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殿试一甲之争 (第1/3页)
前朝。
海玥在稿纸上构思完了答案,抬手拿起茶杯,品了一口茶水。
科举六场考试,最后这一场的殿试,待遇确实不同,内侍还为每位考生斟上御茶,茶香氤氲中,让众士子们作答。
但在殿前侍卫持戟而立,目光如炬,翰林学士负手巡场,时而驻足观览的氛围下,没几个考生敢真正喝茶,头甚至都不敢抬起来,就在那里埋头苦写。
所以海玥淡然饮茶,就显得比较醒目了。
他这一伸手,几道目光顿时转过来。
等到拿起茶杯,平稳地饮茶,周围几乎所有巡场的官员,都望了过来。
甚至由于海玥座次靠前,连张璁都看了过来。
对待一心会,这位内阁首辅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敌意。
他的权势欲望极强,但防备的是入阁的严嵩,在礼制上发动攻势的夏言,至于一心会,成员年纪太小了,根本不可能对于他这一代产生冲击。
即便如此,处于同样受天子宠幸的待遇,张璁对于这个小辈,也有一种下意识的审视。
况且严嵩的独子严世蕃也是一心会的成员,此次殿试,没有看到对方的身影坐在场中,对于张璁来说,是有些失望的。
乡试他并没有做什么安排,但恰恰是那场风波提醒了,会试中给主考官黄绾施加影响,让严嵩水平不足的独子高中。
一旦榜上有名,自然有士林非议,无穷无尽的麻烦等待着这父子俩。
手段很卑劣,但权力之争,向来就是如此,有我没他。
在缺了桂萼的情况下,张璁更不允许内阁里面再有掣肘,将有限的精力从新政转回内斗之上。
上升势头异常迅速,又有资格取代自己的严嵩,必须打压下去!
海玥喝茶归喝茶,却没有回望张璁的注目,他不是真的分神,而是调整好心态,以最佳的水平答题。
殿试的题目是嘉靖亲自出的:“朕惟人君,奉天命以统亿兆而为之主,必先之以咸有乐生,俾遂有其安欲,然后庶几尽父母斯民之任,为无愧焉……”
“子诸士,明于理,识夫时,蕴抱于内而有以资我者,亦既久矣。当直陈所见所知,备述于篇,朕亲览焉,勿惮勿隐。”
当时在国子监押题的时候,王慎中、赵时春等人都考虑过,会不会出与安南相关的题目,毕竟这场对外战争,牵动着朝野上下的心,而今已然一触即发。
但现在看来,年轻的嘉靖并未激进,出的题目依旧是四平八稳。
看似长篇大论,实则就是四个字,治国、民生。
对此海玥早已有了腹稿,有了中心思想,共十六个字——
均田,择吏,去冗,省费,辟土,薄征,通利,禁奢。
再扩充一下就是:
田均而业厚,吏良而俗阜,冗去而蠹除,费省而用裕,土辟而地广,征薄而惠宽,利通而财流,奢禁而富益。
其中再加上了一段话:“臣观史册,见三代以后之能富其民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