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朕的钱,凭什么要分给他们? (第3/3页)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算得上是一次凯旋而归了。
紧接着,当崇祯的身影出现在众人的面前时,百官们纷纷跪倒在地,山呼万岁。
“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望着眼前这一幕场景,一时间心中的滋味可谓是五味杂陈。
他一方面享受着这万人敬仰、高呼万岁的荣耀时刻,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满足感和自豪感。
但另一方面,他的心中却清楚地知道,这其中的所有功劳实则应当归功于自己的那个逆子!
要是没有他的话,此次山东之行绝对不可能如此顺利!
不过仔细想想,老子占儿子的便宜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
想明白了这一点,崇祯也就不怎么在乎了,而是安心享受起了文武百官们的跪拜。
不远处,朱慈烺对眼前这种场景却并未表现出过多的激动与兴奋。
在他看来,当前大明所面临的威胁和困境尚未完全解除,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依然沉重如山,还远远担不起如此热烈的欢呼与赞誉。
所以,他不介意把这份荣耀让给崇祯!
就这样,在文武百官的簇拥与欢呼声中,崇祯帝和朱慈烺一同回到了皇宫之中。
随后文武百官们便各自散去了。
即便有人迫不及待的想说商税的事儿,但也不会选择在皇帝凯旋归来的第一天就说这事儿。
毕竟他们还没傻到在皇帝最高兴的时候去打皇帝的脸!
另一边,朱慈烺进宫之后,首先见到了周皇后以及崇祯的其他几个妃子和他的几个兄弟姐妹。
此时他们都在准备迎接崇祯和朱慈烺的归来!
在朱慈烺和崇祯帝离开京城的这段时间里,后宫的管理相较于以往略显宽松。
这是朱慈烺特意嘱咐的,毕竟自己都把崇祯带走了,也就没有必要再严防死守了。
而周皇后除了每日尽心尽力地帮助灾民制作一些生活必需品之外,便是与后宫的其他姐妹们聚在一起聊天谈心,以打发这略显漫长的时光。
看到崇祯出现,周皇后赶忙带着身后的众人跪拜。
“臣妾恭迎陛下凯旋归来!”
“儿臣恭迎父皇、皇兄凯旋归来!”
一时间,众人黑压压的跪了一地。
崇祯这会儿明显心情不错,赶忙率先将周皇后扶了起来,然后安慰道:
“皇后免礼!”
“你们也都起来吧!”
紧接着,其他众人这才起身。
至于朱慈烺,他早已躲过了周皇后等人的跪拜,然后来到了一众弟弟妹妹面前。
“呶,这是皇兄从山东带给你们的礼物!”
朱慈烺说着,变戏法似的从身后拿出了一个盒子,盒子打开之后,都是一些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儿。
这些东西不算珍贵,但对于小孩子来说也算是一些稀罕物了。
而且他的这些弟弟妹妹们,最大的也就十岁、最小的还不过五岁,一个个分到礼物之后,围着朱慈烺只喊皇兄。
大有一副兄友弟恭的样子。
崇祯看到这一幕,心中不免也有些触动,因为他依稀记得当年他的皇兄也是这般待他的!
从这点来说,这个逆子将来应该也会是个好哥哥。
当然了,他要是没有造反的话那就更好了.
朱慈烺可不管崇祯这会又在想什么,和几个弟弟妹妹玩闹了一会儿之后,又和周皇后简短地交谈了几句,朱慈烺这才回到了东宫。
而东宫之众,也早已知道了他即将回来的消息,显得热闹无比。
没过多久,朱慈烺也见到了他心心念念的太子侧妃。
当然,考虑到自己年纪太小,朱慈烺也没做什么出格的事,只是过了过手瘾和眼瘾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琪琪格居然也专程前来拜见了朱慈烺。
或许是因为许久未曾见面的缘故,琪琪格对待朱慈烺的态度相较于以往明显好了许多。
到了晚上,朱慈烺又带着郑小妹前去皇宫陪着崇祯和周皇后吃了一顿团圆饭。
等回到东宫的时候,朱慈烺收到了一大堆的奏折。
他大致浏览了一番,发现其中的大部分奏折皆是由内阁呈送而来的。
其中大部分事情,实际上内阁完全有能力自行处理,但却依然选择将其呈送到朱慈烺的面前。
朱慈烺心中明白,这肯定是薛国观这个老狐狸干的。
而之所以要这么做,无非是在向朱慈烺表明自己的忠心。
同时也是在告诉他,即便自己身为内阁首辅,但也不敢万事皆由自己做主,重要的事情还是留给朱慈烺自己决定!
朱慈烺对于薛国观的这一番心思感到既好笑又无奈,但也没有过多地去计较。
他只是粗略地翻看了一下这些奏折,然后选了几件重要的事情亲自批复,随后便命人将其全部送回内阁。
一起送过去的,还有他亲自写在宣纸上的三个大字:
知道了!
别看这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对于薛国观而言,应当足以让他放下心来了。
紧接着,第二天一大早,崇祯难得出现在了早朝之上,朱慈烺作为监国太子一同出席。
当前来上朝的文武百官们看到这一幕时,心中却没有丝毫惊讶。
毕竟谁都知道,发生了如此重大的事情,崇祯要是不来上朝,那才奇怪呢!
而且很明显,今天一定会有人搞事情!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伴随着王承恩那尖细的声音在朝堂上响起,片刻之后,果然有人迫不及待地站了出来。
朱慈烺对这人有些印象,是督察院的一位御史。
只见他此时义正言辞地说道:
“陛下,臣以为将商税提高至十税二,此举实在是对太祖的大不敬,还望陛下能够三思而后行。”
他这一开头,紧接着,又有其他几位御史纷纷附和,相继站出来表达了自己的反对意见。
“陛下,此举违背了太祖当初制定的国策,还望陛下收回成命!”
“陛下,朝廷岂能和商人争利?此举不妥啊!”
“臣附议!”
“臣也附议!”
一时间,朝堂上的一大半御史都站了出来,纷纷表达对于商税改革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