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海刚峰入翰林院 (第2/3页)
海瑞成功当选。
一方面是他如今的学识,在一心会众翰林的熏陶中早有了长足的进步,不然之前也没办法名列二甲第六,全国第九的好成绩;
另一方面,是他的年纪足够小。
庶吉士的年龄是有要求,理论上年逾四十则精力衰,庶吉士又需要在翰林院深造三年,年纪太大无疑是不合适的,所以一般来说,不会超过三十五岁,年纪越轻越有优势。
海瑞此番选拔,并无殿试发挥得那般好,也无严嵩赏识,却终究因为年纪轻,被选入了翰林院,迈出了储相的关键一步。
昨日同僚们纷纷戏称,有海氏双翰林,当分大小称呼。
今天则齐齐围住海玥,打听起锦衣卫那边的情况。
当得知海玥身为翰林,居然真的受锦衣卫所邀,哪怕是指挥佥事亲自出马,不少老翰林也颇有微词。
显然觉得这是自轻自贱,与对方同流合污。
可当得到案情的最新进展,小国公爷在诏狱大闹的风波,居然有了峰回路转的发展,众人先是一静,然后又发出大笑:
“可笑那锦衣卫素日里飞扬跋扈,竟要仰仗我翰林清流为其洗冤!”
“想我翰林院执天下文脉之牛耳,今日能为朝廷拨乱反正,实乃大快人心,那些锦衣缇骑往日里耀武扬威,如今却伏低做小,岂非天理循环?”
“此番事了,定要作几篇《辩冤录》《洗冤诗》,好叫后世知道,这朗朗乾坤,终究要靠我辈来匡扶正义!”
大伙儿抚掌赞叹,只觉得扬眉吐气。
这些翰林学士们虽乐见锦衣卫吃瘪,却也心知肚明,即便锦衣卫声名狼藉至此,朝廷也决计不会裁撤。
说到底,那些鹰犬现在的实权,岂是他们这些终日与笔墨为伴的清贫翰林可比?
可如今,偏偏是这群手握重权的锦衣卫,要仰仗他们的智慧才能方可洗刷污名,这怎能不叫人扬眉吐气?
至于为何将海玥一人之功归于整个翰林院——这本就是官场常理。
正如在外,众人皆以“翰林”相称,谁又会在意你是编修还是庶吉士?翰林院从来就是一荣俱荣!
况且,他们也不会平白占了这份功劳,待那如椽大笔一挥,海玥的威名自当更上一层楼。
士林清誉,本就是这般铸就的。
待到那些锦绣文章传遍天下之时,海玥的威名自然会如日中天!
海玥自然不会拒绝这般扬名之机。
纵有经天纬地之志,亦需先立根基。
与众同僚言笑晏晏地聊完后,眼见这群人打了鸡血似的,去写文章,寄书信,才带着弟弟来到角落,满是感慨地道:“昔日琼山之时,谁又能想到,我们兄弟居然能齐入翰林院?”
海瑞闻言神色肃然,郑重拱手道:“若非兄长悉心教导,以弟昔日之愚钝,怕是连举子功名都难以企及!”
“你从不愚钝,切莫妄自菲薄!”
海玥笑着带过了话题,又正色道:“你该取表字了,堂堂翰林,难道旁人要称呼你十四郎?”
海瑞道:“待得娘亲入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