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 第一百八十六章 让农民军来打建奴?洪承畴,你他妈的果然是个人才!

第一百八十六章 让农民军来打建奴?洪承畴,你他妈的果然是个人才!

    第一百八十六章 让农民军来打建奴?洪承畴,你他妈的果然是个人才! (第2/3页)

  他们只有在大明这里才算是百姓、才算是人!

    可一旦到了建奴那边,那么他们就是可以随时被抛弃的‘东西’了!

    崇祯此刻已经完全领会了洪承畴计策的精妙之处,激动得双手用力一拍,大声叫好:

    “果真是妙计!移民戍边,此乃保国安民之良策!”

    洪承畴笑了笑,那笑容中带着几分谦逊、又带着几分成竹在胸的自信。

    他继续说道:

    “陛下,让百姓放弃世代居住的故土,长途跋涉来到辽东,这绝非易事。”

    “所以必须给予他们实实在在的利益,才能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来到辽东。”

    “臣建议,只要是愿意来辽东的百姓,朝廷免费分配土地、农具、种子之类的东西,每十户发放一头耕牛,且三年内免征赋税。”

    “在粮食收获之前,由朝廷负责发放口粮,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如此一来,百姓们必定愿意响应号召迁移辽东。”

    “此外,为了确保移民戍边的顺利实施,还需在沿途设置驿站,为百姓提供休憩之所,安排专人护送,保障他们的路途安全。”

    “到达辽东后,还要建立完善的户籍管理制度,合理规划村落布局,让百姓能够迅速安定下来。”

    朱慈烺听到这些话,一时间已经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因为洪承畴基本上已经把他想到的、没想到的都全部说了出来!

    朱慈烺只能在心中由衷的再感慨一声:

    洪承畴,你他妈的果然是个人才啊!

    与此同时,崇祯却是陷入了片刻的思索。

    没过多久,他猛地抬头看向了洪承畴,眼中透着坚定与果断道:

    “再加一条,但凡愿意来辽东的,每人发二两银子,出发之前发放一两,抵达辽东后再发放一两!”

    洪承畴一听,心中不由得有些惊讶,着实没想到崇祯这次居然会如此大方慷慨。

    每人二两银子的话,光是这三十万人就得六十万两银子了,这还不算要提前准备的农具、种子、耕牛之类的东西。

    综合算下来,要把这三十万人安全迁移到辽东,在进行妥善的安置,最起码需要花费三百万两银子以上!

    不过一想到之前貌似抄了不少大臣的家,崇祯的内帑也不缺银子,洪承畴到底还是没有多说些什么。

    而是一脸恭敬的说道:

    “陛下圣明,真要如此安排,臣有十足的把握,百姓们一定会争先恐后的想要迁移到辽东。”

    崇祯听到这话,神色也是一阵欣慰。

    按理说,此番战事大获全胜,这本是举国欢庆、振奋人心的大事。

    而按照以往的惯例,理应第一时间将捷报快马加鞭地传至京师,而后昭告天下,让万民同贺!

    然而,朱慈烺却一直按兵不动,并未急于宣布这个好消息。

    因为他想着等祖大寿彻底拿下制定好的那些失地之后,再做定夺。

    不过伴随着洪承畴的这些注意,朱慈烺觉得已经没必要在等了。

    于是,朱慈烺当机立断,召集了所有辽东的文臣,有条不紊地安排起后续事宜。

    他将文臣们分成两路,一路才思敏捷、文笔出众的文臣,专心致志地撰写捷报。

    朱慈烺对捷报的内容格外重视,他亲自向这些文臣详细阐述此次大捷的关键节点。

    比如大明水师斩获了多少建奴、解救了多少百姓。

    秦良玉又是如何在蒙古草原上击败多尔衮的。

    以及松锦之战中,祖大寿的陷阵之功等等

    总而言之,就是要让天下百姓都能真切感受到大明军队的威武与荣耀!

    另一路则是一些擅长精打细算、熟知钱粮事务的文臣,而他们的任务是精细计算此次战后所需的各项费用。

    这些费用涵盖甚广,包括对战死将士的抚恤、战后将士们的赏银、安置辽东本地百姓的开销,以及京城外三十万灾民的妥善安置费用。

    这些文臣们忙活了半天,反复计算核算每一笔费用,手中的算盘拨弄的噼里啪啦。

    经过一番紧张而忙碌的核算,最终得出的数字却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令在场的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因为初步估算,要处理好辽东的事情,最少需要一千三百万两白银!

    单是将士的抚恤和赏银这一项,就高达八百万两!

    而那些在战争中被建奴当作肉盾,无辜丧生的百姓,同样需要给予抚恤和赏银,以慰藉他们的在天之灵,安抚其家属。

    义州城惨遭屠戮的百姓,更是不能被遗忘,他们的身后事和家属的抚恤,同样需要大量的钱财。

    再加上后续修建被战火摧毁的城池、购置种子、农具、粮食、耕牛等诸多事宜。

    林林总总,各项费用一路飙升,最终就定格在了一千三百万两这个惊人的数字上。

    众人被这庞大的数字震撼得一时说不出话来,房间内瞬间安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

    所有人面面相觑,眼神中充满了震惊与担忧,下意识地偷偷看向了崇祯和朱慈烺,试图从他们的表情中探寻出一丝应对之策。

    然而朱慈烺此时却是面色平静,没有任何的情绪波动。

    因为在他心中,一千三百万两虽说不是个小数目,但如今内帑充盈,坐拥一亿一千多万两白银,这点花费不过是个零头而已,根本不足为惧。

    而且这些钱是花在抚恤将士、安置百姓上,是为了大明的长治久安,怎么看都是值得的!

    崇祯虽然也知道大明目前财力雄厚,随随便便都可以拿出这笔钱来,可乍一听闻这个数字,还是忍不住微微皱起了眉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与犹豫。

    毕竟说到底,这确实不是一笔小数目!

    虽说国库和内帑有钱,但也不能如此毫无节制地花销。

    洪承畴看出了崇祯的犹豫,随即小心翼翼地向前迈出一步,微微躬身,神色恭敬地说道:

    “陛下,要不容臣与几位大人商议一番,或许能再节省些许开支?”

    洪承畴心中明白,崇祯大概率不会轻易同意如此巨额的支出,毕竟这关乎着国家的财政大局。

    所以他打算再和其他几个文臣商量一下,将这笔钱控制在一千一百万两左右。

    不过,他也清楚,一千两一百万两已是底线,要是再少的话,很多事情便难以周全。

    无论是抚恤将士,还是安置百姓,都会面临诸多困难,他也实在是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