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 第一百九十六章 罪臣多尔衮,拜见大明皇帝陛下!

第一百九十六章 罪臣多尔衮,拜见大明皇帝陛下!

    第一百九十六章 罪臣多尔衮,拜见大明皇帝陛下! (第2/3页)

银子。”

    “此外,朝廷还打算在锦州开展互市,不用本宫说,你们也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吧?”

    “到时候你们能赚多少钱,本宫一概不管,只要是在合理的范围内,那都是你们的本事,而且三年内都无需交税。”

    朱慈烺说着,眼神中透露出期许。

    “本宫只希望你们能够想尽一切办法,让辽东的商业变的活跃起来,为这里的百姓带来更多丰富多样的商品和物资,你们明白吗?”

    到了这会儿,这些商人们哪还不明白朱慈烺的意思呢?

    下一秒,他们赶忙再次拱手回应。

    “太子殿下放心,草民们知道该怎么做,草民们一定不会让太子殿下失望的!”

    此时此刻,这些商人们的心情都已经不能用激动来形容了,而是狂喜!

    因为他们的心中都非常清楚,一旦开放互市,蒙古的牛羊马匹、皮毛等特色物产就会纷纷汇聚于此。

    而那些蒙古百姓们也会前来购买食盐、粮食等生活必需物资。

    这一来一往的交易之间,全都是实实在在的银子啊!

    更关键的是,这些银子还都无需交税,这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天赐的良机!

    想到这里,不少商人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已经开始在心里盘算着未来的生意到底该怎么做了。

    朱慈烺看着商人们脸上洋溢着的兴奋笑意,心中也暗自感到欣慰,似乎已经看到了辽东地区繁荣的未来。

    虽然免除辽东三年的商税会使朝廷少了些许收入,但他对此并不在意。

    毕竟,辽东地区以往收取的商税本就不多。

    就拿上个月来说,辽东地区收上来的商税还不到十万两银子,一年算下来,也就一百万两左右。

    可若是免除这一百万两银子的商税,就能给辽东的商人们打一剂强心针,极大地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到时候他们将会更加疯狂地向辽东运输各种各样的物资,从而充实百姓的生活,促进辽东地区的繁荣发展。

    毕竟未来的几年里,除了要专心剿灭农民军之外,最要紧的就是稳定辽东地区。

    而要稳定辽东地区,除了要大量移民之外,还要提供足够多的物资。

    不然若是没有足够多的食物和物资,拿什么来稳定辽东?

    当然,为了防止个别唯利是图的商人趁机哄抬物价,大明国营商店也必须在此地开设。

    为此朱慈烺早已下了一道旨意,想必过不了多久,夏德武就会派人赶来辽东开设大明国营商店。

    与其他商人走陆路运输物资不同,大明国营商店的物资可以直接走海运。

    因此大明国营商店的运输成本将会大幅降低,也能够更好地惠及当地的百姓。

    没办法,辽东地区的百姓长期以来饱受战乱之苦,生活的实在是过于艰辛了。

    所以朱慈烺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存条件。

    而这一举措,也得到了崇祯的大力支持。

    要知道之前下令炮轰百姓一事,一直让崇祯对辽东百姓心怀愧疚。

    所以只要是有利于辽东百姓的事情,崇祯都会毫不犹豫地答应,并且全力支持。

    两天后,辽东,祖大寿大军驻扎之处。

    军旗在微风中猎猎作响,士兵们在四周不断巡视,到处都是一片井然有序的景象。

    自从祖大寿得知皇太极答应送皇子和多尔衮前来议和的消息后,立刻按照朱慈烺的交代,停止了继续进攻的步伐。

    如今大军已经在此驻扎超过八天了!

    这几日,前来投奔的辽东汉人如潮水般涌来,现在这里的总人数已经超过了二十万!

    对!

    你没有听错,就是整整二十万人!

    其中十万是祖大寿亲自率领的军队,另外十万则是当地饱受苦难的辽东百姓。

    另外,朱慈烺派人送来的粮草和银子,早已按时抵达。

    祖大寿按照朱慈烺的交代,不仅每天给百姓发放粮食,还给他们每人发了一两银子作为他们的安家费。

    可千万别小瞧这区区一两银子,在繁华富庶的京城,这一两银子或许不算什么。

    但对于这些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的辽东百姓而言,这一两银子,却是他们辛勤劳作两三年都未必能够攒下的财富。

    当这些辽东百姓们双手颤抖地接过粮食和银子时,脸上满是震惊与难以置信的神情。

    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仅仅只是为了寻求一条活路才来到这里,结果什么都还没做,就得到了粮食和银子。

    就在以往,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因为那些建奴只会毫无底线的压榨他们、掠夺他们的粮食和财富,从来也不会善待他们。

    就在这一刻,辽东汉人百姓心中的民族认同感被彻底激发出来。

    他们的眼神中,不再是往日的迷茫与恐惧,而是充满了坚定与希望。

    祖大寿看着这些百姓们,心中一时间感慨万千。

    他甚至觉得,此刻就算要带领他们去攻打盛京,这些百姓也会毫不犹豫地拿起武器与建奴拼命厮杀。

    毕竟之前为了打赢松锦之战,皇太极可是下令抢夺了他们的全部粮食,导致许多辽东百姓的家人因饥饿而悲惨地饿死。

    这对于这些百姓而言,绝对是仇深似海!

    当然,这种事情祖大寿也只是想想罢了,他可不敢违背朱慈烺的命令。

    不过他也知道,随着明军大获全胜,这样的人间悲剧,以后再也不会发生了。

    辽东地区的百姓们,即将迎来新的曙光。

    这一天下午,天色阴沉,厚重的云层压得人有些喘不过气,仿佛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就在这时,负责通过热气球传递军情的士兵突然神色匆匆地跑到祖大寿跟前。

    只见他的额头满是汗水,气喘吁吁地汇报道:

    “大人,前方出现建奴,人数大概有五百左右。”

    什么?

    祖大寿听闻此言,原本还略显疲惫的眼神瞬间亮了起来,整个人也来了精神。

    因为他知道,大概率是多尔衮带着求和的队伍来了!

    紧接着,没有丝毫的犹豫,祖大寿赶忙来到了军队的最前方,等待着即将到来的多尔衮。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一支建奴队伍便出现在他的视野之中。

    走在最前面的,不是多尔衮又是谁呢?

    此刻的多尔衮正骑着一匹高头大马,身处议和队伍的前列,原本带着几分忐忑的他,在望见不远处景象的瞬间,整个人都僵住了。

    在出发之前,他曾听闻明军有十五万人马,当时心中还暗自腹诽,觉得这不过是明军故意虚张声势、夸大其词罢了。

    可当他亲眼目睹眼前的一切时,心中的那点怀疑瞬间被惊惶所取代。

    放眼望去,眼前的人数绝对超过了十五万,甚至有可能超过了二十万!

    只见二十万人如潮水般遍布整片区域,场面极其壮观!

    密密麻麻的营帐像雨后的蘑菇,错落在漫山遍野,层层叠叠望不到尽头。

    数不清的大明士兵们身着鲜亮的铠甲,手持长枪,整齐排列,每一个方阵都如同钢铁铸就的堡垒,散发着令人胆寒的气势。

    猎猎作响的军旗在风中肆意舞动,上面的大明国号醒目无比,仿佛在向他们这些失败者宣告着胜利者的威严。

    这般浩大的场面,好似一股无形的巨力,狠狠冲击着多尔衮的内心,让他不禁打了个寒颤。

    多尔衮望着这如渊似海的明军阵营,心中泛起一阵强烈的庆幸之感。

    他暗自想着,还好当时皇太极英明决断,决定向明军求和。

    若是真的与这样庞大的军队兵戎相见,就凭他们那点兵力,不过是螳臂当车罢了。

    随着队伍缓缓向前行进,多尔衮的心情越发沉重,脸色也越来越难看了起来。

    原来,他们的周围不知何时聚集了不少辽东汉人。

    只见这些人衣衫褴褛,面容憔悴,可眼中却燃烧着熊熊的复仇之火,死死地盯着他们一行人。

    那目光仿佛锋利的刀刃,要将他们生吞活剥。

    看到这一幕,即便多尔衮身经百战,但此刻他的双腿还是忍不住微微颤抖。

    他心里比谁都清楚,他们之前对这些辽东百姓犯下了怎样的罪行,说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也不为过。

    如今面对这般充满仇恨的目光,他怎能不感到害怕?

    多尔衮尚且如此,跟在他身后的叶布舒更是不堪。

    年仅十三岁的叶布舒,从小在盛京的皇宫中养尊处优,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哪里见识过外面世界的残酷?

    此刻望着周围那一双双恨不得将他们撕碎的眼睛,他的小脸瞬间变得惨白如纸、没有一丝血色。

    嘴唇也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着,几欲哭出声来。

    再看其他建奴使团成员,他们同样被吓得失了分寸。

    有的面色如土,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不停地滚落,有的眼神慌乱,四处游移,不敢与周围百姓的目光对视。

    还有的身体不受控制地微微晃动,几乎要从马上跌落下来。

    他们心里虽然明白自己是来议和的,明军不至于对他们痛下杀手。

    可这种扑面而来、令人窒息的压迫感,却如影随形。

    让他们感觉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扼住了咽喉,每一次呼吸都无比艰难,实在是难以承受。

    但最终,他们还是硬着头皮来到了明军阵营前。

    毕竟都到这个时候了,想走也是走不了了。

    祖大寿与建奴交战多年,之前也与多尔衮打过交道,两人勉强也算得上是老熟人了。

    看到多尔衮到来,祖大寿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似有深意的笑容,打趣道:

    “哟,这不是和硕睿亲王吗?真是好久不见呐!”

    多尔衮听了这话,脸色微微泛红,尴尬地笑了笑,笑容里带着一丝苦涩。

    随后拱手说道:

    “大人说笑了,如今我大清皇帝愿意自降国号,成为大明的藩属国,我自然也就不是什么王爷了。”

    祖大寿听了这话,心中不禁感到诧异。

    他上下打量着多尔衮,没想到曾经狂傲无比、不可一世的多尔衮,如今竟变得如此谦卑。

    更没想到皇太极居然会主动降国号,甘愿成为大明的藩属国。

    直觉告诉他这其中肯定有什么猫腻,不过这也不是他该操心的事,他只要完成自己的任务就好。

    随后,祖大寿偏过头,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