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建奴的人头可不能浪费,那就筑京观吧! (第2/3页)
才开口说道:
“既然如此,便依祖大寿所言行事吧!”
“明日大军一分为三,一部分前去驻守义州,并以义州为据点,逐步向蒙古方向延伸,直到到达塔营子。”
“另一部分则继续向前推进,直到拿下长宁堡为止!”
“最后一部分留守辽东,确保后方安稳。”
话说到这里,朱慈烺突然又想到了什么,随后继续说道:
“沿途若遇辽东汉人,不得伤害分毫,一律先带回锦州妥善安置。”
“若是遇到建奴,他们要是不反抗、并且愿意臣服于大明,同样带回锦州安置。”
“但他们若是胆敢反抗,那就格杀勿论!”
众人听闻,纷纷拱手应诺:
“臣等明白,定当谨遵殿下吩咐!”
随后,朱慈烺又对三路兵马的兵力调配、行军路线、粮草补给及后勤保障等诸多细节进行了详细规划。
思路清晰,条理分明,每一个安排都恰到好处,令在场众人无不暗自叹服。
直至后半夜,屋外的月色愈发深沉,众人才纷纷告退。
朱慈烺送别了众人,便也在疲惫中沉沉睡去。
然而,此时此刻,松山城内的崇祯却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之前亲眼所见的那一幕:
数以万计的大明百姓,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眼神中满是惊恐与疲惫,从四面八方如潮水般涌向松山城外。
他们是被建奴驱赶而来的无辜汉人百姓,若非祖大寿及时出击,这些百姓恐怕早已命丧自己人的手中。
想到这里,崇祯的心中充满了愧疚与自责。
他身为大明天子,本应庇佑天下子民,可如今却眼睁睁看着百姓受苦受难,自己却无能为力,这让他感到无比痛苦,内心仿佛被千万根针扎着一般难受。
于是当这些好不容易死里逃生的百姓们聚集在松山城下时,崇祯果断下令为百姓们发放粮食。
之前那些在战场上倒下的战马也被迅速宰杀,与大米一同煮成了一锅锅热气腾腾的肉粥,然后分发给这些百姓。
当百姓们捧着饭碗,一边狼吞虎咽,一边高呼‘陛下万岁’时,崇祯的眼眶瞬间湿润了。
他或许不是一个好皇帝,但一定是一个好人!
以前的他从未想过,辽东的百姓竟会生活得如此艰难,如此凄惨。
然而,即便他已经尽力安抚了百姓,百姓们也对他感恩戴德。
但是这些景象依然如噩梦般萦绕在他的脑海,让他难以入眠。
没过多久,崇祯突然起身,轻轻推开房门,脚步沉重地径直走向城墙。
一旁的小太监见状,急忙小跑跟上,脸上带着一丝担忧,小心翼翼地问道:
“陛下,这大晚上的,您这是要去哪儿啊?”
崇祯没有回答,只是默默前行,脚步未曾有丝毫停顿。
小太监不敢再多问,只得紧紧跟随在他身后,连大气都不敢出。
登上城墙后,守军们见是皇帝来了,纷纷行礼。
崇祯挥了挥手,示意他们起身。
小太监为崇祯披上披风,却也不敢多言,只是静静地站在一旁。
崇祯站在城墙上,借着清冷的月光,俯瞰着城墙下熟睡的那两万多百姓。
寒风凛冽,如刀子般刮过脸颊,许多人蜷缩在破旧的衣衫中,瑟瑟发抖,在睡梦中仍不得安宁。
有的人在梦中喃喃自语,似乎仍在经历战争的恐惧,脸上不时露出痛苦的神情。
这一幕让崇祯心如刀绞,仿佛有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揪住了他的心。
他在寒风中伫立良久,任由寒风吹拂着他的发丝和衣袍,直到天边泛起鱼肚白,晨光渐渐驱散黑暗,他才缓缓转身,迈着沉重的步伐转身回到了屋内。
新的一天已经开始,大明,也将迎来新生!
虽然昨晚是半夜睡的,但是当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射到屋内时,朱慈烺还是醒了过来。
他缓缓睁开双眼,眼眸中还残留着昨夜未散尽的疲惫。
就在这时,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传来。
抬头一看,他就发现门外有一个身影正在来回踱步着,似乎很着急的样子。
朱慈烺瞬间清醒,开口道:
“门外是谁?进来!”
紧接着,一名锦衣卫推门而入,手中拿着一封信件,单膝跪地呈上道:
“太子殿下,这是宁远总兵吴三桂让人送来的密信。”
吴三桂送来的?
是关于义州的?
朱慈烺心中想着,随手接过信件,随后缓缓展开。
随着目光在字里行间游走,他的脸色愈发阴沉,原本的剑眉渐渐紧锁,眼中闪过一丝难以遏制的怒火。
他其实早料到建奴撤退时肯定会破坏一些带不走的辎重、甚至有想过他们会烧毁城池。
但是却没有料到他们竟如此丧心病狂,连城内手无寸铁的百姓也不放过。
五万百姓中,竟有一万多人被活活烧死。
若不是那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恐怕剩下的这三万多人也会被活活烧死!
想到此处,朱慈烺的胸腔中怒火熊熊燃烧,连气息都变的急促了起来。
就在这时,方正化快步走进营帐,禀报道:
“太子爷,军队已按照昨日的规划整合完毕,马上就要出发了,你要不要去看看?”
朱慈烺听到这话,深吸了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怒火,随意的披了一件衣服在身上这才走了出去。
站在城墙上,他随即就看到了整齐排列的军队。
这些大明将士们身姿挺拔,军容严整,在晨光的照耀下,军旗猎猎作响,彰显着大明军队的威严。
按照昨天制定的计划,今日将派遣三万步兵前往义州城。
其中一部分负责守城,巩固防线,另一部分则向北进发,继续收复失地。
带领这支军队的主将是原宣府总兵官杨国柱,在原本的历史是松锦之战期间唯一战死殉国的明朝总兵。
其忠心自不必说。
此外,一支由三万骑兵和七万步兵组成的十万大军,将直接穿越小凌河,直奔盛京而去。
不过他们此行的目标并非盛京,而是长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