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大明宝钞?这玩意在辽东狗都不用! (第3/3页)
爷您别误会,事情不是这样的,他是给了钱的,但是那个小二不肯收。”
什么?
这话听的朱慈烺一阵疑惑了,脸上满是不解之色。
给钱不收,这是什么意思?
李若莲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伸出双手,将一张揉得皱皱巴巴的纸轻轻放在了面前的桌上,最后缓缓展开。
等到这张纸完全打开之后,朱慈烺瞬间愣住了。
因为这根本就不是一张普通的纸,而是一张一贯的大明宝钞!
李若莲在一旁继续耐心地解释道:
“那个吃饭的士兵他身上刚好携带了一些大明宝钞,所以进店吃饭的时候就用大明宝钞支付,结果那店家死活也不答应,还说在辽东他们可不认这个,这跟废纸没什么区别。”
“那士兵听了不服气,说虽然大明宝钞贬值了,但那也是钱,怎么能不收呢?”
“双方一直从店内吵到了街上,争吵之下,那士兵直接将钱扔在了地上,然后就离开了。”
“而那店家的小二也没有去捡地上的大明宝钞,只当自己吃亏了。”
紧接着,李若莲又补充了一句:
“不过太子殿下放心,刚才的饭钱,属下已经让人付了。”
朱慈烺没有说话,只是愣愣地看着桌上的那张皱巴巴的大明宝钞,眼神中透露出沉思与忧虑。
片刻之后,他突然问了一句:
“他刚才吃的什么东西?”
李若莲赶忙回答道:
“其实也没什么,只是一碗面、一壶酒而已,算下来的话,也就不到三十文。”
三十文.
朱慈烺听到这话,苦笑了一声,笑容中带着深深的无奈与感慨。
要知道哪怕是在京城,一贯大明宝钞也能换个五十文钱,可到了辽东,竟连三十文都换不到。
很明显在辽东,本地百姓根本不把这大明宝钞当钱,即便掉落在地上,也无人愿意俯身去捡,这玩意儿实在是连擦屁股都嫌硌得慌。
朱慈烺轻轻叹了口气,那叹息声在茶楼外嘈杂的市声中被悄然淹没。
他心里清楚,现在确实到了改革钱币的时候了。
其实,关于大明宝钞的改革,他早有想法,只是刚穿越来就面临松锦之战,所以一时间抽不出空闲来处理此事。
不过现在确实是该动手了。
大明宝钞,是当年太祖皇帝朱元璋大力推行的一种纸钞,在大明的已流通了将近三百年之久。
最开始的时候,一贯大明宝钞等同于一两银子或者一千枚铜钱。
然而没过几年,大明宝钞的购买力便如断崖般逐渐下降。
到洪武二十年时,其购买力已不足最初的一半了。
直到现在,只剩下了不到二十分之一。
归根结底,大明宝钞之所以陷入如今这般困境,根源在于其发行机制存在各种缺陷。
首先大明宝钞全然仰仗朝廷信用作为支撑,却并未与金银等贵金属构建起可兑换的准备金制度。
在这一货币体系下,兑换模式呈现出完全失衡的状态。
那就是百姓能够携带金银前往官府兑换大明宝钞,却无法用大明宝钞从官府手中换回金银。
长此以往,就导致大明百姓们对大明宝钞毫无信任可言。
再者,大明宝钞在市场中的流通与消费环节存在极大障碍。
宋朝、元朝虽也发行过纸币,但他们的纸币能够在市场中顺畅流通,百姓可以使用纸币自由地进行各类消费活动。
比如你去买盐、买粮食、吃饭、或者其他消费都可以用纸币进行支付。
然而,明朝的情况却截然不同。
明朝百姓在拿到大明宝钞后,除了用于缴纳赋税,几乎找不到其他合理的消化途径。
倘若一种货币无法正常用于消费,那么它实际上已丧失了货币的基本功能。
再然后就是大明宝钞的超额印刷问题,在这将近三百年的时间里,大明始终未能对大明宝钞的发行量实施合理管控。
每当国家面临财政困境,第一反应便是大肆印钞。
其中,太祖皇帝朱元璋与太宗皇帝朱棣在位期间,印钞规模尤为庞大。
这是因为那个时候国家战事频繁,大规模军事行动需要巨额财政支持,而国库又缺乏足够的白银储备,无奈之下,只能依靠大量印发宝钞来维持。
此后,后世皇帝但凡遭遇财政吃紧,便纷纷效仿这一做法。
崇祯皇帝便是典型例子。
之前崇祯多次下令大量印刷大明宝钞,甚至妄图强行用大明宝钞完全替代百官的俸禄与士兵的军饷。
然而,这一举措遭到了百官与士兵的强烈抵制,最终以失败告终。
毕竟,无论是官员还是士兵,都深知大明宝钞这玩意儿根本没法当钱来用。
要是俸禄和军饷全部换成大明宝钞,那他们恐怕全部都要饿死了。
京城因为是天子脚下,各类的赋税还会用到大明宝钞,所以商家们多少还是愿意接受使用大明宝钞支付的。
不过在更为偏远的地区,比如辽东,大明宝钞就几乎等同于废纸了。
因为辽东一带的税收都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金,官府压根就不接受大明宝钞!
对!
你没有听错!
就连辽东本地的官府都不接受百姓或者商家使用大明宝钞进行缴税,他们只要真金白银!
如此一来,这大明宝钞在辽东那可不就是一张废纸吗?
一张连擦屁股都嫌硬的废纸!
而想要解决大明宝钞面临的诸多困境,其实也不是什么难题。
最起码对于眼下的朱慈烺而言,没有什么难度。
这样想着,朱慈烺随即看向一旁的李若琏道:
“李若琏,去找几个本地的造纸工人、画师、银匠,要是本地没有,就去宁远城、山海关寻觅。”
“找到之后,即刻来通知本宫。”
李若莲听闻,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似乎不太明白朱慈烺这是要做什么。
但紧接着,他还是点了点头。
“臣遵命!”
随即,便转身离开忙活去了。
出了这档子事,朱慈烺已没了继续逛街的兴致,喝完茶后,便径直返回了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