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捣乱的还在后面 (第1/3页)
四件红釉在射灯下流转着幽光,日影穿过落地窗,攀上了杯身,像浸在红油中的宝石。
光影漫过瓷片,冰裂纹在光照下显出千百道金丝。两尾翠蓝雄鸡在花丛中昂首,钴蓝勾出的翎毛泛着耀眼的光。
杯底的双蓝圈框着款识,六个字忽明忽暗,忽浓忽淡,钴料深处渗出团云纹般的铁锈斑。
大明成化年制!
众人面面相觑,愕然无声。
记得几个月前,见到林思成补好的娇黄釉穿花龙纹大罐,郝钧算是开了眼。说什么也要让林思成把罐儿卖给他,一度出价到五十万。
但林思成没卖。
一是不值那么多,坑谁也不能坑朋友。二是修复时录了像,到时申报,要把样本和影像资料一起交上去。
林思成还劝他:郝师兄,你别急,后面我再慢慢补,青花、祭釉、粉彩……卖到你吐。
想开眼也可以,等补鸡缸杯的时候我叫你。
郝钧嗤之以鼻,一个字都不信:鸡缸杯,这世上拢共才几件?
林思成,别说你想补,故宫、国博更想补。但你去问问,别说补了,鸡缸杯的瓷片儿他们能不能寻摸到一片两片?
你也别说补,你能拿点鸡缸杯的瓷星儿让师兄瞄一眼,这辈子都算是让师兄开了天眼了。
但现在呢?
何止是瓷星儿?
整整一小匣,两个款底,两个雄鸡,两只母鸡,以及一群数不清的鸡仔,这难道不是两只杯子?
夭寿了,真就他娘的开了眼?
也不止郝钧,还有林长青……就他正式到任,履新工作室技术顾问那一天。
王齐志和商妍给他放了林思成补成化青花龙纹大罐的录像。惊诧之余,他问过王齐志一句:林思成连青花龙纹都能补,还有什么瓷器是他补不了的?
王齐志想了一下,吐了三个字:鸡缸杯!
当时,林长青只当是王齐志做了个比喻。因为在他看来,哪怕王齐志手眼通天,也不可能给林思成找来这样的物件。
不是舍不得,更不是害怕林思成补废了,而是根本找不到……
结果倒好,真就有人给林思成送来了两只?
能补就补,补不了就练手……
一想到赵修能说这句话时,脸上浑不在意的表情,林长青的眼皮就禁不住的跳:拿这样的东西练手,谁能练得起?
连他都这样,遑论其它人?
只是工作室开个门,一出手就是上千万的大礼?
举世罕见,说声“御瓷之王”也不为过的珍品,拿来让林思成练手,还一拿就是两只?
这样的合伙人还有没有?
而在这之前,不乏有人想,今天携重礼道贺,算是给林思成长足了光。
但现在一对比,就感觉自己送的东西,怎么看,怎么透着那么丝寒酸?
其中就包括陈朋和何志刚。
来之前,何志刚还问过陈朋,说带点什么礼物合物。但陈朋振振有词:老何,最好别带。
咱俩要不带,就是长辈,去了后好吃好喝好招待不说,还得让咱俩坐上席。
咱要带了,就是朋友,虽然仍旧好吃好喝好招待,仍旧坐上席。但别的朋友都是几万十几万的大礼,咱俩撑到天就送几千,你坐席桌上,能不能咽得下去?
果不然,陈朋一语成谶:就柜子里摆的这些,又何止是几万几十万?
再看看站在展厅的这一圈:做生意的有,当官也有,做学问搞研究的同样有,混灰擦黑的更是不缺。
等于各行各道全凑齐活了,但凡林思成要办点什么事:要钱有钱,要门路有门路,要手段有手段。
也不用怀疑,其中的大半都会出死力:比如郝钧,关兴民,又比如陈朋,何志刚,更比如赵修能,以及王齐志。
顿然间,赵修能看着林思成,羡慕的眼珠子发红:以前,好多同行都说他是三秦的坐地虎,走地仙,赵修能深以为然。
但直到今天才知道,他连个皮毛都算不上。
再想想林思成岁数,赵修能就止不住的亢奋:他才二十出头,至少还能提携两个儿子五六十年。到那时候别说他老赵的孙子,估计重孙都二三十了。
果不然,老娘的眼睛是真毒:那娃儿福载德厚,眼生慧光,这根大腿抱紧了,至少福泽三代……
老怀正慰,“嗡嗡”的几声,将赵总拉回现实。
王齐志拿出手机,顺手接通:区里的参观团到了。
回头一看,学院领导已经到了门口。
院长、书记,两位副院长,两位院长,以及团委、助理、各组专务组长……林林总总十来位。
请的是专业的庆典公司,不用提醒,《欢迎进行曲》播了起来。声音不大不小,刚刚好。
遂尔,一众客人也迎了出去。
起初,院领导还挺奇怪:昨天,王齐志和林思成还说请的人不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