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好消息:皇太极又吐血了!坏消息:他还活着! (第2/3页)
布奈这才放下心来。
随后他当即下令,大军修整一日,明日一早开拔,向着宣府进发。
与此同时,辽东。
因为用的是八百里加急,所以祖大寿和洪承畴当晚也接到了朝廷的调令以及朱慈烺的一封密信。
说实话,刚看到这封调令和密信的时候,祖大寿和洪承畴多少也是有点懵逼的。
一来是他们确实很久没有进行过烧荒和捣巢了,二来是他们本以为入秋之后就再也没有战事了,只等着过完这个冬天之后去打李自成。
结果万万没有想到,朝廷居然又有了这样的调令。
不过懵逼归懵逼,他们二人没有丝毫的犹豫,于是即刻开始了部署。
除了一些兵马需要防守建奴不能轻易动用之外,剩下的两万多骑兵都被紧急调往了宣府。
带队之人除了祖大寿的哥哥祖大弼之外,还有吴三桂!
如今的辽东虽说还要防范建奴,但其实也用不到太多的兵力。
因为最近一段时间,建奴这边还算安稳,并没有主动来找他们的麻烦。
当然,这其中也有郑成功的功劳。
因为早在郑成功率领大明水师向着皮岛一带进发的时候,朱慈烺就派人在辽东这边宣扬起了此事。
并且刻意将这些事情传到了建奴那边。
当得知这件事情之后,建奴那边顿时是气得直跳脚。
根据隐藏在沈阳的锦衣卫密报,皇太极得知这件事情之后又吐了好几天的血。
只是不知为何,他直到现在还活着。
皇太极真的是万万没有想到,明军居然会跟他们玩这一招,居然想重蹈当年毛文龙的作战策略,从海上对他们进行骚扰和牵制,以便让他们无法倾巢而出的对付大明。
而且关于这件事情,他们完全没有任何理由可以反驳。
因为大明打的旗号是为了帮助朝鲜防范日本才这么干的。
换句话说,这支水师部队是来打日本的,关你建奴什么事儿?
不过真实目的大家也都心知肚明。
为了防止这支水师部队会从后方进行偷袭,不得已之下,皇太极只得调拨两万兵马,然后到达了朝鲜和他们的交界处,并且在此驻守了起来,时刻监视着这支水师部队。
当然,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他们也只能进行监视了。
因为他们的水师部队已经被郑芝龙全部剿灭了,甚至连像样的船都没有几艘,所以海战肯定是不行了。
他们唯一能做的,也就是防止这支水师从朝鲜登陆然后突袭沈阳了。
好在这些水师部队虽然数量比较多,但是作战能力远没有他们强悍,所以双方也算是和平相处了。
但是双方谁都知道,这种和平注定持续不了多久的。
一旦局势发生变化,双方随时都有可能爆发激烈的冲突。
两日后,宣府。
朱慈烺的大军终于抵达了宣府。
再次来到宣府的时候,朱慈烺还是有些感慨的。
他望着眼前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城池,心中思绪万千。
毕竟他第一次来到宣府的时候,大明还处于岌岌可危的地步,内有农民起义不断,外有建奴虎视眈眈,整个国家堪称摇摇欲坠。
只是没想到短短半年的时间,在他的努力下,大明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的大明军队士气高昂,百姓勉强也算是安居乐业,国家也逐渐走上了正轨。
总的来说,未来可期啊!
与此同时,远远的,朱慈烺便看到几个熟悉的身影正站在城门口等待着他。
为首的赫然便是一个高大的身影,只见她身姿挺拔,英姿飒爽,不是秦良玉又是谁呢?
此时的秦良玉身着戎装,眼神坚定而锐利,她站在那里,就犹如一座不可撼动的山峰,给人一种无比的安全感。
在她的身旁,还站着几位将领和文官,文官为首的,赫然便是宣府巡抚史可法!
当那象征着无上皇权的圣驾,在众人翘首以盼的目光中缓缓朝着这边靠近之时,在场的每一个人,脸色皆是一变。
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一眼便认出了这是只有皇帝才能乘坐的龙辇。
只见那龙辇雕龙画凤,华贵非凡,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皇家的威严与尊贵,除了皇帝,又有谁有资格乘坐呢?
可是这个好像有点不对劲啊?
此前他们得到的消息明明是太子前来,并非皇帝啊?
一时间,众人的心中不禁涌起了阵阵惊讶与疑惑,犹如一团乱麻难以理清。
这惊讶仅仅持续了片刻,他们便很快在心中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不用说,来的肯定还是太子,而之所以太子会乘坐龙辇,也一定是皇帝特许的。
不然即便太子身份尊贵,没有皇帝的旨意,也绝不敢如此大胆行事。
想到此处,众人赶忙收起了心中那些纷繁复杂的思绪,然后纷纷整了整自己的衣裳,准备迎接朱慈烺的到来。
不多时,等到大军浩浩荡荡地靠近之时,以秦良玉、史可法为首的文武百官,当下便毫不犹豫地双膝跪地行起了大礼。
“臣等参见太子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那声音整齐而洪亮,仿佛要将这片天地都震得颤抖起来。
紧接着,那华丽的龙辇稳稳地停了下来,随后朱慈烺迈着沉稳的步伐缓缓走了下来。
不得不说,这一路上朱慈烺还是十分舒服的。
这其中的主要原因,便是他对于马车进行了精心的改良,而改良的关键之处,就在于轮胎部分。
他凭借着自己对后世知识的了解,用橡胶做了一副简单的轮胎。
虽然这轮胎的舒适度还远远比不上后世的轮胎,但与之前那颠簸不已的马车相比,已经是天差地别了。
因此这一路上马车行驶得十分平稳,基本上也不怎么颠簸。
哪怕坐了一路的马车,朱慈烺依旧是神清气爽,没有丝毫的疲惫之态。
看到面前跪着的众人,朱慈烺的脸上立刻浮现出一抹温和的笑容。
随后他赶忙快步上前,伸出双手将秦良玉和史可法这两位老臣扶了起来,然后笑着说道:
“诸位皆是我大明的忠臣良将,不必如此多礼,快起来吧!”
在场的文武官员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