说也有十五万两银子。

    一年就有将近一百八十万的银子!

    要知道大明朝可是有两京十三省,就算其他地方没有漕运、穷苦了些,少了一些商税。

    但平均算下来,一年一个省份收取个一百万两银子那还不是轻轻松松的?

    也就是说,光是收取商税,大明每年最少能多收一千五百万两的银子!

    这还是按照最低数额算的,实际上远远不止这么点。

    而且全部都是现银!

    当崇祯得知这个消息时,惊讶得半天都合不拢嘴。

    他虽然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

    但紧接着,朱慈烺又给了他一个重磅炸弹!

    那就是这还不包括盐税、茶税、矿税、市舶税、通过税和营业税等等其他商税。

    如果把这些商税全部加起来的话,朝廷每年最少能收取两千五百万两白银到三千万两白银之间。

    可在听完这些话之后,崇祯非但没有多高兴,整个人反而更加抑郁了。

    为什么不是他自己想出这个办法呢?

    偏偏是这个逆子想出来的?

    这岂不是更加证明了这个逆子比他更适合当皇帝吗?

    真是扎心啊!

    不过换一种角度来说。

    他这次背锅也算是背得值了!

    忙完了商税的事情之后,接下来的几天里朱慈烺也没闲着,他亲赴山东各地,查看当地的受灾状况。

    随后,他又派人从周边富庶之地买来了一批粮食,用以赈济受灾的百姓,解其燃眉之急。

    不仅如此,鉴于山东当地灾情的严重性,朱慈烺毅然决定山东本年的商税暂且不予上缴国库,而是全部投入到赈灾事务之中。

    这个消息一经宣布,当地的百姓欢呼雀跃,对崇祯的这一善举赞不绝口,纷纷称赞崇祯圣明仁爱。

    没办法,毕竟现在崇祯是皇帝,所以这道圣旨是以崇祯的名义颁布的。

    崇祯知道这件事情之后自然也表示赞同,毕竟他可没忘记大明内帑现在还躺着一亿多两白银,也不缺这点银子。

    用这点银子换来山东百姓的爱戴,他自然是愿意的。

    除此之外,朱慈烺还专程前往水泊梁山,对李青山等一干人等进行了妥善的安置。

    就连张安生也安排了一个七品文官。

    目的便是确保在自己离开之后,水泊梁山能够维持稳定的秩序,不致再生事端。

    毕竟水泊梁山刚刚安定下来,若稍有不慎,可能会引发新的动乱,真要这样的话,那么他此番前来所付出的心血便将付诸东流。

    同时也是告诉山东各地官员,水泊梁山现在是他朱慈烺罩着的!

    然而,令人稍感遗憾的是,朱慈烺在水泊梁山转悠了两天,也并未遇见如武松那般武艺高强的豪杰之士。

    所见到的大多是朴实无华的农民、渔夫以及漕工等普通百姓。

    由此可见,他之前对水泊梁山的期望有点太高了,本以为会是一群英雄好汉,结果呢?

    就是一群普通的百姓罢了!

    再次回到济南之后,朱慈烺依照先前的规划,从随行的军队中精心挑选了一批士兵,组建了一支人数约为一千人的专业的税收军队。

    他还以为这支队伍起了个名字:大明税务军!

    然后把他们下放到了山东各地,负责在山东各地严密监督税收的征缴情况,坚决杜绝任何偷税漏税的行为发生,以确保商税的收缴。

    做完这件事情之后,朱慈烺又接见了山东的各级官员,然后告诫他们关于商税的重要性以及赈灾的各种事宜。

    直到把所有的事情全部安排妥当之后,朱慈烺这才和崇祯踏上了返回京城的旅途。

    算算时间,他们离开京城已经二十多天了,也是时候回去了。

    就在他们回京的途中,京城那边早已陷入了一片混乱与喧嚣之中。

    起初,朱慈烺接连几天没有按时上朝监国,文武百官们也并没有太过于在意。

    毕竟这种事情也不是头一天发生了,文武百官们早已见怪不怪。

    然而,伴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官员逐渐察觉到了事态有点不太对劲。

    毕竟,一日两日不来上朝尚可理解,但若是长达十余日都未现身朝堂,这便绝非寻常之事了。

    于是,部分官员前往东宫试图向太子进谏,也有一些官员选择在宫门口跪拜,想要觐见崇祯。

    然而他们均未能如愿以偿。

    不管是太子、还是崇祯,他们一个都见不到!

    到了这会儿,文武百官们方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心中充满了疑惑与不安。

    既然见不到太子和皇帝,那他们就只能去找内阁了!

    于是乎,这些官员就把几位内阁大臣给围了起来,急切地询问究竟发生了何事,怎么太子和崇祯最近都不上朝?

    而且也拒绝接见他们。

    四位内阁大臣中,只有内阁首辅薛国观是知道实情的。

    但同时他也知道此事干系重大,说出来的话一定会得罪朱慈烺,所以无论百官们如何追问,他都始终坚守沉默,咬紧牙关不肯吐露半个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