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你武功很好,刺杀皇帝的事就交给你了! (第3/3页)
佛被一层阴霾所笼罩。
沉默片刻后,他声音略显低沉的开口道:
“大明变成如今这副模样,缘由有很多,但依朕之见,主要还是在于朝廷收不上税。”
“洪武年间,朝廷的税收大致为二十税一,那个时候朝廷每年约莫能收得两千七百万石粮食。”
“到了万历年间,税收提升至十五税一,也勉强能收得两千五百万石左右的粮食。”
“可轮到朕执政,即便已将税赋提至十税一,甚至还加了三饷,收到的税却还是没有洪武和万历年间多!”
“到今年,夏税更是仅仅只有五百万石!”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南方那帮人压根就不想缴税,他们坐拥大量土地,却不愿为国家缴纳税款,生生将大明的根基给蚕食殆尽。”
“朕一定要杀了他们!”
话说到最后,崇祯都有点咬牙切齿了。
朱慈烺听着崇祯这番剖析,不禁心中一动,不由得对崇祯刮目相看了起来。
他原本以为崇祯对这些弊端并未洞察,此刻才发现,崇祯其实心里什么都明白。
只是以前他对此无能为力,所以假装什么都不知道罢了。
既然如此,那么接下来的交谈便顺畅多了。
朱慈烺先是点了点头,然后这才说道:
“父皇说的没错,不过说的却不全对,在儿臣看来,这一切的一切,其实就是土地兼并所致。”
土地兼并?
崇祯听到这四个字,瞬间就皱起了眉头,因为这四个字从未听说过。
紧接着,朱慈烺详细地向崇祯阐释了土地兼并的含义。
崇祯听得极为专注,不时微微点头,显然是听进去了。
随后朱慈烺直截了当的说道:
“而要解决土地兼并这一棘手的难题,其实方法倒也简单,那便是推行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之策,依照土地的多寡来征收钱粮。”
“儿臣大概估算了一下,如果这种政策可以推广的话,朝廷以后每年的田赋基本上不会少于三千万两银子!”
“如果折合成粮食的话,差不多也就是四千万石左右!”
朱慈烺这可不是在吹牛逼,因为他记得很清楚,自从雍正实行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之后,清朝的税收就一直很稳定。
基本上都在三千万两银子以上!最多的时候,更是达到了四千万两!
而听完了朱慈烺的这些话之后,崇祯的眼眸中突然闪过一抹亮光,犹如暗夜中燃起的火炬一般闪耀!
作为一国之君,他自然深知这一政策中蕴含的深远意义!
如果真能实施的话,那么对国家而言有两方面的好处。
其一,国家能够获取稳定的税收来源,充实国库。
其二,普通百姓肩上所承担的赋税压力将会大幅减轻,尤其是那些没有土地的百姓,从此便可摆脱赋税的沉重枷锁。
无论从国家层面考量,还是为百姓福祉着想,这无疑都是极为有利的决策。
当然,唯一会遭受损失的,自然便是那些士绅豪强了。
不过,相较于大明的江山社稷以及万千百姓的利益,他们的那点损失又何足挂齿?
不过转瞬之间,崇祯的眉头再次皱起,随后忧心忡忡地说道: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一件事情,若是真的这么做了,怕是会彻底得罪整个文官集团。”
“以后你我父子二人在史书上的名声,恐怕也会遗臭万年!”
朱慈烺听到这话,整个人瞬间都无语了。
不是
大哥你有没有搞错?
这他妈都什么时候了你还在乎你将来在史书上的名声?
果然!
哪怕到了现在,崇祯这货还是想要一个好名声!
这个时候,就不得不再把雍正拉出来夸两句了。
雍正当年决定推行这些政策时,难道他就没想到自己以后在史书上的名声会遗臭万年吗?
他肯定想到了!
不过他不在乎!
他只是想做自己认为对、并且对整个天下的百姓都对的事情!
哎!
到这里,朱慈烺忍不住在心里叹了口气,他都被雍正给感动了!
紧接着,就在他忍不住想要拔出自己四十米长的砍刀给崇祯来一刀的时候,崇祯突然一改之前的语气,声音颇为坚定的说道:
“不过与亡国之祸相比,这点名声的得失又算得了什么呢?”
“朕决定了,朕要全力推行这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之策!”
“即便日后史书上真的乱写一通,非要将朕描绘成千古暴君,那又能怎样?”
“这天下的百姓,自会铭记朕的英明神武与雄才大略。”
“朕不相信朕的丰功伟绩,真的会被史书上的寥寥数笔所轻易抹杀!”
话说到最后,崇祯心中的阴霾瞬间消散,整个人豁然开朗。
眼见如此,朱慈烺只能默默收回了自己刚拔出来的四十米长的砍刀。
随后,父子二人又围绕此事深入探讨了一会儿。
直到半夜时分,朱慈烺这才起身告辞。
这一夜,朱慈烺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迟迟难以入眠。
原本他把一切事情都计划的好好的。
先是打赢松锦之战,然后解决李自成和张献忠,最后再着手推行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之策。
但是计划总是美好的,现实总是残酷的,他的计划最终还是被打乱了!
不过也没关系,无非就是再改变一下他原本的计划而已。
反正无论他的计划如何改变,都不会影响最终的结果!
大明,必定会再次走向辉煌!
这样想着,朱慈烺这才沉沉睡了过去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便到了三天之后。
而这一日,正是圣驾回京的大日子。
早在之前便已接到消息的文武百官,此刻早已齐聚在正阳门外翘首以盼。
毕竟这可是大明一百多年来都未曾有过的大胜!
此番场面,可谓是隆重至极。
道路两旁,密密麻麻地站满了百姓,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将周围的烘托的更加喜气洋洋。
然后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一场针对崇祯的刺杀马上就要上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