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 第二百二十三章 糟了!皇帝又来抢我们的钱了!

第二百二十三章 糟了!皇帝又来抢我们的钱了!

    第二百二十三章 糟了!皇帝又来抢我们的钱了! (第1/3页)

    时光悄然流逝,转瞬便到了三天之后。

    火器研究院那边也终于传来令人振奋的喜讯,那就是十台蒸汽锻压机终于制造成功了。

    而在这背后,金钱的强大驱动力展露无遗。

    无论所需资金、人力,还是材料,皆能得到充足供应。

    只要王微提出需求,相关的衙门便迅速响应,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材料给材料,这般全力支持,才使得王微得以如此迅速的完成任务。

    而且这些蒸汽锻造机并非整体打造完成,而是先被制成一个个单独的零件,之后这些零件被统一运往宝钞提举司。

    在那里,工匠们则会按照王微的图纸将它们重新组装起来。

    就这样,这十台凝聚着众人心血的蒸汽锻压机,便稳稳地在宝钞提举司落户了。

    毕竟火器研究院的核心职责在于火器研发,并不涉及货币制造业务。

    所以朱慈烺经过深思熟虑,还是决定将制造金币和银币的重要任务交给宝钞提举司负责。

    从此以后,宝钞提举司的职能得到极大扩充,不仅要印制大明宝钞,还要从事大明金币和大明银币的铸造工作。

    两天后,宝钞提举司内一片忙碌景象,那十台蒸汽锻压机全部组装完毕,并开始投入紧张运转。

    机器发出低沉而有力的轰鸣声,仿佛在宣告着大明即将迈入工业时代。

    与此同时,朱慈烺早就下令,从户部和内帑调集了大批银子过来用于铸造大明银币和大明金币。

    一时间,国库和内帑库房中几乎所有的黄金和白银都被调用出来,装车运往宝钞提举司。

    然而户部尚书倪元璐似乎仍心存疑虑,生怕大明金币和大明金币铸造出来之后,皇帝会将其全部收入内帑,使得朝廷财政再次陷入被动局面。

    于是,倪元璐经过一番权衡,派遣了大量官员前往宝钞司进行严密监视。

    确保这些铸造好的大明金币和大明金币有一部分能回到户部。

    从他的举动不难看出,倪元璐这位户部尚书对崇祯缺乏足够的信任。

    朱慈烺得知此事后,只是微微摇头,对此并不在意。

    反正在他看来,这些钱其实都是他的,又有什么好在意的?

    另外最近一段时间,朱慈烺对大明银币和大明金币的材质比例进行了重新调配。

    在与工匠们深入探讨一番之后,最终确定大明银币采用百分之九十的白银,再混合其他一些金属制成。

    而之所以要这么做,是为了防止大明银币在日常流通中氧化生锈,延长其使用寿命。

    大明金币的材质同样有所调整,其中黄金占比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同时添加一些其他金属,以增加金币的硬度,使其在使用和保存过程中更加耐磨耐用。

    当然,朱慈烺也知道这些事情对于百姓来说至关重要,所以在发行新货币时,会详细地向民众说明其中缘由,让大家明明白白的。

    除此之外,新版大明宝钞的印制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着。

    根据户部之前的调查结果,综合考量市场需求和财政状况,最终决定先印制出一亿面值的大明宝钞。

    当然,这些大明宝钞并非千篇一律都是一贯面额,其中小额面额的占了大多数。

    毕竟普通百姓不可能一出手就是一贯大明宝钞,小额的大明宝钞更适合在民间流通。

    总体而言,这次预计要印制不下八亿张新版大明宝钞。

    而且,此次新版大明宝钞的制作过程极为复杂,每一道工序都容不得半点马虎。

    从纸张的选用,到图案的雕刻,再到印刷工艺的把控,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印制这八亿张新版大明宝钞,着实是个艰巨的难题。

    不过好在朱慈烺早有规划,预留了充裕的时间,足以确保这项工作稳步进行。

    几天后,阳光明媚,朱慈烺正在东宫的花园水池边悠然钓鱼。

    只见池中碧水悠悠,荷叶田田,偶尔有几尾金鱼游过,泛起层层涟漪,显的十分惬意!

    就在这时,李若琏匆匆走来。

    朱慈烺察觉到有人靠近,抬眼望去,随后就看到了李若琏。

    “什么事?”

    朱慈烺问道。

    李若琏赶忙拱手道:

    “太子殿下,根据锦衣卫密报,最近一段时间京城里有不人正在大肆收购旧版的大明宝钞。”

    朱慈烺依旧举着鱼竿,连动也没动,只是淡淡的问道:

    “如果本宫没有猜错的话,做这件事的应该是那些官员还有勋贵吧?”

    李若琏赶忙再次说道:

    “太子殿下圣明,确实如此!”

    “经臣调查,参与此事的都是朝中勋贵子弟以及一些大臣的家属。”

    “这几天,他们正在以六十五文左右的价格大量收购大明宝钞。”

    “据锦衣卫了解,最近市面上的大明宝钞几乎都被他们收购了。”

    朱慈烺听到这话,依旧并未太过在意。

    就在这时,水面上的浮漂突然抖动了一下,似乎有鱼儿上钩了!

    朱慈烺赶忙提起鱼竿,结果却让人大失所望,鱼钩上面空空如也,压根就没有鱼儿上钩。

    朱慈烺撇了撇嘴,随后又便又不紧不慢地将鱼钩甩了下去。

    其实吧!发生李若琏刚才所讲述的那些事情完全在朱慈烺的意料之中。

    他心中明白,无论何时何地,一旦朝廷有新政策出台,那些身处高位的权贵阶层总是能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利益契机。

    并且成为率先受益的群体。

    这种现象几乎是历史发展进程中难以避免的顽疾,即便到了后世,类似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因此朱慈烺并没有刻意去改变这一点。

    而且,在朱慈烺看来,这样做也并非毫无益处。

    权贵们大量收集民间的旧版宝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反而能加快新版宝钞的流通速度。

    再者,这件事其实与底层百姓关系不大。

    这是因为平日里百姓们主要使用铜钱进行交易,最多有点碎银子傍身。

    大明宝钞这种面额较大、使用场景相对局限的货币,他们平时并不常用。

    使用宝钞最多的,还是京城中的那些勋贵、官员以及商户们,因为朝廷早有规定,一部分赋税需要用大明宝钞缴纳。

    不过

    朱慈烺手握鱼竿,静静思索了一会儿,觉得也差不多该宣布货币改革之事了。

    毕竟,大明宝钞、大明金币和大明银币都已经制造出了不少,而大明皇家银行你马上就要完成改造了。

    从各方面情况来看,确实到了将货币改革事宜正式提上日程的时候了。

    嗯,你没有看错!

    朱慈烺并未打算大兴土木,重新建造一座大明皇家银行,而是打算发翻新一座府衙,用来当做大明皇家银行的衙门。

    毕竟北京城历经三百多年的风雨洗礼,城内各种建筑星罗棋布,风格各异。

    无论需要何种功能的建筑,总能从中找到合适的进行改造。

    比如之前的火器研究院、大明报社等差不多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完成改建的。

    毕竟改造相比重建,不仅能节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还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何乐而不为?

    思索之后,朱慈烺放下鱼竿,转头看向李若琏神色沉稳地说道:

    “你马上去一趟大明报社,告诉他们明天的头版头条全部换成关于货币改革之事。”

    “至于具体事宜,薛国观知道该怎么办。”

    李若琏神色一凛,赶忙领命道:

    “臣这就去!”

    随后迅速转身,迈着沉稳的步伐退了下去。

    朱慈烺则重新拿起鱼竿,继续慢悠悠地钓起鱼来。

    而在他身旁,一大群净军和护卫整齐排列的站在那里。

    这些人或许在武功造诣上并非顶尖高手,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会游泳。

    朱慈烺早已经暗自下定决心,那就是以后只要身处有水的地方,这些人都必须随时在他左右保护他。

    毕竟大明皇帝易溶于水的传闻可不是空穴来风,为了自身安全,不得不防。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又来到了第二天早上。

    天色微明之时,一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