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姆妈最疼爱的臣子(上) (第2/3页)
差事细分能分成两块,一块就是查地方财政,去岁送至凰廷的税银有些问题,耗损账目对不上,尽管账目做得堪称漂亮,但荀贞凭借多年嗅觉还是发现了端倪。
王庭这边还没有动作,那边就死了几个关键人物,尽管每个人死因看着都很合理,但发生在这个节骨眼就是不正常。他们多半是做了替死鬼了。荀贞一听这还了得,亲自上!
而沈德负责的一块差事是治蝗。
尽管农家士人能用言灵消灭虫卵,可范围有限,这方面的人才培养这么多年依旧紧缺得不行。农家士人的主要任务还是春秋两耕,蝗虫方面实在匀不出多余的精力。即便能,此法也是治标不治本。去岁,左仆射寥嘉与族中子弟寥谦姐弟归乡祭拜,意外淘到一物。
本以为是什么失传古籍孤本。
买下来打开才发现是一份潦草治蝗策略。
他起初没有在意,看了两眼来了兴致,研究了一整夜。回到凰廷,寥嘉立马寻了右仆射林风一起探讨,林风如获至宝。这份治蝗策略几乎是另辟蹊径,用了跟当世治蝗思路截然不同的角度,从数据来看大有可为。林风问明此物来源,当即命人循线索去找著作者。
他们运气不错,还真找到了。
这份治蝗是一对民间夫妇合著的。
夫妇二人一生经历大大小小蝗灾不下二十次,每发生一次,全家上下都要陷入灭顶之灾。说来也巧合,他们夫妇都是受了李良花事迹鼓舞,才萌生了写这篇治蝗策略的念头。
他们将发现的规律写了进去。
可他们只认得几个字,只能委托同乡帮忙书写。怎料这名同乡心生贪婪,也知道李良花封爵一事,居然将这份策略据为己有,扭头又哄骗夫妇二人官府不稀罕他们写的东西。
同乡偷偷将策略送去了本地官府。
负责官吏只是看了几眼就将东西丢出来。
【去去去,写的都是什么东西。】
真以为人人都是李良花呢?
同乡被落了面子,气急,将这份东西连同一些旧书低价卖给收书人,收书人集市摆摊忽悠冤大头买单。万万没想到会落到寥嘉手中,而寥嘉又很感兴趣,最终还引来了林风。
若策略可行,或许能从根本解决蝗灾。
经过夫妇二人多年观察,二人发现蝗虫产卵地点跟附近水位有关系。一旦天时干旱,滩涂裸露,便有蝗虫在此地产卵。若此时雨水骤增,水位上涨,滩涂上的虫卵便会死亡。
也就是说,关键在于水。
若能通过控制水从而控制蝗虫产卵规律,不就能从根本上解决蝗灾的源头?林风为此查阅了大量蝗灾时的水位数据,率众奔波了数月,发现农人夫妇所言确实有道理。至于策略里面养殖鸭苗去对付蝗虫,此法已实行多年。
根据策略所言,治蝗要先修水利。
水利项目要先实地考察,在实验地点尝试这条治蝗思路,若是真正可行便能普及康国容易发生蝗灾的重灾区。这些水利项目可都是规模不小的工程,光是地方财政还远不够。
王庭这边还要补贴不小数额。
偏偏本地财政又被户部查出了猫腻。
于是才有了荀贞与沈德外出办差。
荀贞对沈德的能力没什么担心,只担心她被保护周全,心肠太软。那地方连谋杀人证都干得出来,可见此行要生出多少腥风血雨。
下值之后,沈德借着差事去了荀贞府上。
荀贞府邸一分为二。
左院是荀贞在住,右院是荀定一家子住。
其实父子俩早就分家了,完全可以分府各过各的,只是荀贞一看到工部报上来的赐宅修建账单,他心疼得不行:【金窝银窝住得,狗窝也住得,又不是什么金尊玉贵的主。】
父子俩非得各自修建大宅院吗?
户部这边资金很紧张好不好!
也不知道节省,实在气人!
荀贞主动压下其中一套的修建,父子俩挤在一起住了。说是挤在一起,其实整个赐宅大的不行,别说家里就这么点儿人口了,再多个十倍也能住得舒坦。荀贞此举竟让不少臣子掩面羞惭,他们再也不背后蛐蛐荀含章抠门了。
人家户部尚书是真的廉洁大义啊。
沈德刚在左院坐下,公西斗便跑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