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客户赵老师 (第2/3页)
那穆大人一样入朝为官?”
“这”
石掌柜笑了起来,“理是这么个理,不过赵大人高看在下了,就在下这身份纵是升到总号也不过是替大人们办差跑腿的份,怎可能如穆大人般有这泼天富贵呢。”
“嗳,掌柜的何必自轻?凡事都有命数,万一掌柜的哪天也叫上面看中呢?”
哈哈一笑后,赵安装模作样品了两口茶,略作迟疑道:“有桩事不知当问不当问?”
石掌柜忙道:“赵大人要问什么?”
“贵庄作为分号,不知庄上现银有多少?”
赵安意思是你恒利扬州分行账面上总共有多少储蓄金可供外借,他好心中有个底。
别撸着撸着把你给撸倒闭了。
你倒闭不要紧,问题是总行肯定要来查查你怎么爆的雷啊。
这一查,可不乖乖隆地冬了么。
“这个,”
石掌柜先是有点为难,毕竟这是钱庄的“商业机密”,可一想自己收了面前这位赵教授莫大好处,还帮他做假蒙骗总号放贷,双方之间哪还有什么秘密不能说的。
当下坦言分号用于放贷的银子是从扬州和淮安两处榷关的钞关银,每年固定都有六十余万两节余可供钱庄出借。
但钱庄每年收取的利息必须解往广储司内库,现在扬州分号账面上能够出借的白银数量并不多,只有一百七十余万两。
这数目跟赵安的估计差不多。
照此推算的话,内务府用于放贷的银子不得上千万两?
那清廷一年国库总收入又是多少?
赵安算不过来,因为他探不到底,只知内务府的官员跟外朝官员数量一样有几万人之多,也就是说内务府实际也是个单独朝廷,只不过这个朝廷专为皇帝一人服务。
而内务府这个朝廷又“霸占”了清朝所有能赚钱的买卖,包括关外的东珠、皮毛、牲畜,关内各地的钞关海关,织造盐政什么的。
这要搁在明朝,想都不敢想。
经济活力这一块,也必须承认清朝比明朝厉害,那老朱家一年就收几百万两银子,内廷想派个太监出来开矿都被骂的狗血淋头,哪像大清的皇帝直接连盐铁茶税都归内库呢。
崇祯一年也别多,给他两千万两银子估计都能实现光武中兴了。
“搜刮”这块,大清确实厉害。
不过清廷维持统治两三百年的代价,自然是民无活力,吃糠拉稀,如过两年就要过来的英国使者老马所言:“占人口大多数的贫困百姓,过得是入不敷出,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日子,到处都是没有衣服穿的穷人,河道上飘浮大量饿殍的尸体,帝国的核心地区已经是流民遍地,民变四起。”
赵安现在世界最繁华的大都会扬州,压根就没到过其它地方,因此尚未亲眼目睹其它地区百姓的惨状,眼下他也没有济世济民的能力,只能选择“独善其身”,先把老太爷的羊毛薅光。
都聊到庄内储蓄金了,其它事更不是秘密。
石掌柜说分号的大客户主要是盐商,其次才是当官的。
而当官的借的最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