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求丹取书入江南 (第1/3页)
百子延寿去,诸病不皆生。
黎卿且花大代价入手了三副长春药饵、百子灵丹,待那丹师调配辅药之时,亦是在四向环顾着此方丹堂。
三楼丹堂中景尽收眼底,似是那黄芽丹、紫灵丹等等,临渊山也有,虽只供山门弟子,须得以道功计数,但那价格可似乎是比这翰林宝阁中还要便宜上将近三成。
裴管两位船尊曾赠予黎卿宝料珍囊一筹、山药布囊一袋,含外海资粮无数,合有将近七八十万道铢。
但……他若是带回那远隔群山的天南府再用,其个中价值或许还能溢出个数成去!
“翰林宝阁且算是人道学宫所属,怎有道兄这般的丹师?”
将柜台上一枚金丹小摆件摄入掌心,黎卿突然朝着那老丹师问道。
南国十二宗内,辅修丹符之理的道人不少,但若说要真正调配出一道灵丹,这样的道人不论在何处,都应当是声名显赫的。
百子延寿丹,其难度与药理的把持,已经是紫府丹道中复杂程度都已经是偏高的了。
两侧的仕女以药杵、刀片细细研磨、切割着诸多大药,老丹师正配着一枚独目镜,又取白纱遮蔽住苍髯等等,举起秤砣仔细的分配着各式药丹。
闻得黎卿疑惑,这老叟眼睑微抬,再度望了这身着云袍的青年道人一眼。
“贫道是太岳上宗的内门弟子,奉于丹法一途已有了三百载的造诣,在翰林宝阁供奉一百二十载,此丹有三大类,吾最擅其“阴阳调合”一脉,东海、岭南二道许多百子灵丹皆是老夫所练。”
“若无这般本事,老夫与翰林宝阁也不敢扯开招牌做此丹生意,此刻当给道友一个保证,其中若有丝毫问题,道友皆可来此处寻老夫的麻烦!”
似是此丹,丹堂中的老丹师有足够的底气能对任何道人下承诺。
“道友稍后还得留下一份地址,此丹第一年为取药膳调理道身,二年服饵,三年服丹……如此五载,凡人亦可通脉,周天益气,百病难生。”
“第二年,老夫当亲自前往,观服丹之人周天气息,再细将药饵增减……”
老丹师一面称量着那堆积如小山的药丹,一面给黎卿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丹道玄奇,但也并非能一蹴而就,尤其是此凡人所用,若是南国的子士、猛士用丹,或许服丹十九日,暗创尽祛;可若是凡人的话,那所需的时间跨度可就长了。
黎卿倒也是赞同的点了点头,见此处还需点时间,又转身上了第四楼去……
那第四层,乃是镇器与古符箓道!
昔年,他便在柳黄州得了一《硕鼠》鼎书,蕴养数载,化作一卷符图后披挂于无面猖身上,如今威能已然不俗。
思及修行百艺,黎卿独爱这般钟鼎古物。
若能寻些不错的符图,配合猖道兵马,当有那日澎海阴府七符图横阻二紫府之效!
念头一动,黎卿便又踏入了第四楼。
这一层来往的道人却是比之丹堂还多!
东海符道,有前代遗留,比之天南与岭南那可是兴盛了太多,再加之成品符图,一经祭出与法器无异,亦有不少于符道有些造诣的道人时常徘徊在此处,便等着南国的诸多古镇物来捡漏。
此刻,这一座大厅中,其中密密麻麻摆放的的钟鼎、陶器、石碑、陪葬品之侧更是围满了人,这些道人多为练气境,于符文之道有了些造诣。
只待慧眼识材,从中发觉出蕴含有不朽道蕴乃至法意的镇物,抟写或者拓印出一道堪用符图来,那便可省却数千上万的道铢购置法器了。
“这个,凤朝的斩鬼大刀,其中鬼头箓早就不知饱饮了多少厉鬼魂血,若能无损的提取出其中那鬼头箓,仅此一道鬼头符,当是有两百禁法器的威能。”
“那座四足香炉,见其香灰沉诟,油火以熏,当是久历宗庙香火,也不知是哪家流出来的,谁会拓印符图的?可取了去列一张钟鼎浮屠啊!”
“兄台慧眼,再看此物……”
展厅中一名名东海道人相聚,围拢在各古器一旁,当然,其中有真有假,甚至有特意做假的的“镇物”。
若是有久修符道的紫府道人在,直接以灵识查探,一眼就能分辨出其中真伪来了。
黎卿脚步轻移,行走在这些道人身后,横穿大步厅堂,这诸多镇物他倒是没有兴趣。
直接便是近到了那核心的展台之前。
此处乃是各自成品的符箓、符图!
南国山川符图之祖-五嶽真形图,其售价九十八万道铢;
五方上道所承,四清始气图,要价八十五万道铢;
北国大周帝朝,山川大地真神地祇图,三百九十九万道铢!
这一道道供于展台最上方符图,每一道都大有来头,便如那“五嶽真形图“。
此图系道士入山静修所持护身符。昔年天都妖鬼混乱,曾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