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什么?皇太极又又又吐血了?(万字大章!求订阅!) (第2/3页)
随着动作微微晃动,尽显柔弱与彷徨。
紧接着,大玉儿像是突然被什么念头击中,秀眉紧紧蹙起,眼中闪过一丝决然说道:
“范先生,我一介妇道人家,向来不便插手国家大事。”
“可如今这情形,实在是危急万分,所以此事就全拜托您了,还望您尽快想出个万全之策,另外,也得想法子安抚好外面那些人。”
说着,她的目光缓缓转向屋外,透过那雕花的窗棂,望向远方,眼神中满是忧虑与无奈。
此时,寝宫外的庭院里,早已聚集了一群人。
济尔哈朗神色冷峻,犹如一座千年不化的冰山,双手背在身后,静静地站在一旁,眼神不时地望向寝宫的方向,若有所思。
多铎则是满脸的不耐烦,不停地在原地踱步,脚步急促而凌乱,嘴里还时不时地嘟囔着什么,似乎在抱怨这漫长的等待和未知的结局。
多尔衮面色苍白,身形略显疲惫。
昨天他刚从明军的围追堵截中死里逃生,那五千骑兵的追杀让他至今心有余悸,全军覆没的惨败也让他的声望一落千丈。
此刻他低垂着眼帘,不知在想些什么,那微微颤抖的双手泄露了他内心的不安。
代善一脸凝重,眉头紧锁,仿佛能夹死一只苍蝇,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仿佛在极力压抑着内心的焦虑。
只有豪哥和其他几位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因为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野心与急切,不时地观察着周围人的神色,犹如一只伺机而动的猎豹。
毕竟要是皇太极真的死了,那他可就是第一顺位继承人了!
这如何不让他激动呢?
总而言之,现在出现在这里的这些人,无一不是建奴权力中心的关键人物。
此刻的他们齐聚于此,各怀鬼胎。
只要皇太极一死,他们之间的矛盾就会瞬间爆发!
屋内的大玉儿和范文程自然明白外面众人的心思。
皇太极如今昏迷不醒,生死未卜,他们都清楚皇太极恐怕时日无多,即便醒来,身体也难以支撑太久。
而皇太极一旦离世,下一任皇帝的人选便成了他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范文程轻叹一声,那叹息声中带着几分无奈与感慨,对大玉儿说道:
“娘娘放心,臣自当竭尽全力。”
“只是臣终究是个汉人,有些事情,臣确实也是力不从心啊。”
大玉儿微微颔首,她又何尝不知将如此重任托付给一个汉人有些勉强,可环顾四周,如今也实在是无人可依,她只能无奈地说:
“先生尽力而为便是,我也只能指望您了。”
范文程点了点头,整了整衣衫,将褶皱一一抚平,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了出去。
他刚一踏出寝宫的门,多尔衮等人便如饿狼扑食一般瞬间围了上来。
多铎率先开,声音尖锐而急切:
“范文程,陛下到底怎么样了?你快说!”
多尔衮也紧接着问道:
“陛下究竟何时能醒?太医到底怎么说的?”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声音嘈杂,同时,他们的手也不停地拉扯着范文程的衣袖,推搡着他,差点没把他给折腾散架了。
范文程心中暗自咒骂:果然是一群粗野无礼的蛮子。
但紧接着,他还是强压着心中的怒火,深吸一口气,让自己的情绪平复下来,随后说道:
“诸位,诸位!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还请随我来,有什么事我们坐下慢慢说。”
众人听到这话,这才稍稍安静了下来,随后跟着范文程来到了一处偏殿。
偏殿内,气氛依旧紧张压抑,仿佛空气都凝固了一般。
昏暗的光线透过那狭小的窗户,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
范文程定了定神,这才缓缓说道:
“刚才太医已经说过,陛下的病并非什么绝症,只要悉心调养,很快就能醒来,所以诸位不必过于着急。”
在场的众人听了这话,脸上都露出了不屑的神情。
有的人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嘲讽的冷笑,有的人则轻轻哼了一声,心里纷纷嗤之以鼻。
因为这话之前那些太医也都说过,他们都听了无数遍了,若是皇太极真能很快醒来,怎么会一直昏迷到现在?
不过,这些质疑的话他们都只能憋在心里。
毕竟皇太极现在还未驾崩,万一他们说了不该说的话,而皇太极又奇迹般地醒了过来,那他们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掉脑袋都是有可能的。
就在这时,多铎又按捺不住了,他向前跨了一步,脚步重重地踏在地上,满脸的不耐烦的说道:
“范文程,你能不能说点有用的?别在这儿说些废话糊弄我们!”
范文程看到多铎,脸色瞬间变得十分难看,眼中闪过一丝怨愤,那怨恨的目光犹如一把利剑,恨不得将多铎刺穿。
因为多铎此人狂妄自大、色胆包天,平日里就从不把他放在眼里,甚至还做出了公然霸占他妻子这般令人发指的事情。
当时,范文程忍无可忍,去找多尔衮告状,多尔衮虽然责骂了多铎,还给予了‘罚银一千两,并夺十五牛录’的惩罚,也让多铎送还了他的妻子。
但这件事还是成了他心中永远的耻辱,如同一根刺深深地扎在他的心里。
这种事情在场的几人都心知肚明,所以在他们眼中,范文程就是个可怜的‘绿毛龟’,不过是皇太极看重他的才能才给了他些许地位罢了。
但是打心底里,他们都瞧不起范文程。
可如今这危急关头,局势如此严峻,似乎也只能指望范文程能想出个好主意来挽救这岌岌可危的局面了。
毕竟别的不说,范文程的脑子确实好使,以往总能想出一些奇谋妙计,扭转乾坤。
甚至如果当时他们听从范文程的建议,选择及时撤退,或许就不会落得如今这般惨败的田地。
只是现在说这些,一切都已经晚了,时光无法倒流,错误也已酿成。
范文程眼见众人脸上的疑惑与急切愈发浓重,为了避免局面失控,赶忙深吸一口气开口说道:
“诸位,你们应该也都清楚,在下不过是个汉人,在这朝堂之上,有些事情实在是不敢说些什么。”
“所以不该问的,几位就高抬贵手,别再追问了,在下也不会再多说一句。”
“咱们现在当务之急,是该怎么应对即将到来的明军!”
这话一出,众人也都明白了范文程的意思,简单来说,就是在告诫他们不要再追问皇太极的事情了,这种事情不是他一个汉人可以随便说的。
而且范文程说的确实也没错,就目前这种情况,最要紧的还是赶紧想办法对付即将到来的明军,至于皇太极.
反正他目前也只能那里躺着,跑又跑不了。
范文程瞧着众人都陷入了沉默,便趁热打铁继续发问:
“诸位,不知明军的大军现在到哪里了?”
一旁的豪格听到这话,赶忙上前一步,神色间既有恭敬又带着难以掩饰的急切,高声回道:
“回禀先生,明军现已抵达广宁卫(也就是如今的盘山县),距离盛京不足三百里。”
“而且根据前方探子星夜兼程报来的消息,明军的数量远远不止十万,现在大概约有十五万之众。”
众人听闻,仿佛被一记重锤狠狠击中,皆是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原本以为明军有十万兵力,就已经是他们难以应对的了,结果没想到现在居然又成了十五万,这仗到底该怎么打?
一时间,不少人暗自皱眉,脑海中飞速地思索着应对之策。
还有些人偷偷用眼角的余光瞧了豪格几眼。
要知道,平日里豪格可没有这般积极主动,眼下简直像换了个人似的。
很明显,他是瞅准了皇太极病重昏迷,想在众人面前好好崭露头角,表现一番。
毕竟按照常理,若皇太极真有个三长两短,龙御归天,他作为皇太极唯一成年的儿子,继承大统,登上那至高无上皇位的可能性极大。
与此同时,范文程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丝旁人难以察觉的欣慰之色。
他向来对豪格颇为看重。
一来豪格是皇太极的亲生儿子,也算是他半个主子。
二来他心里也十分清楚,若将来豪格能顺利继位,成为大清的新君,自己凭借着多年来的辅佐之功,地位或许能更加稳固,荣华富贵自然也能绵延不绝。
不过,现在显然不是沉浸在这种未来幻想的时候,于是范文程定了定神,接着问道:
“那我们眼下能调动的兵力还有多少?”
代善听到这话,缓缓开口:
“加上从各处紧急召集回来的人马,目前我们的兵力大概还有七万左右。”
“要是再从周边召集一些青壮,勉强应该还能凑个十万吧。”
顿了顿,他像是咽下了一口苦涩的胆汁,脸上的神情愈发凝重,又补充道:
“不过,这些可都是我们最后的家底了,要是这些兵力再有所折损,那大清可就真的要大厦将倾,彻底完了。”
这话一出口,仿佛一盆冷水浇在了熊熊燃烧的火焰上,现场的气氛瞬间降至冰点,众人的脸色愈发难看,仿佛被乌云笼罩。
显然,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想起了之前松锦之战那惨痛的教训,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不用想也知道,若这次再与明军打起来,必定是一场你死我活、生死存亡的终极较量。
而这次要是再失败的话,大清便会彻底覆灭,他们多年来的荣华富贵、权势地位都将化为泡影。
其实在这之前,很多人都在私下里反复琢磨,要不要先放弃盛京,暂时撤往辽东深处保存实力,等明军战线拉长,兵力懈怠之后再杀回来夺回盛京。
毕竟明军的战线拉得这么长,就算占领了盛京,盛京这边留下的兵力也肯定不多,他们还是有机会重新夺回来的。
不过这句话谁都不敢轻易说出口。
毕竟他们虽然贵为王爷,但也不能真正决定这种事情,真正能拍板做决定的始终还是皇太极。
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