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1970的无人机 (第3/3页)
收购了。
“伙计们,”他在机舱里对团队喊道,“我们不是在打仗,我们是在重塑战争,教授帮我们找到了上帝的眼睛!”
作为在林燃身边工作过的工程师,艾伦·哈里斯对林燃可以说是崇拜。
他可是亲眼见证了,大家都只有一个粗浅思路的时候,林燃是怎么把思路变成现实的。
NASA内部从事GPS项目的研究人员一致认为林燃起码加速了十年。
在身边是空军上校詹姆斯·雷诺兹,这是实战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来自国家侦查办公室,他负责将实验室的想法转化为战场的武器。
团队中还有几位年轻科学家,手持笔记本和信号测试仪,他们在飞行中反复检查无人机的数据链路。
这些天鹰是基于瑞安147型的升级版,融合了GPS接收器,能自主导航、实时调整路径,甚至是在丛林迷雾中锁定北越的补给仓库。
运输机降落在高棉边境的一个临时前哨基地,尘土飞扬中,指挥官威廉·阿伯纳斯将军已等候多时。
第二天的黎明时分,测试开始。
丛林边缘的指挥帐篷里,屏幕闪烁着卫星信号的实时反馈。
阿伯纳斯站在帐篷的中央,双手抱胸。
身边是哈里斯和他的团队。
第一架天鹰滑出跑道,无声起飞,没有无线电遥控,只有GPS坐标引导它直奔情报显示的北越补给点,位于高棉东部20公里处的鹦鹉喙地区。
科学家们盯着显示器:无人机穿越云层,避开已知的防空阵地,能实时同步的只有坐标,附带具体地理位置的图片存在着延迟,但也足够迅速。
屏幕上,北越的卡车和弹药堆清晰可见,右下角类似水印的东西赫然是该营地的地理坐标。
以当时的照片精度来说,确实算的上清晰可见了。
“锁定目标,”雷诺兹低声命令,在无人机起飞后才起飞的高空轰炸机,在预定地址投下精确制导炸弹,GPS提供的数据,结合导弹本身修正了风偏和地形误差。
一个个北越在高棉的仓库化为灰烬,补给线被切断。
南越顺势开始在地面推进。
麦克纳马拉在收到前线传回的报告后,内心感到振奋不已,数据是对的!统计学是对的!数学更是对的!
我们之前之所以效率差,是因为技术没有到位,不代表数据指挥战争这套玩法是错的。
这里多说两句,在原时空中,麦克纳马拉就很疯狂,疯狂执着于数据指挥战争。
疯狂到什么程度?疯狂到他主导下的五角大楼,从1968年到1973年,阿美莉卡军方每年要花费约10亿美元用于一项旨在结束越战的新计算机驱动计划。
它有很多名字,包括 Practice Nine、Muscle Shoals、Illinois City和 Dye Marker。
它最广为人知的是“白色冰屋行动”。
大致意思是,在胡志明小道上部署了数万个地震、声学和磁性传感器,这些传感器通过计算机分析实时检测敌方运动,并引导空中打击,彻底切断北越补给。
(1967年溪山战役期间,正在投放重力传感器的阿美莉卡士兵,看上去很像导弹)
这也是为什么,麦克纳马拉主导下的国防部会这么爽快大笔订单给林燃,给NASA的GPS和星球大战计划。
因为他们的计划要浪费更多钱,效果更差,麦克纳马拉都能拍板。
现在有教授主导的实际得多的计划,麦克纳马拉决策起来那更是毫不犹豫。
“尼克松总统,我们在前线的新技术验证非常成功!它有效打击了北越的补给线。
在新型无人机下,南越士兵迸发了前所未有的士气。
这能保证,哪怕我们全部撤出安南,在只提供物资的情况下,南越军队依然能够保证独立狙击敌方渗透!”
麦克纳马拉在电话里信誓旦旦,语气充满得意。
某种意义上,往前挥拳是为了和平。
此时外界很难想象,阿美莉卡在高棉的赫然下场,是为了全面撤军。
尼克松听完后内心感到振奋的同时,林燃的话突然出现在他的脑海里:“总统先生,千万,千万,别对南越抱任何,哪怕一丁点希望。”
这不由得让尼克松内心燃起的火焰一下又熄灭了。
“麦克,可是教授说,别对南越抱任何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