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 第一百三十八章 没办法,都怪崇祯给的太多了!

第一百三十八章 没办法,都怪崇祯给的太多了!

    第一百三十八章 没办法,都怪崇祯给的太多了! (第1/3页)

    想到这里,朱慈烺再次开口道:

    “这么说,那五百万石粮食真卖了一千五百万两白银?”

    夏德武笑着回答:

    “回禀太子殿下,确实是这样!而且这一千五百万两白银,臣已经送到东宫的后仓了。”

    朱慈烺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心里突然觉得有些好笑。

    因为要是把这一千五百万两银子算上的话,他现在能够调动的银子已经多达一亿四千万两!

    这还不算之前拨给户部的三千万两。

    他现在的钱,多得都不知道该怎么花了!

    而这些钱当中,大部分都是八大皇商、勋贵以及文官集团贡献出来的。

    看吧!

    大明并不是没有银子,只是崇祯不知道该从哪里去找罢了。

    回过神来之后,朱慈烺马上派人去查户部目前的粮食储备情况。

    得到确切消息后,他暗自松了一口气。

    户部现在的粮食储备,还够整个京城以及那三十万灾民吃四个月。

    而海外的粮食大概两个月后就能运到,不仅如此,三个月后番薯和土豆也能成熟,再加上夏天要征收的粮税,目前在粮食方面暂时不用担心。

    如果情况允许的话,朱慈烺还打算免除今年山东、河南、陕西、四川一带的税收。

    在这期间,夏德武一直恭恭敬敬地站在一旁,没有离开。

    只是因为朱慈烺没有让他走。

    就在这时,朱慈烺抬头看着夏德武,又问道:

    “你说说,之前那些买了粮食的商人难道不着急吗?他们就不怕粮食砸在手里卖不出去?”

    “毕竟粮食这东西也不能存放太久吧?”

    夏德武恭敬的回答:

    “依臣之见,他们目前应该不着急的,因为他们不知道太子殿下的计划,所以还以为京城马上就要断粮了。”

    “臣之前派人打听过,他们现在每天也就卖个一两石粮食,卖完就说没有了。”

    “所以臣在想,是不是要对他们采取一些措施?”

    朱慈烺摸着下巴没有说话,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问题。

    过了一会儿,他又看着夏德武问道:

    “你以前在英国公府的商铺当掌柜的时候,每间铺子每个月要交多少商税?”

    夏德武听到这话,神色有些尴尬,但又不敢隐瞒,只好如实回答:

    “回禀太子殿下,英国公府的商铺历来都不用交税……”

    话说到最后,夏德武的声音已经小得几乎听不见了。

    不过没关系,因为朱慈烺还是听到了“不用交税”这四个字。

    朱慈烺对此并没有感到太意外,毕竟英国公作为大明第一勋贵,他家的商铺怎么可能交税呢?

    但实际上,在明朝,开店也是要交税的。

    这种税叫市肆门摊税,和后世的营业税差不多。

    市肆门摊税在大明的33个府州县都有设立。

    明仁宗时期是三十税一,到了明宣宗时期,税收增加了5倍,变成了六税一。

    不过,可不要被这些数字给迷惑了,实际上收上来的税远没有那么多。

    朱慈烺之前查过这方面的税收情况,一年下来,大明33个府州县收上来的营业税总共也就35万两左右!

    京城这边更是只有区区7万两。

    这种情况显然是极度不合理的!

    朱慈烺之前了解过相关信息,光是京城,商铺的种类就有一百多个行业。

    其中,上中等级的商铺分别有3560间和5750间,下等商铺,也就是像理发、小吃摊、修理等服务行业以及流动摊贩等小生意更是多得数不清。

    这些商铺全部加起来,至少也有一万多家!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个数字有些夸张?但不要忘了,这是基于整个北京城120万人口产生的。

    住在京城的百姓,大多数不是靠种地为生,而是靠做小买卖维持生活,所以有这么多商铺也是正常的。

    可是话说回来,将近一万间商铺,为什么一年只收上来7万两营业税呢?

    原因很简单,那些店铺要么偷税漏税,要么背靠朝中官员免税,要么就是勋贵家自己开的,然后官吏再贪污点,可不就这样了吗?

    看来得重新制定一套税收规则了。

    紧接着,朱慈烺望向夏德武,语气平和地说道:

    “过往之事暂且不提,接下来主要还是想办法改革一下目前的营业税,你对此有何见解?”

    夏德武听闻此言,心中不禁一紧,连忙摆手,神色略显慌张地回答:

    “太子殿下,税收之事对于朝廷的根基与运转而言至关重要,臣虽曾有过数年从商经历,但关于税收之事,可实在不敢多言!”

    夏德武心里十分清楚,税收就是朝廷的命脉,哪里是他一个小小的芝麻官可以评头论足的?

    他虽曾在商场闯荡数年,但在官场上只是一个小白,自然不敢轻易开口,唯恐说错些什么,引发严重后果。

    而且这方面一旦出错,恐怕他的人头可就保不住了!

    他还指望多活几年呢!

    朱慈烺见他如此紧张,语气十分温和地说道:

    “你不必这般拘谨,放轻松些,本宫只是想听一听你的想法,最终的决策依旧由本宫来定夺。”

    “无论对错,都恕你无罪。”

    实际上,朱慈烺心中也明白,按常理说,税收改革这种事情应与户部的官员进行商议,毕竟户部本来就是干这个的。

    但众所周知,大明目前商税混乱不堪,户部显然脱不了关系。

    就如此,朱慈烺哪里还指得上他们?

    而夏德武在商场摸爬滚打多年,想必对商人的心思和手段颇为了解,或许能提出一些实用的建议帮助自己改革营业税。

    夏德武听了朱慈烺的话,心中终于稍作安定,低头沉思片刻后,这才小心翼翼地询问:

    “太子殿下,不知此次您计划将营业税提升至几成?”

    朱慈烺略作思考,随后这才回答:

    “本宫想将营业税提升至与商税相同,也就是十税二,你认为这样如何?”

    明宣宗时期,税收一度高达六税一,相比之下,朱慈烺觉得再提高些也没什么。

    毕竟这群商人已经快两百年没好好交过税了,也是时候该给他们放点血了。

    夏德武皱了皱眉,思索片刻后接着问:

    “那么太子殿下,这十税二的税收,是以货物总价、营业额、还是商铺纯利润为征收依据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