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比起朱慈烺,崇祯还是要脸的! (第2/3页)
“有什么办法可以让阿布奈相信我们的诚意,答应和我们合作呢?”
李邦华听到这话,脸上露出了一丝无奈的神情。
这事他能有什么办法啊?
大明太子都能说话不算数,还指望人家怎么相信大明呢?
在他看来,似乎也只能让崇祯亲自下一道圣旨,来表明大明合作的决心了。
毕竟圣旨这玩意儿那可是代表着皇帝的权威,还是很有分量的。
等阿布奈见了圣旨,说不定就会相信大明的诚意了。
想到这里,李邦华这才开口说:
“如果可以的话,不如让陛下亲自下一道圣旨,详细说明此事,阿布奈见了圣旨,应该就会相信大明的诚意了。”
朱慈烺仔细琢磨了一下,总觉得这件事还是有些不太稳妥。
毕竟之前阿布奈已经吃了一次大亏,而且是在他手底下吃的大亏。
所以阿布奈有没有可能也会怀疑大明皇帝同样也会让他吃亏呢?
毕竟在阿布奈心里,皇帝和太子那可是一家人。
太子都能坑他,皇帝说不定也会坑他!
事实上阿布奈还真是想多了,毕竟比起朱慈烺,崇祯还是要脸的。
崇祯可拉不下脸来做这种看起来背信弃义的事情,哪怕这件事情的本质是在为了大明考虑。
而这或许也是崇祯不适合做皇帝的原因吧!
因为他实在是太在乎自己的那点微不足道的名声了。
突然就在这时,朱慈烺眼睛一亮,似乎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
紧接着,他直接看向李邦华道:
“只是一道圣旨的话,可能阿布奈还是不会相信的,必须还得有一位大人物亲自到达宣府和阿布奈详谈此事,阿布奈才会真正相信大明的诚意。”
李邦华听到这话先是微微一愣,但很快还是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太子殿下说的没错,仅仅只是一道圣旨的话,阿布奈可能真的未必会相信大明的诚意,可要是再派一位举足轻重的大臣到达宣府,亲自和阿布奈沟通,阿布奈估计也就相信了。”
“除此之外,这件事情必须要速战速决,要是拖延下去,等草原下了大雪,道路被封锁,可就来不及了。”
“只是不知太子殿下要派何人去做这件事情呢?”
李邦华问这话的时候,他的脑海中其实已经飞快地闪过几个合适的人选。
一位是英国公,毕竟英国公可是大明第一勋贵,在大明朝廷中地位尊崇,声望极高。
他无论走到哪里,都能镇得住场子,想必阿布奈也知道英国公的名号。
除此之外,就是那几个留在京城里的王爷了,这些王爷虽然到了京城之后就没什么实权,但说到底也是大明宗室,身上流淌着皇室的血液。
他们去宣府,也能代表皇室的威严,同样能镇得住场子。
但是很明显,李邦华实在是想的有点远了。
紧接着下一秒,就听到朱慈烺笑着说:
“不如本宫亲自前去如何?”
什么?
听到这话,李邦华瞬间就不淡定了,整个人仿佛被一道惊雷击中一般。
他瞪大了眼睛,满脸惊恐地看着朱慈烺,似乎不知道朱慈烺这又是在抽什么风!
回过神来之后,他赶忙劝说道:
“太子殿下,不至于此啊!只不过是一次双方军队的联合行动而已,没必要您亲自去涉险。”
“宣府虽然现在局势还算稳定,但毕竟是在边境,周边局势复杂,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危险。”
“所以依臣的建议,无论是派英国公前去、还是派一位在京的藩王前去,都足以震得住场子了。”
“他们都是朝廷的重臣,肯定能把这件事情办好。”
然而朱慈烺听到这话却是摇了摇头。
“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毕竟你之前都说了,这件事情是需要速战速决的,若是本宫亲自前去,便没有任何人敢偷奸耍滑。”
“而且此事涉及边境安危,万一到时候发生了什么不可控的事情,而这件事情又超出了所有人的权利范围,到时候又该如何处理?”
“难不成还要发一道八百里加急的奏疏回京询问此事该如何处理吗?”
“真到了那个时候,估计黄花菜都凉了。”
“但若是本宫亲自前去的话,这些都不是问题,因为在去之前,本宫会向父皇请旨,全权处理所有的事情。”
李邦华听到这话,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因为朱慈烺说的确实很有道理。
但他的内心还是有着担心,然后一脸忧心忡忡地说道:
“太子殿下,臣还是觉得有些不妥,毕竟宣府可是在大明边境,那里的情况复杂多变,万一出什么事的话,这可怎么办?”
“您可是大明的太子,大明未来的希望,要是有个闪失,臣万死难辞其咎啊!”
朱慈烺听到这话,随即便笑着说道:
“怎么,李大人这是把本宫当成英宗了吗?害怕本宫也遭遇一次‘土木堡之变’?”。
“臣臣绝无此意!”
朱慈烺这话一出口,李邦华顿时吓了一跳,怎么开口解释了起来,就连说话都不怎么利索了。
虽然他心里确实是这么想的,但是这位太子殿下也太直白了,直接就把话挑明了,这让他觉得很是尴尬。
朱慈烺也不管李邦华到底有没有这么想,他也不在乎。
下一秒,只见他神色一正,语气沉稳的说道:
“行了,莫要再这般忧心忡忡了,大不了本宫答应你,等到了宣府之后就会一直留在宣府坐镇,断不会亲自去涉险,如此这般,你总该安心了吧?”
李邦华听闻此言,心中虽仍有诸多担忧,却也深知朱慈烺已然做了决定,自己再劝也是无益。
随即他无奈地在心中叹了口气,这才拱手道:
“臣遵命!”
朱慈烺微微颔首,接着继续说道:
“调兵之事,需尽快着手准备,本宫到时候会命腾骧五卫、京营、关宁铁骑各调五千骑兵准备去往宣府。”
“另外,再传令辽东,让祖大寿派两万骑兵火速赶往宣府集合。”
“其余所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