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 第三百三十三章 功劳是有了,就看崇祯给不给钱了!

第三百三十三章 功劳是有了,就看崇祯给不给钱了!

    第三百三十三章 功劳是有了,就看崇祯给不给钱了! (第1/3页)

    张献忠虽然逃了,但他的大多数兵马根本来不及反应过来,所以还是直直撞上了左良玉的队伍。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的老营士兵为给张献忠争取逃跑时间,主动留了下来断后。

    最终,张献忠带着一千骑兵继续逃亡,留下两千骑兵抵挡左良玉。

    左良玉看着张献忠再次逃脱,顿时气得脸色铁青,破口大骂道:

    “张献忠,你他妈的怎么又逃了?”

    在左良玉看来,逃走的不止是张献忠,还是自己的爵位啊!

    不过左良玉心里也明白,若不解决眼前这两千人,根本就没法追上张献忠。

    于是,他只能强压怒火,率领骑兵如饿狼般冲向这两千人。

    这些留下来断后的老营士兵皆是抱着必死的决心,战斗力自然也是超乎寻常地凶狠,这就导致左良玉的军队一时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不过反应过来了之后,最终还是左良玉的骑兵占据了上风。

    左良玉带领亲兵在阵中左突右冲,手中的长刀挥舞得虎虎生风,接连砍翻好几个老营士兵。

    紧接着正准备再次挥刀之时,突然感觉肩膀一阵剧痛,仿佛被火灼烧一般。

    他低头一看,就发现肩膀中了一箭!

    原来是一名老营士兵趁他不备,一箭射中了他的肩膀。

    鲜血顺着伤口汩汩流出,染红了他的盔甲。

    “大人!”

    周围的亲兵见状,立刻围拢过来,将左良玉护在中间。

    随后,数名亲兵如猛虎般冲上前去,将射箭的老营士兵砍成了肉泥。

    而就在这一阵混乱之际,张献忠带着一千人趁机逃得更远了。

    左良玉看着远去的张献忠,气得捶胸顿足,却又无可奈何。

    最后,他愤怒地下令道:

    “杀了眼前这些贼寇,无论投降与否,一个活口都不要留!”

    很快,这两千老营士兵便在左良玉军队的围剿下全军覆没。

    做完这一切之后,左良玉顾不上肩膀的伤痛,带着剩下的人马匆匆赶回信阳城下。

    此时,主战场的战斗也已接近尾声。

    老营士兵虽有一定战斗力,但大多出身农民军,在左良玉精锐官兵的猛烈攻击下,根本不堪一击。

    当明军展现出超凡的战斗力时,老营士兵瞬间被吓得肝胆俱裂。

    再加上左良玉率领骑兵及时归来,这场惊心动魄的战争迅速画上了句号。

    铅灰色的苍穹下,最后一缕硝烟如同幽灵般缓缓消散,刺鼻的硝烟味与浓烈的血腥气,仿佛一双双无形的手,肆意地交织弥漫着。

    放眼信阳城外,焦黑的土地宛如被恶魔啃噬过一般,农民军、士兵的尸体横七竖八地散落其上,断剑残戈随意丢弃,在死寂中散发着冰冷的气息。

    远处,几棵枯树在狂风中扭曲着身躯,发出如泣如诉的呜咽,似乎在为这场惨烈的厮杀哀悼。

    左良玉骑在战马上,目光扫过这片狼藉,心中五味杂陈。

    胜利的畅快如同一股暖流,在他的血管中奔腾。

    可战死士兵的尸体,又像一把重锤,狠狠地撞击着他的内心。

    不过一想到这场胜利能让自己距离梦寐以求的侯爵之位更近一步,左良玉还是颇为兴奋的。

    毕竟大破贼寇、守住信阳,也算是大功一件了!

    打赢这场仗后,后续的事务如同潮水般按部就班地展开。

    首要任务,便是对受伤士兵进行紧急救治。

    之后,要将投降的俘虏尽数聚拢,紧接着对战场展开全面打扫。

    同时,必须尽快焚烧尸体,此时正值盛夏,天气炎热得让人窒息,不出一天,尸体就会散发阵阵恶臭。

    若不及时处理,极有可能引发瘟疫,给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带来新一轮的灾难。

    然而这些看似平常的工作,实际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

    因为投降的俘虏数量多得超乎想象。

    虽然之前大部分的农民军侥幸逃脱,但在这战火纷飞、饿殍遍野的世道里,他们深知即便逃脱,也难以在荒野中觅得生机,于是纷纷主动折返乖乖选择了投降。

    这使得眼前的俘虏数量一下子超过了五万人。

    在一片开阔却满是坑洼的空地上,俘虏们或蹲或坐,眼神中充满了迷茫与恐惧。

    他们交头接耳,声音中带着颤抖,四周弥漫着不安的气息。

    打扫战场同样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毕竟这群农民军生活极度贫困,即便队伍里夹杂着不少老营士兵,依然一贫如洗。

    战场上,除了横七竖八的尸体,几乎没什么值得收集的物资。

    遍地的破衣烂衫在风中瑟瑟抖动,为数不多的武器也都锈迹斑斑,仿佛在诉说着主人的悲惨命运。

    打扫的士兵们皱着眉头,一边翻动着尸体,一边在心底抱怨。

    本来以为能捞点油水,结果没想到啥也捞不到!

    不过这些琐碎事务已无需左良玉亲自操心了。

    当左良玉率军抵达信阳城下时,天色不知为何突然变的阴暗了起来,给这座饱受战火洗礼的城市蒙上了一层压抑的色彩。

    城墙上布满了被炮火轰出的坑洼,就像一张张狰狞的面孔。

    破损的旗帜在风中摇摇欲坠,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仿佛在讲述着战争的残酷。

    而汪乔年早已带着一众官兵等候多时了。

    看到左良玉终于出现,汪乔年随即快步上前,言辞间满是感激。

    “左将军,此次若不是你及时驰援,恐怕信阳城早已沦陷,我等也早已性命不保,感谢你解救了信阳城以及城内的数万百姓!”

    左良玉在亲兵的搀扶下翻身下马,脸上挂着谦逊的笑容道:

    “汪大人言重了,保家卫国、解百姓于倒悬,本就是下官的职责所在。”

    汪乔年的官位比左良玉高出不少,且身为文官中的清流,在朝堂上颇具威望。

    因此,左良玉在他面前言行间自然恭敬有加。

    但此刻,左良玉心中也在暗自思量。

    此次救援信阳,不仅解了城围,更是为自己积累了宝贵的政治资本。

    说不定汪乔年日后还能在朝堂上为自己美言几句,助自己更上一层楼呢!

    毕竟自己差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