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抚台大人真是知心人啊 (第3/3页)
其中以苏州的录取率最高,共录秀才126人,而往年苏州最多只七八十人。
赵安听在耳中眉头微皱,因为他扬州往年最多才录取五六十人,今年就算有恩科加成因素在内,最多也不过录七八十人,这就比苏州少了三分之一多。
回头省里将各府总录取率一对比,苏州的教授肯定又拔头筹,明年乡试再稳住第一势头,不升也要升了。
把心一横,决定过完年就派人去苏州府学重金求子。
三倍工资来不来,不来就五倍,看你苏州有多少名师!
倒也不至于因为苏州优秀就要针对人苏州府的校长大人,他赵安不是那种小人。
边上常州府考的也不错,录了九十六个生员,因就在现场还被巡抚大人夸了两句,倍有荣焉。
却不知赵委员都看他三次了,这要再看第四次,常州府学的老师们估计就要集体跳槽。
汇报完考完院试各府成绩,自然就要说没考的三府,主要是组织方面的事。
事先都敲定的东西,格式化流程,赵安也没用心听,直到巡抚大人满意起身要参观一下学政衙门,并又点了赵安的将:“赵委员陪本抚走走可好?”
“大人吩咐,下官岂敢不从!”
赵安忙上前陪着这位福大人参观起学政衙门来。
巡抚大人为何要特意参观学政衙门,因为江阴这座学政衙门规模极其宏大,内部美景众多,有江南第一衙署美名。
难得来一趟,巡抚大人自然要看看。
赵安也是头回深入学政衙门,陪巡抚大人走了一会就觉这衙门真的不错,不知不觉就走到学庙边上,看着学庙内的众位先贤,巡抚大人肃然起敬,继而随口问左右:“今年院试老宗师出的策论题是不是与用人有关?”
一幕僚忙上前道:“回抚台话,今年策论题为‘伊尹佐汤、傅说辅高宗、吕望遇文王,论用人之道’,学生以为这是老宗师希望考生通过举先贤之例,阐述人才选拔于我大清的重要性。”
唔?
赵安不禁看向巡抚大人,发现对方正盯着孔圣画像入神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