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三国演义通俗 > 第86回:诸葛亮与江东谋士辩论

第86回:诸葛亮与江东谋士辩论

    第86回:诸葛亮与江东谋士辩论 (第2/3页)

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却无一策。像杨雄那样以文章名世,却屈身事奉王莽,最终投阁而死,这就是小人之儒;即便日赋万言,又有何用?”程德枢无言以对。

    众人见诸葛亮对答如流,无不失色。这时,座上的张温、骆统二人还想发问,忽然有一人从外面走进来,厉声说道:“孔明是当世奇才,你们以唇舌相难,实在不是待客之礼。曹操大军压境,不思退敌之策,却在这里斗嘴!”众人一看,说话的是零陵人黄盖,字公覆,现为东吴粮官。黄盖对诸葛亮说:“我听说多言获利,不如默而无言。何不将金石之论向主公陈述,却在这里与众人辩论?”诸葛亮回答:“诸君不知世务,互相问难,我不得不答。”于是黄盖与鲁肃引诸葛亮入内。

    走到中门时,正遇到诸葛瑾,诸葛亮上前施礼。诸葛瑾说:“贤弟既然到了江东,为何不来见我?”诸葛亮回答:“我既事奉刘豫州,理应先公后私。公事未毕,不敢谈及私事,望兄长见谅。”诸葛瑾说:“贤弟见过吴侯后,再来叙话。”说完便离开了。鲁肃对诸葛亮说:“刚才的叮嘱,千万不要出错。”诸葛亮点头答应。

    鲁肃引诸葛亮进入堂上,孙权降阶相迎,礼待甚厚。施礼完毕后,孙权请诸葛亮坐下,众文武分列两旁。鲁肃站在诸葛亮身旁,静观其变。诸葛亮向孙权传达了刘备的意思,随后偷眼观察孙权:碧眼紫髯,仪表堂堂。诸葛亮心中暗想:“此人相貌非凡,只能用激将法,不能直接劝说。等他发问时,再用言语激他。”

    献茶完毕后,孙权说道:“常听鲁子敬谈起先生的才华,今日有幸相见,敢请赐教。”诸葛亮谦逊道:“我才疏学浅,恐怕有辱明问。”孙权问:“先生最近在新野,辅佐刘豫州与曹操决战,想必深知曹军虚实。”诸葛亮回答:“刘豫州兵微将寡,新野城小粮少,怎能与曹操相持?”孙权问:“曹军共有多少?”诸葛亮回答:“马步水军,约有一百余万。”孙权惊讶道:“莫非是虚张声势?”诸葛亮回答:“并非虚言。曹操在兖州已有青州军二十万;平定袁绍后,又得五六十万;中原新招之兵三四十万;如今又得荆州之军二三十万:总计不下一百五十万。我说百万,是怕吓到江东之士。”鲁肃在一旁听了,脸色大变,用眼神示意诸葛亮,但诸葛亮装作没看见。

    孙权又问:“曹操部下战将有多少?”诸葛亮回答:“足智多谋之士,能征惯战之将,何止一二千人。”孙权问:“如今曹操平定荆楚,是否有进一步的图谋?”诸葛亮回答:“他沿江下寨,准备战船,若不图谋江东,还能图谋哪里?”孙权问:“若曹操有吞并之意,战与不战,请先生为我决断。”诸葛亮说:“我有一言,只怕将军不肯听从。”孙权说:“愿闻高论。”诸葛亮说:“天下大乱时,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如今曹操已平定北方,威震海内;纵有英雄,也无用武之地。刘豫州退守江夏,正是为了等待时机。愿将军量力而行: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原抗衡,不如早与曹操决裂;若不能,何不听从众谋士之议,按兵束甲,北面事曹?”孙权还未回答,诸葛亮又说:“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疑贰之心,事急而不决断,祸患将至!”

    孙权问:“若如先生所言,刘豫州为何不降曹操?”诸葛亮回答:“昔日田横,不过是齐国的壮士,尚且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