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陈家庄 (第2/3页)
县的陈家,二房是陈家庄的陈家,离得不远。
陈大老爷是光绪年间的进士,头脑聪慧,性格圆滑,纵使改朝换代,依然能在蓝田县内只手遮天。
相比之下,陈二老爷就差多了,读书不中,经商不成,做官更是糊涂,只能在陈家庄守着族地混日子,年纪一大把,去年新娶了个十六岁的小妾。
不对,现在应该叫姨太太,第八房姨太太。
……
理顺了脑子里的记忆后,傅源这才坐直了身子,目光看向学堂内的四五个小萝卜头,有男有女,正交头接耳自顾自的聊着天,完全无视了讲台上的先生。
傅源没有开口,只是正了身,端正了自身的仪态,正了身,又正了心,自然而然的散发出一股威严。
心定,则其言安稳而舒畅,容态恭严而语辞安定,一扫之前的落魄形象,整个人呈现出威严的君子之风。
学堂里的孩子们感受到了这股威严,渐渐地小声了,最后集体沉默,目光看向傅源,不敢再随便说话了。
傅源这才点点头,看了一眼面前的书本,开口道:“今日学习《三字经》,我读一遍,你们跟着我读:人之初,性本善。”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性相近,习相远。”
“……”
傅源的语调抑扬顿挫,节奏分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特别的好听,孩子们也自然而然的跟着学了起来。
诵读过程中,傅源一心一念,正心诚意,只读了三四句,体内的浩然正气便开始酝酿,勃发。
一切都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
等教完前八句后,傅源又领着孩子们读了第二遍,然后开始解释,道:“人出生时,本性善良,天性相近,但后天的环境跟教育,会让人产生不一样的习性跟性格……”
正解释着,窗外有人开口打断,道:“人性本善?我觉得不对,人性本恶才对!”
傅源看过去,就看到一个年轻人,正目光灼灼的看着他,容貌如何且不说,但一双眼睛却异常的明亮,透彻,毫无杂质。
孩子们看看傅源,在看看窗外的年轻人,表情都有些茫然,不知道谁对谁错。
那个年轻人拱手行礼,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