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哥,别扒我官服啊! (第1/3页)
跟老丁纯属逗乐了,赵安怎么可能借他钱不还?
回到府学叫来马学正、童训导等一众属官,就府学工作做了几点指示后,校长大人便提前下班回家将自己要出差的事跟小娘子一说,小娘子立即就给收拾衣物了。
当夜自是一番缠绵。
次日一早,府学安排的陪同人员就来了。
一个是童训导,主要负责校长大人出行的吃穿拉撒以及和省学政衙门对接、沿途地方驿站招呼之类的琐事。
四个骑马的带刀护卫用以彰显校长大人的官威,避免校长大人被不开眼的刁民殴打。
外加一个车夫。
一行七人。
从扬州去江阴无需过江经镇江,而是走陆路至泰州至靖江县过江。
这个靖江县虽然位在江北泰州境内,行政上却属江那边的常州府管辖,相当于常州在江北的一块飞地。
教授大人的公车坐着还是比较舒服的,一行人出城后便往靖江方向赶去。
两百多里赶了三天便到了靖江县城,沿途村落看起来跟扬州那边并无多少区别,百姓生活状态很平稳,也就是相对太平的那种。
住的不是旅店,而是官驿。
除了付草料钱,其它都免费。
靖江县非扬州府管,赵安这个扬州府学教授自是没必要专门上门拜访,一行人直接到江边码头等候过江客船。
眼前长江在赵安眼里太熟悉不过,因为后世这里建起了一座跨江大桥——江阴大桥。
凡苏北百姓过了这座大桥便有回到家乡的亲切感,哪怕家乡离着还有二三百里。
反之,则就生出背井离乡之感。
渡船到了后,童训导安排车夫将马车赶上船,因赵安一行是官员,不需船老大发话一众过江的乘客也是自觉“礼让”。
可能是赵安这个官太过年轻,引得不少乘客好奇观望,童训导见状便要吩咐护卫斥责百姓无礼,却被赵安笑着制止:“为官者不扰民也。”
独自立在船头感受大江浩瀚之感,诗兴是有,就是作不出来。
就算能作,大抵也就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水平。
江阴和靖江隔江对望,过江即是江阴县城。
百多年前,此地爆发了有名的“江阴保卫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