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 第200章 我让你玩

第200章 我让你玩

    第200章 我让你玩 (第1/3页)

    街边炸满了红纸屑,残阳挂上了琉璃瓦的檐角,卤食的酱味夹着炒货的焦香扑进了衣领。

    春联摊弥漫着浓墨味,卖糖食的姑娘摆着柿饼,白霜簌簌的掉进了石板缝里。秃头的老汉扛着糖葫芦塔,糖浆黏着芝麻粒,顺着竹签往下滴。

    大红的灯笼随风轻晃,满街的彩灯灿灿闪光。

    穿红袄子的丫头咬着麻花,辫梢的银铃铛撞出细碎的轻响。戴着猪嘴帽的半大小子捧着冒气的红薯,哈嘶哈嘶,哈嘶哈嘶……

    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且充满了烟火气。

    林思成捧着一盒糖叶子,“咯嘣咯嘣”的嚼,价值数百万的字轴随意的夹在咯吱窝。

    吃完了麻叶子,又看到了冻冻肉,让老板切了手掌大的一块,用纸一包,林思成捧在手里就啃。

    起初,叶安宁还有些矜持,但看到林思成吃的满嘴流油,彻底放开了本性。

    两人逛了一路,买了一路,也吃了一路。

    渐渐的,暮色降了下来,晚霞挂上了树梢。

    集市里开始撤摊,两人提着大包小袋,慢条斯理的往外走。

    叶安宁轻声细语:“后天早上的飞机,我们大概初八才能回来!”

    林思成剥了一颗糖栗子,丢到了嘴里:“要这么久?”

    “是挺久的,对吧?”叶安宁漫不经心,“就像舅舅说的:你待西京也没意思,又没人和你玩。要不,过了初二,你也来京城?”

    她稍一顿,眯着眼睛,语气中透着几丝诱惑:“正好,不是要看画和杯子吗?我带你去故宫!”

    去京城?

    林思成直摇头:“然后,被你那些同学,朋友们当大猩猩围观?”

    叶安宁撇着嘴,拍了他一把:“哪有那么夸张?”

    没这么夸张才怪了。

    去是肯定要去的,至少要去一趟故宫。把上辈子没来得及学,没学踏实的再好好学一遍。

    但时机不对,时间也不够。

    至少,要等中心运转的再稳定一些,手艺再练的娴熟一些。

    乃至,名气更大一些……

    知道说不动他,叶安宁再没提,两人出了集市。

    林思成把叶安宁送到了学校,又把车停进车库。

    东西不多,叶安宁自个提了上去。门刚一开,一股香气扑面而来。

    不出意外,舅妈肯定在做蒸盆子。

    这是她问林思成的妈妈要的配方,这几天正在苦练,准备回京后在家人面前好好露一手。

    听到动静,单望舒出了厨房,瞅了瞅她手里的袋子:“带的什么?”

    叶安宁举了举:“糖叶、果子、丸子、冻肉、油糕……”

    小胖子坐在沙发上,正在看电视,瞄了一眼,悄咪咪的就要往卧室里溜。

    不出意外,表姐已经塞满了一肚子。但她嘴太馋,待会肯定还要各样都尝一点。

    但吃不完怎么办?

    当然最后归他扫盘,不然他又不爱吃,怎么会这么胖?

    正好听到动静,王齐志也出了书房。

    他摸了摸儿子的脑袋,一脸嫌弃:“叶安宁,你看有坚,哪个男的会喜欢这些玩意?林思成也是可以,为了迁就你,是不是硬着头皮,梗着脖子硬往下咽?”

    叶安宁撞天叫屈:“哪有,他吃的比我还多!”

    “没有才怪……”

    王齐志话没说完,就被单望舒瞪了一眼。

    没有情趣的老男人,你懂个屁?

    谈对象那会儿,王齐志带她看一场电影,她都能高兴半个月。

    但掰着指头再算算,哪怕只是看电影的次数,竟然一巴掌就能数得过来?

    哼了一声,单望舒接过东西,王齐志看到了叶安宁手里的长盒。

    “咦,这么快就裱好了?”

    “不是太爷的字,那幅明天才能取。”叶安宁递了过去,“这是林思成顺手淘的,让我带回京城,到故宫帮他看那只嘉庆粉彩杯的时候,顺便请位字画老师看看!”

    王齐志怔住:啥?

    分开都能听清,但凑一块,怎么突然就听不懂了?

    他瞅了瞅:“林思成从哪淘的?”

    “荣宝斋!”

    “为什么要带到故宫,请老师看?”

    “他说这是沈度真迹,明代《画院录》,清代《石渠宝笈》中都有收录。但有些古怪,所以要查查资料,还得和故宫中的沈度真迹对比一下……”

    叶安宁大致讲了讲,王齐志和单望舒一脸愕然。

    在荣宝斋捡漏,捡的还是荣宝斋专营的字画?

    林思成,你能不能再搞一点?

    乍一听,还以为他和郝钧联手下出笼(里外勾结,中饱私囊)?

    但再看东西,就感觉,他这漏捡的,真就是理所当然。

    只是一眼,王齐志就能看得出那异常明显的两道缝。更能看的出,左右两边的颜色稍深,中间的画心颜色稍浅。

    这中间的字,显然就是后补的。

    但谁能想到,后补的题和跋是沈度盛年时所作,画心则是晚年所题,中间相差近二十年,前者当然更旧一些。

    更没想过,这是官补,甚至是“奉旨补款?”

    两人怔愣了好久,单望舒努力回忆:“我怎么记得,好像有哪位名家的画,好像也这么补过?”

    叶安宁点点头:“林思成说挺多,光是《石渠宝笈》记载的就有十好几件……最有名的是文徵明的《山庄客至图》,现在收藏在辽宁博物馆。

    因为当时文徵明题印和留款位置过高,装裱的时候裁了下来,移了一下位置,又补了上去……

    清代时也有过,因保存不当,或是受潮,或是蚁啮,或是移款,或是裁补……像四王、郎世宁,焦秉贞的作品都补过!”

    叶安宁一提醒,单望舒约摸有了些印象,虽然没想起来是谁的作品,但她确实是从《石渠宝笈》中看到的。

    随即,她猛的一顿,微往后仰。

    《石渠宝笈》只是按画作特点、艺术风格分类,而非按某个人,或某一时期归类。

    更没有专门记录哪些补过,哪些拼过的分卷,只是具体到哪一幅画,才会提一下。

    那林思成为什么能记这么清楚,一说就是八九一十件?总不能,他把整本的《石渠宝笈》背了下来?

    但前后三编一百零八卷,收录作品万余件,含作者来历、作品出处,题跋、印章、款识等等的注解,每件不到上千字,也有七百八字。

    一万件是多少字?

    看单望舒瞪圆眼睛,叶安宁叹了口气:“他说是凑巧,刚好看到过!”

    单望舒:“呵呵……”

    王齐志早就见怪不怪,托着下巴端详:“如果是真迹,能卖多少?”

    单望舒比划了一下:“市场价的基础上翻一番!”

    王齐志算了一下,微微一惊:“这么高?”

    单望舒白了他一眼:“你以为呢?”

    文似看山不喜平,放在古玩行同样适用。所谓文玩,文在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