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3章 欠了一屁股风流债 (第2/3页)
乐部的小子,还有健身教练。
特别要表一表这体校出身的健身教练为啥也要跟着赵老四去钢城蹚浑水。
还不是白花花的……银子,是银子晃了他们的眼。周常利不是唯一一个从钢城回来必住在俱乐部的体系内人员。很多跟着他出去的,无论是海员也好,业务人员也罢,都把俱乐部当做是回收站经营体系的大本营了。
这里衣食住行,吃喝玩乐什么都有,就算是回家住,还能有招待所住的舒服?
他们在外面都享受惯了的,哪里能吃的家里那种苦,看看爹妈,把钱留下便要回这边。
这些跟着闯出去的顽主,没有一个不是“项羽”: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嘛。
真正是富贵了才敢还乡,那些没混好的也舍不得回来,也没脸回来。
所以俱乐部这些健身教练看在眼里的便都是一个个赚了大钱,衣着光鲜的狂项羽。
要说起来,俱乐部给这些健身教练或者体育生的待遇并不差。他们的就业竞争压力非常大,那些高中生都没有工作分配,更何况是练体育的。
这个时期对文化要求非常严苛,对体育活动也是如此,大型运动会很久没有组织了。
就连红星厂都只在66年搞了一次,往后就再也没搞过,文艺汇演也是十分地谨慎。
京城这几处体校毕业生基本守在家里等着天掉馅饼。当初还是李学武承了八极拳的情,从这些体校里选了不少好苗子出来培养。
俱乐部这两年正式运营,各个项目也陆陆续续招了不少人,可也不至于都安排了。
所以招进来的体育生工资待遇并不低,对比同龄,对比同学已经算是幸运的了。
可这份“幸运”也得分跟谁比,他们在俱乐部做服务指导工作,也有做保卫工作的,听那些回来休假的顽主们讲了外面的刀光剑影。
说起来实在是好笑,这些刀光剑影,风霜雨雪,在这些体育生看来有点小儿科了。
要论“动手能力”,三五个顽主也打不过他们啊。别说顽主们更凶狠,体育生不敢下死手,这么说的纯粹不了解这个年代的体育生。
了解一下解放后第一届武林大会,真刀真枪的场,还没结束就被叫停了。再往后有谁听说过再举行类似的比赛吗?
这些体育生遵循的是新式教育,可也要拜师傅的,学的也都是真本事。
刚开始听这些顽主讲外面的业务,讲外面的危险,他们还糊涂着,听多了也就明白了。
无非是长脑子,有手艺。
手艺他们不缺,能主动要想跟着去赚钱的就不缺这份脑子。他们自认为手艺不比那些胡同里的顽主差,凭什么人家能赚钱他们不能。
所以赵老四去钢城,报名的就不止一个体育生,全都是手有工夫的。
正担心周亚梅无法从老彪子手里接过指挥权,压不住下面的刺头,有赵老四汇报,李学武也就应了,这才有了十八罗汉闯关东。
有“手艺”的需要,有“活儿”的也需要。这些体育生再能打,也不如胡同里走出来的顽主们机灵,有活儿。
老兵那边惶惶不可终日,终究是在面,李学武不敢轻易牵扯,只安排左杰去招兵买马,选一些妥当的招进东风建筑里工作。
虽然津门顺风商贸暂停运营了,可架子不能散了,京城销售的团队还得保留元气。
下乡的这股风吹的太急了,很多人都站不住脚,可也算是大浪淘沙了。
真正能留下来的,无一不是牛掰的。
左杰选的那些人还得培养,作为恢复和规范化建设营销体系的管理架构。
这些人选他早就记录,是营销体系中表现优秀,性格沉稳,没有太特立独行的人。
像是张海洋、李援朝这样的不用选,家里一定有安排,也留不住。像钟悦民等人那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且张狂的也不能用。
同顽主这些散兵游勇不同,李学武给左杰下的命令是在精不在多,要选精兵强将。
而给周常利布置的任务则是挑选一些愿意闯的,敢打敢拼的,都可以带去钢城。
让周常利紧急回京,安抚和招募这些没头苍蝇似的顽主,李学武另有目的。
京城有老兵组建营销体系,未来将会陆续向周边扩充发展。下乡的老兵不一定就消散殆尽,脱离了营销团队,完全可以反向带货嘛。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对比乡下的艰苦生活,这些从京城营销团队里走出去的老兵更会想念曾经的生活。
当青春的热血开始冷却,革命的热情开始消散,理智重新占领高地,他们会主动联系京城这边,甚至是打开营销的思路。
就算贸易管理中心的货物无法适应农村的经济体系,可也是细水长流的经营。
锻炼和三五年,等这些老兵回归,必然会有一部分人无法安置,转而成为营销体系的助力。
京城的老兵同其他地区的学生结合在一起,朋友介绍朋友,回收站埋下的种子会生根发芽,绽放出花一样的未来。
而人心向富的种子就像蒲公英一样,飘满全国各地,那时候回收站也有了足以支撑营销体系全面发展的实力,这才是真正的后手。
而布局东北,则需要周常利以现在钢城的营销体系,将京城的顽主利用起来,发挥他们灵活的头脑优势,尽快完成整个东北的营销体系建设。
他去辽东不是过渡,是要真刀真枪,实打实地做出一番功绩,在东北没有影响力可不成。
之所以敢安排李文彪去港城,将闻三儿和沈国栋留在京城,用周亚梅挑大梁,就是因为他要去钢城,大展拳脚,不想影响了兄弟们的进取心。
沈国栋留在京城时,处处都要依赖他。还是李学武批评了他几次,这才逼着他站在前面,开始学会独立管理回收站体系。
现在看看,沈国栋保守的性格正适合,这两年也没出现过什么错误。
此去东北,周常利和赵老四都是他要用的人,一个用来攻,一个用来守。
周常利性格敏锐,胆识过人,可以将钢城已经培养出来的人手交给他,同吉城的周自强一起向冰城发展,攻城略地。
海马车夫计划进行的十分顺利,那些所谓的地头蛇多已经攒下丰厚的身家。
人都是贪心的,哪里能满足于眼前这点利益,一个个的都想着买船出海。
李文彪在离开前便要收割一波韭菜,然后才能放心把这些工作交给周亚梅。
倒也不是怕周亚梅做不好这些,玩心理学的还能糊弄不住这些傻子?
他是怕早前的布置有波澜,影响到李学武就任的心情,不想给他添麻烦。
既然这些地头蛇准备下海发展,那早前经营起来的黑市关系网也就不看重了。周常利这个时候带领人手杀过去,正好捡个便宜。
当然了,李学武不会用周常利这些人去换市场,去给地方找麻烦。就像周常利自己说的那样,我们是做正经走私生意的,不能乱来。
李学武给他的交代是,依靠老彪子前期的布局,在东北各大城市建立自己的营销团队。
不用去管黑市,而是以正规经销单位的身份去联系和拓展关系网,收集经营信息。
有销售,也有收购,在当地组建货运站。
资质都是现成的,有红星钢铁集团的经销关系背书,就用津门顺风联营商贸公司的牌子组建东北分公司。
嗯,津门顺风商贸公司本部都快要停业了,东北分公司却要红红火火地成立了。
如此安排既有正式开拓东北市场,为李学武去辽东大刀阔斧地发展经济做铺垫,也有收拢现有力量,给回收站工作人员套一层身份,稳定人心的思量。
赵老四成熟稳重,更适合守城。周常利和周自强在前面开疆拓土,赵老四和西琳则做稳定和经营以及后勤保障工作。
只等他到钢城站稳脚跟,梳理好工作,就可以开始推动这些计划了。
他给自己在钢城只留了三年的时间,同李怀德和董文学所想的一任连一任不同,想着形势的变化和发展,他等不了再连任三年。
只需要三年时间,他要成为红星钢铁集团真正掌握话语权的那个人。
三年。
“你找谁啊?”
周常利应付了来俱乐部工作的李学武,刚在门口抽了根烟,便见一个瞅着脸熟的小子骑着车子来了门口,横冲直撞往里闯。
门口保卫哪里会惯着他,刚想瞪眼睛,却见周常利说话了,也就站在了原地。
“瞅你有点眼熟啊?”
“我瞅你也有点眼熟。”
聂小光本就是混不吝的性格,见周常利这幅语气,便听出了顽主的意味。
两人互相瞪了瞪眼珠子,又都好像想起了什么似的。
“你是跟张建国混的那个?”
周常利似乎是见过他的,再想想他在京城里能认识的,无外乎是那些大顽主罢了。
聂小光自然不是大顽主,那就只能是大顽主身边跟着的小弟了。
一提到张建国,聂小光的目光里也有了几分迷茫,明明才半年,他怎么觉得好像过了一个世纪那么长,而这个名字又是那么的陌生。
是啊,张建国都已经走了半年多了,曾经叱咤风云的大顽主已经人去名散了,谁还能记得住他。再看看眼前这位,不也是曾经的大顽主,现在瞅着却像是个正经人一般。
下乡的通知已经送到了各人手里,街道和父母单位都在施压,多少顽主迷茫无措。
就是那些针锋相对的老兵也成了同病之人,想想这两年大家争个什么劲啊。
或许感受到了聂小光的迷茫,周常利也沉默了半晌,是对他曾经选择的感悟。
“你是来找李哥的吧?”
好一会儿周常利才回过神,想起赵老四说过的,这小子在给领导开车。
聂小光点点头,说道:“一般这个时候领导都会来这边,我也是来碰碰运气。”
李学武家里他是万万不敢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