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民间教育之突破困境 (第3/3页)
月色如水,倾泻而下,将整个皇宫笼罩在一片银辉之中。
慕容复牵着林诗雅的手,漫步在御花园中。
微风拂过,带来阵阵花香。
林诗雅依偎在慕容复身旁,感受着他温暖的怀抱,心中一片宁静。
远处,传来更夫的敲梆声,清脆而悠扬。
“咚——咚——咚——”三声过后,慕容复突然停下了脚步,他转过身,深情地望着林诗雅,缓缓开口:“诗雅……”
新建的学堂拔地而起,不再是摇摇欲坠的木屋,而是坚固的土坯房,阳光照在略显粗糙的墙面上,反射出一种温暖的光泽。
孩子们欢快地涌入学堂,朗朗读书声响彻云霄,清脆悦耳,如同春日里枝头鸟儿的鸣叫,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曾经空旷的私塾也重新焕发生机,老夫子捋着胡须,看着满屋的学童,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手中的戒尺不再是惩罚的工具,而是指引方向的明灯。
林诗雅站在新建的学堂门口,看着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心中充满了喜悦。
微风拂过,带来淡淡的泥土气息,夹杂着书墨的清香,沁人心脾。
她仿佛看到这些孩子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茁壮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抹微笑,眼角眉梢都染上了喜悦的光彩。
“林大人,您真是功德无量啊!”一位年迈的妇人颤巍巍地走到林诗雅面前,感激涕零地说道,“我的孙子终于可以上学了,多亏了您!”
林诗雅俯身扶起老妇人,温和地说道:“老人家,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教育是国家之本,只有让孩子们都接受教育,国家才能繁荣昌盛。”
越来越多的百姓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他们纷纷将孩子送到学堂,曾经对读书无用的李农夫也改变了想法,主动将儿子送到了私塾。
然而,林诗雅并没有被眼前的喜悦冲昏头脑。
她深知,硬件设施的改善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提升教育质量。
她走访了几家私塾和学堂,发现许多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一些老夫子虽然经验丰富,但知识老旧,缺乏新的教学方法。
而一些年轻的教师,虽然接受过一些新式教育,但经验不足,难以应对复杂的教学情况。
傍晚,林诗雅独自一人坐在书房里,手中翻阅着各地学堂的报告,眉头紧锁。
窗外,夜色渐浓,蛐蛐的叫声此起彼伏。
她揉了揉眉心,感到一丝疲惫。
突然,一阵敲门声打破了书房的宁静。
“大人,慕容公子求见。”侍女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林诗雅放下手中的报告,起身走到门口,打开房门。
“复,这么晚了,你怎么来了?”
慕容复手捧一盏热茶,关切地问道:“看你书房的灯还亮着,猜到你还没休息,就给你送杯茶来。”他走进书房,将茶盏放在桌上,目光落在林诗雅略显疲惫的脸上,“怎么了?可是遇到了什么难题?”
林诗雅叹了口气,走到桌边坐下,端起茶盏,轻抿了一口,温热的茶水顺着喉咙流下,驱散了身上的寒意。
“我发现,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学堂的数量,而是教师的质量……”
慕容复走到她身旁,轻轻地将她揽入怀中,“我知道,你想让每个孩子都接受最好的教育,但此事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慢慢来。”
林诗雅靠在他温暖的胸膛,感受着他有力的心跳,心中稍稍安定了一些。
“可是,我担心……”
“担心什么?”慕容复低头看着她,
林诗雅抬起头,目光坚定,“我担心……我们的时间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