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5 章 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 上 (第2/3页)
远发展?”
袁景灿察觉到邱贤成的发展眼光似乎存在一些盲点,当即解释道:“邱市长所言极是,工业的确至关重要。不过,工业可不单单局限于传统的织布、造洗衣粉或是钢铁厂这些范畴,在当下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工业还涵盖了机器人研发制造、汽车工业等新兴领域。”
邱贤成闻言陷入了思索,半晌,他抬起头来:“你接着讲。”
袁景灿得到鼓励,继续说道:“制造业的下沉转移,短期内势必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产业空心化现象,然而,结合临州城市发展的现实状况深入剖析,这一步棋又势在必行。那么,如何有效填补产业空心化遗留的缺陷呢?其实,已有先行者为我们蹚出了一条路。”
“发展第三产业?” 邱贤成试探性地问道。
“没错!” 袁景灿微微点头,“实际上,大部分人所理解的第三产业仅仅是狭义层面的,而广义上的第三产业实则囊括了整个服务行业,涵盖内容极其宽泛。就比如金融领域,再如批发和零售,而批发和零售又细分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再者是旅游业,这其中又包含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还有房地产业,包括租赁、以及配套的制造销售等等,不一而足。”
“第二点便是城市建设,城市建设归根结底是为城市发展服务的。在明确了以发展第三产业和科技工业为基调之后,城建的规划蓝图便清晰明了起来。” 说着,袁景灿起身走到小林早就准备好的临州地图旁。
“首先,要对区域板块进行合理划分,将重工业集中布局到肖山的大江东地区。” 袁景灿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向地图上相应的位置。
邱贤成也起身走到地图旁仔细端详起来。
“然后,以青春路与钱江的交汇点为圆心,直径三十公里划定钱江世纪新城。” 袁景灿拿起一支笔,以交汇点为中心,随手划出一个不算太规整的圆。
邱贤成定睛一看,顿时面露惊色。
袁景灿见状,勾起嘴角:“相信邱市长也看出来了,这个区域涵盖了六个核心城区,还接壤五个区域中心,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而钱江世纪新城未来的主导产业可以拟定为体育会展旅游、区域总部、电商、金融、商贸,辅助产业为文化创意、旅游休闲、房地产等,配套产业为教育医疗和社区服务等。”
重新坐回茶桌前,邱贤成端起茶杯轻抿一口,然后看向袁景灿问道:“如此大规模的工程,该从哪入手?”
袁景灿眼露精光,一字一顿地说道:“出棚进楼”。
此四字一出,茶室顿时陷入一片死寂。
邱贤成低垂着眼睑,缓缓伸出手摩挲着手中的白瓷茶杯,却久久不语。
良久,他才抬起头打破了沉默:“说说看你的想法。”
袁景灿假意推辞:“邱市长,我也就是一时兴起,有这么个初步的想法,实在不敢在您面前班门弄斧。”
“让你说你就说!畅所欲言便是。” 邱贤成语气不容置疑。
“这个……”袁景灿见状也不再推脱,整理思绪后说道:“ 棚户区主要分布在老城区,随着城市的发展,如今市区内可供开发的土地愈发稀缺,而政府又大力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倡导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如此一来,那些棚户区所处的地块无疑就成了不可多得的优质资源。”
邱贤成点了点头,接过话茬:“确实如此,这些棚户区源于上世纪 8、9 年代城市的飞速发展,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城市的城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