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完了!太子爷这是要卸磨杀驴啊! (第2/3页)
时此刻,他们的战马浑身被汗水浸透,鬃毛凌乱,就连他们自己也是显得满脸疲惫。
多尔衮甚至来不及休息,进入盛京之后就直奔皇宫而去。
刚踏入宫殿,早已得知消息的皇太极便急切地迎了上来,不等他下跪,就带着满脸的期盼与焦虑看向多尔衮问道:
“怎么样?议和的事情商量得如何?”
其实,在看到多尔衮平安归来的那一刻,皇太极心里就已明白议和大概率是成功了。
只是具体的议和条款到底是怎样的,他还一无所知。
多尔衮不敢有丝毫隐瞒,立刻将议和的具体结果一五一十的全部告知了皇太极。
还将一份折子递给了皇太极,这上面写明了议和的具体事宜。
就在这时,范文程也匆匆赶了过来。
皇太极没有看这份折子上面的内容,是直接转交给了一旁的范文程,然后继续听多尔衮讲述。
等到听完多尔衮讲述的事情之后,皇太极的眉头瞬间就皱了起来,脸上的肌肉也不自觉地抽搐了一下。
他怎么也没想到,明军的要求竟然如此苛刻!
土地、人口、金银财宝,每一项赔偿都像是一把锋利的刀,硬生生的在他心头割肉。
皇太极此时满心都是不甘与愤怒!
因为不论是土地、人口、还是金银财宝,都是他们曾经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可现在就这么轻易割让出去,实在是.
心痛啊!
皇太极在心里暗暗恼怒,可偏偏又无可奈何。
因为此时他们刚刚战败,实力受损严重,根本没有和明军再次对抗的资本。
不过他心里多少还是有些责怪多尔衮的,怪他居然会答应如此多的赔偿,
紧接着就在这时,一旁的范文程已经看完了那份折子,随后嘴角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看向多尔衮道:
“不错不错,这次王爷算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些赔偿对我们而言,虽然确实有些让人心疼,但也不是拿不出来。”
眼看着范文程都帮多尔衮说话,皇太极也就不好在责怪多尔衮了。
因为此刻要是一味地指责多尔衮,不仅会让多尔衮难堪,也会显得自己心胸狭隘,不利于内部团结。
最终,他强压下心中的不满,看向多尔衮说道:
“你这次做得不错,朕很满意。”
多尔衮听到这话,赶忙跪倒在地,声音诚恳地说道:
“臣弟不敢居功,只希望能弥补之前犯下的过错,多谢陛下给臣弟这次机会,臣弟以后绝对不会让陛下失望的。”
皇太极何等聪明,一听这话就明白,多尔衮这是在向他索要之前承诺的重组正白旗的奖赏。
一时间,皇太极的眼神瞬间变得有些复杂。
有犹豫,有不舍,更多的是对权力的纠结。
因为说实话,他根本不想答应让多尔衮重组正白旗。
他想要以自己的名义重组正白旗,借此更加巩固自己的统治。
可伴随着多尔衮成功完成求和任务归来,这个时候他这个皇帝要是不答应的话,似乎是不太合适。
毕竟之前的承诺确实是他自己让范文程转达给多尔衮的。
这会儿要是反悔,不仅会被多尔衮记恨,还会让手下的将士们觉得自己言而无信。
想到这里,皇太极在心里叹了口气,随后这才说道:
“放心吧,朕之前答应你的事情一定算数,等你回去休息几天之后,朕就会给你调拨人手,让你重组正白旗。”
“以后可不要让朕失望了。”
多尔衮听了这话,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喜,赶忙再次谢恩道:
“陛下放心,臣弟一定不会让陛下失望的。”
随后,他又是深深一拜,这才恭敬地退了下去。
等多尔衮走后,皇太极缓缓坐在椅子上,无奈地揉了揉眉心,脸上露出疲惫的神情。
随后看向一旁的范文程说道:
“范先生,这明军的要求是不是也太多了一点?这些东西拿出来,朕还真有些舍不得。”
范文程向前走了两步,微微躬身,神色平静地说道:
“陛下,臣也知道明军的要求有些过分,可事到如今,不妨就先答应他们。”
“等到再过几年,我们兵强马壮之时,这些东西完全可以再抢回来。”
“忍一时之辱,吃点亏不算什么,而且吃的这些亏,我们还可以从朝鲜找补回来。”
皇太极闻听此言,微微点了点头,脸上的神色也逐渐缓和了些。
虽然看起来他们这次损失惨重,不过这些损失完全可以从朝鲜想办法弥补回来。
别看现在朝鲜穷得叮当响,可要是再狠狠压榨一下,还是能榨出不少油水的。
想到这里,皇太极的心里这才稍微好受了一些。
于是乎没过多久,皇太极就下令按照商议结果进行土地、人口以及财物的交割。
经过三天准备,双方军队再次碰面。
这一天,天空晴朗,万里无云,微风轻轻拂过,吹动着双方士兵的旗帜。
战场上一片寂静,只有风吹旗帜的猎猎声。
明军这边,祖大寿带着二十万兵马前来完成交割。
建奴那边,则是代善出面完成交割。
双方所处的地方赫然便是在长宁堡,也就是约定划分领土的地方。
而且这一次,双方没有爆发任何冲突,各自率领军队井然有序地完成土地割让与人口交接等事宜。
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其自然。
土地交割完成之后,不远处,一大群的汉人百姓在建奴的驱使下冲着这边而来。
这些都是建奴归还大明的百姓,人数约有五万之众!
其中还夹杂着一些建奴百姓,正是朱慈烺点名要的那些。
不过当然,等完成交接之后,这些建奴百姓就会成为大明的百姓。
与此同时,当刚看到这些汉人百姓的时候,祖大寿心中难免有些感慨。
而对面的百姓们更是激动得几近落泪,他们中的大多数并非辽东本地百姓,而是被建奴从大明劫持而来的。
他们原本以为这辈子都回不去大明了,结果没想到有生之年居然还能回到大明,而且还是由大明的军队亲自来迎接的。
在这一刻,所有百姓都忍不住痛哭流涕,他们有的相互拥抱,有的跪地不起,口中呼喊着感谢的话语。
等到人口交接完成之后,数百箱的金银珠宝就被送到了祖大寿面前。
祖大寿冲着身后挥了挥手,当下边有士兵出列,然后开始清查起了数量,确认无误之后,这才依次装车,准备运回锦州。
一切完成之后,代善没有丝毫停留,随即便带领军队车到了十里之外的地方,然后驻扎在了此地。
因为他担心明军会突然反悔,真要这样的话,他们也能立刻做出反击!
不过很明显,他这是想多了,因为到目前为止,大明已经彻底完成了在辽东的布局!
随后,祖大寿开始实施下一步计划。
也就是以交割地为中心,向两边延伸修建一道防线。
此时的祖大寿站在长宁堡破败的城墙之上,俯瞰着这片土地,同时在脑海里规划着防线的位置和走向。
在他身后,士兵和民夫已经开始有条不紊地准备修建城池了。
至于那些刚刚被解救的汉人百姓,此时也被分配了一些简单的工作。
虽然这些汉人百姓非常想回到大明,但很明显这并不现实。
因为目前大明内部天灾人祸、矛盾众多,要是让这十万人回到大明,又该怎么安置他们?
所以让他们继续留在辽东才是最好的选择。
紧接着,祖大寿从中挑了一些年幼和年老的百姓送回了锦州,剩下的青壮年全部就地转为军户,然后分散到四周。
百姓们对此虽然有些失望,不过一想到这里以后就是大明的领土了,最终还是默默接受了。
而对于祖大寿所做的一切,朱慈烺自然也是知晓的,甚至这就是他决定的事情。
虽然这一决策有些不近人情,但也是无奈之举。
毕竟眼下大明正在想办法把人口从内地迁到辽东,用来移民戍边,这个时候总不能再把人迁回内地吧?
为了大明,也只能委屈百姓了。
总的来说,到此为止辽东应该算是安定了。
最起码两三年内,大明和建奴应该不会再爆发冲突。
而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朱慈烺终于可以从辽东战事中脱身,专心对付李自成了。
只要解决完李自成,他就可以集结所有兵力,一举将建奴彻底消灭。
如此一来,这天下也就能彻底安定下来了!
另一边,锦州城上。
夕阳西下,余晖将整个锦州染成了橙红色。
朱慈烺站在城楼之上,衣袂随风飘动。
他望着远处辽东的壮丽美景,只见远处山峦连绵,河流蜿蜒,一时间居然有些怅然若失。
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恍惚,似乎始终还是有些无法相信,自己居然真的带领大明打赢了这场关乎大明生死存亡的‘松锦之战’!
这一切当真是如梦似幻,让他觉得有些不太真实。
不过事实摆在面前,他确实赢了!
而且赢得十分漂亮!
作为一个穿越者,他觉得自己应该是合格的。
因为他真的拯救了大明朝,拯救了数十万的百姓和军队!
想到这里,朱慈烺缓缓闭上眼睛,最后深吸了一口气,感受着这胜利后的宁静与喜悦。
又过了几天,从京城运来的银子抵达了锦州,足足有一千五百万两。
折算下来的话,这些银子居然有一百多万斤!
也就是整整五百五十吨!
对!
你没有听错!
就是整整五百五十吨的白银!
这些银子要是走陆运的话,最起码也得需要几千辆马车来拉,所以这次户部并没有选择走陆运,而是走了海运。
除此之外,户部还运来了两百万石的粮食,这些东西全部加起来,足足塞满了十几条大船。
至于京城外的灾民,还需要几天才能完成迁移。
毕竟银子这玩意儿只要装上船就能运走,但是百姓迁移需要做很多准备事宜,不是说走就能走的。
不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