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章 年少不知阿姨好 (第2/3页)
发前准备坐下后,这才跟着一起坐下。
“骤然听到领导的召唤我还有些紧张,这会儿倒是容我缓一缓呢。”
“呵呵呵——”韩松笑呵呵地眯着眼睛打量着坐在沙发上的年轻人,嘴上没有说什么,可心里还是忍不住难道了一句后生可畏。
看着实在是太年轻了,算起来也就二十出头的年龄,如果不是赶上形势好,又有先例可考,这样的岁数如何能有这般机遇和成就啊。
不过还得说一句时势造英雄啊。
形势和机遇一样,对所有人都是公平、平等的,时刻做好准备且拥有敏锐的洞察力,活该人家得一句年轻有为,后生可畏的赞叹。
韩松同李学武的接触不是很多,毕竟此前李学武仅仅是红星厂保卫组的负责人,尚没到他接待的地步。可世事难料,一转眼人就到眼皮子底下了,你说这上哪说理去。
虽然说见李学武的次数不多,可对于这个名字算得上如雷贯耳了。不能说一天听着一回吧,这个月没听见,下个月早早的了。
负责保卫工作的时候就有点“不务正业”,后来兼管了办公室工作,便开始一发不可收拾。无论是在工业管理上,还是在经济建设上都为红星厂的集团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这可不是韩松给李学武下的结论,而是前几天杜主任找红星钢铁集团的李怀德谈话时,是杜主任问了,李怀德亲口说的。韩松当时就在现场。
现在看这年轻人就坐在自己面前,温和中不失一点锐利,沉稳的性情下又富有朝气,真是难得的良才,堪称人中龙凤。
可能到了一定的地位和级别以后都会惜才,真遇到好苗子,打心眼里喜欢和高兴。
“本来杜主任今天的行程满了,是没有时间见你的,可他又放心不下,准备安排杨副主任同你谈一谈的。”
韩松语气很是温和地讲道:“杨副主任对你们集团,包括对你也是很关心的。”
他这么讲着,李学武就认真听着,至于说杜主任如何“放心不下”,担心什么,又为何杨副主任对集团和他都很关心,他心明镜的。
杨副主任就是一机部副主任杨瑜生,年初那会儿几位集团领导就是他送到钢铁集团的。
其实上下级关系并没有多么的复杂,红星钢铁集团管理班子有三位是他送下去的,就有了牵扯,说起来就是杨副主任比较关心集团。
这算是机关里的一种说法,真正关不关心的谁知道,也许只是听杨副主任问过一嘴,别的人夸张或者有意解读,就真成了关心一般。
摊开来想想,红星钢铁集团现在算是一机部的当红炸子鸡了,部里领导关注不是很正常吗?
心里明白,脸上不用表露出来,嘴上只谦逊地应着就是了,反正韩松也在打发时间。
要说起来,这位韩副主任才是真正地“关注”他呢,这目光里的探究像是探照灯一般。
“赶巧,部里有个紧急会议,正好行程串开了,杜主任还是决定亲自找你谈一谈。”
韩松观察李学武好一会了,无论是精神状态还是应对回答,都可以称得上是青年俊杰。
尤其是这份定力,任由他怎么兜圈子,这年轻人都没有慌乱和困惑,目光始终清明。
韩松倒是了解过这年轻人的身份背景,不过才结婚三年。且那位顾参没多久就去了金陵,他才不信李学武能有今天全是丈人的提携与教导。
真要有这个能耐,顾家子弟还不都成了妖孽啊,就是李学武有这份悟性也早成材了。
老话讲寒门出贵子,其实非常不容易。之所以这么说,还不是因为“贵子”很稀少。
“这是我的荣幸。”李学武笑着点点头,应道:“李主任叮嘱我要认真跟领导学习。”
“呵呵呵——”韩松轻笑出声,听见身后的动静便点了点李学武,站起身说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啊。”
李学武耳朵也灵着呢,早听见走廊的动静了,只是不确定到底是不是。这会儿见韩松起身,他便知道这脚步声一定是杜主任回来了。
果然,半开的办公室房门被推开,杜主任带着秘书匆匆走了进来。
见到韩松同李学武站在沙发这边便摆了摆手,没说什么,直奔办公桌上的茶杯而去。
待咚咚灌了一口温茶后,这才看向依旧站着的韩松同李学武,点头说道:“坐吧,等着急了吧。”
嘿,这话问的,让李学武怎么回答啊。难道说你明明知道我等着急了还不早点回来?
幸好,知道李学武不好回答,更不能让气氛冷了场,韩松笑着解释道:“我们聊了会。”
“嗯,正合适,你们现在算同行了。”
杜主任并不算是一个严肃刻板的人,搞工业管理的,严肃刻板可要不得。
他将手里端着的茶杯递给身边的秘书,手指示意了韩松同李学武讲了这么一句。
这倒是不难理解,李学武是集团的秘书长,韩松是部里的办公厅主任,真是同行了。
李学武同韩松对视一眼,笑着露出了小白牙,客气道:“我多跟韩主任学习。”
“呵呵呵——”韩松摇头,好笑道:“这话听着怎么耳熟呢?”
是故意这么说的。正当年,他怎么可能记不住这话是刚刚李学武说的,说要跟领导多学习。现在顺着杜主任的话头甩在了他的身上。
真是个见杆就敢往上爬的家伙,怨不得他年轻有为呢。
“刚刚我们聊天他就给我来了这么一句,说李怀德叮嘱他多跟您学习呢。”
“李怀德——”杜宪在沙发这边坐下,见两人坐下后,这才呵笑了一声,摇了摇头。
虽然他没有说什么,可韩松和李学武都理解了他呵笑声中的意味深长。
这种态度领导可以摆,但李学武不能应,更不能太“懂”,略懂就行了。
好在杜宪找他来谈话,也不是为了当着他这位下属的面专门呲哒李怀德的。
“把你放在辽东,李怀德走了一步险棋啊。”杜宪的时间宝贵,见秘书摆好了茶杯便开门见山地讲道:“我说他,他还不服气呢。”
这话李学武就更不好接了,无论怎么说都显得他太着急了,太着急为自己辩解。其实这个时候千言万语不如一言不发,听着对方说。
解释是没有用的,杜宪不会越级管理,李学武也没有必要将自己的远大抱负向他汇报。
这个时候杜宪要看的不是他说,而是他这个人,他的态度,是想自己说给李学武听。
所以杜宪开了口,李学武只做恭听状,甚至将早就准备好的笔记本担在了膝盖上,拧开钢笔做起了笔记和记录。这态度够认真了吧。
韩松是把李学武的反应看在眼里的,面上不显,但心里是点头赞许的。
当干部的笔和本千万不要离身,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真摆在领导面前也好看。
就像现在,明明杜主任刚开始谈话时的语气是有些急的,这会儿见他做笔记,语速不知不觉地慢了下来,语气也缓和了许多。
什么叫以柔克刚,这就是。
“李怀德在我这把你好一顿夸,讲了你这些年的工作成绩和贡献。”
杜宪许是说的累了,口干舌燥,端起茶杯看着李学武问道:“你是怎么想的?”
“说成绩归功于集体,贡献来自团结,这话是不是有点假了?”
李学武的回答有些出乎意料,是用一个问题回答了他的问题,杜宪也是不禁一笑。
他正喝着茶呢,听李学武这么说,好悬没把水鼓出来,目光飘向了坐在一旁的韩松。
韩松对于李学武的机智并不意外,微笑着听他的回答,好像很欣赏的样子。
李学武并没有笑,而是认真地讲道:“我说实话,如果没有同志们的支持和帮助,我就是有三头六臂又能做多少工作。如果没有团结一心干工作的劲头,这贡献又从何说起呢。”
他很是坦然地看着杜主任讲道:“实事求是,我并不否认自己的努力和成绩,但也不会忘记同志们的支持和团结。”
“嗯,这就是你的答案?”
杜宪的脸上看不出满意还是不满意,不置可否地点点头,放下茶杯讲道:“能说说为什么想要去辽东吗?你不喜欢现在的工作?”
“刚刚韩副主任说您十分关心我们集团的发展,我还含糊着,现在知道了。”
李学武别有深意地讲了一句,这才继续回答道:“我是组织的一份子,不应该凭自己的喜好选择岗位,应该兢兢业业,量力而为。”
他十分坦然地讲道:“在我过去的工作经历中,每一个岗位都值得我去付出和学习。”
“身为红星钢铁集团青年干部中的一员,在集团需要我们的时候,我有义务和责任站出来,开拓创新,锐意进取。”
杜宪听着他的话眉毛一挑,同样没有做出评论,随后又问了几个问题。
他的本意不无逼迫李学武着急犯错,在压力之下难免陷入自我怀疑的困境。
可从始至终李学武的回答保持在不温不火、不急不躁的状态,没有丝毫的急切和破绽。
只等几个问题问完了,杜宪也不得不承认,他还是小看了这位青年干才。
“今天找你来,不是我不放心钢铁集团,更不是怀疑你们的工作能力。”这一句杜宪回答了李学武最初的那句调侃,“一个人事变动就大惊小怪,我这个一把手也没有那么闲。”
“呵呵——”韩松忍不住笑出了声。
刚刚李学武调侃杜主任“十分关心钢铁集团的发展”,言外之意就是多管闲事嘛。
或许杜主任也被他说的多了几分不自在,这会儿还特意解释了一句,听起来可笑。
杜宪看了他一眼也是笑了,看向李学武的目光里就宽和了几分。
“我是对你很好奇啊。”
他也没在兜圈子,很是直白地看着李学武讲道:“李怀德夸你,杨骏回来也夸你。”
“你刚刚说自己没有三头六臂,但我听到的,看到的,你这左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