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塞北喜讯惊群臣,唐王之封震朝堂! (第3/3页)
“你说有意外?难不成西突厥长了翅膀出现在阴山外,进攻我大唐?”
“太子立下如此功劳,左仆射不为之庆贺,反而召集群臣这般诋毁围攻,所为何意?”
“莫非要行王莽旧事?”
魏徵言辞犀利,根本没给长孙无忌还嘴的机会。
‘苦也!’
长孙无忌心中苦涩不已,魏大喷子连皇帝李世民都扛不住,何况是他。
这一顶王莽的大帽子落下来,他这个进言传了出去,天下人该怎么看他。
“礼部尚书何在。”
眼睑微动,李世民轻喝了声。
“臣在。”
礼部尚书豆卢宽一板一眼的回道:“回陛下,依制,太子殿下确有僭越之举。”
“既如此,那便召太子回朝。”
“众卿以为如何?”
“是!”
一众官员已经看出了李世民的心思,只得赞同。
就连高士廉、魏徵等人都没有继续争辩,因为太子越矩是事实。
“左武卫将军。”
“末将在。”
李君羡赫然出身。
“朕命你即日前往塞北,召太子回朝。”
目光如炬,李世民下达了一道诏书。
“末将遵命。”
李君羡欣然应下,转身离开了两仪殿。
看到这里,在场众臣表情各异,毕竟李君羡可是百骑司首领,皇帝最为亲信的人。
谁也没瞧见魏王李泰眼眸中掠过一抹阴霾,太子太早回来,这对于他们的计划可不是好消息。
“父皇。”
“太子此番北巡立下如此功勋,足以告慰列祖列宗。”
“儿臣奏请陛下封赏太子及一众随军将领、官员。”
吴王李恪冷不丁的出声,引起了在场所有官员的注意力。
有江南士族支持的他本就是夺嫡的大热门,在这个时候站出来为太子表功,所为何意?
“父皇。”
“儿臣以为三兄所言极是。”
“有功不赏,非大唐之礼。”
晋王李治绷着一张小脸,同样出言支持。
“儿臣附议。”
魏王李泰后知后觉的出声。
‘原来如此。’
满殿文武百官这才看明白了,太子封功是必然的事情,否则,皇帝何以让天下心服口服。
可若是李恪、李治他们站出来,那就不一样了,这可是刷脸的好机会。
“拟诏。”
俯瞰众臣,李世民开口道:“太子果敢骠锐,北镇胡虏,功高于天,终南山赐其为封地,东宫子嗣稀薄,拨才人二名,宫女百人,太子嫡子长安郡王晋亲王,封号:唐王,食邑增至五千户。”
“是。”
黄门侍郎刘洎立即应道。
‘嚯!!!’
这一封赏震惊了满殿群臣,魏王李泰更是羡慕的眼睛都要滴血了。
区区一座终南山不足以说明什么,可太子嫡子李厥晋亲王爵,还是唐王,五千户食邑,要知道,就算是最受宠爱的李泰食邑只有三千户,足可见其差距。
“陛下圣明!”
魏徵、高士廉等支持太子的朝臣听后,无不喜笑颜开。
太子嫡长子封了唐王,这足以说明太子接任储君的必然性。
“陛下圣明。”
不管其它朝臣有什么想法,在这时候,他们都选择了出声附和。
‘父皇,你究竟想要做什么?’
吴王李恪看着高高在上的李世民,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唐王算什么,以太子之功,储君之位必然稳若泰山,封太子嫡子李厥为皇太孙才是终结夺嫡之争的关键。
偏偏李世民玩了这么一手,这不是告诉天下人,储君之位还有变数?难道如今的太子李承乾还不足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功劳堪当大任。
‘大兄!四兄!’
晋王李治用眼角余光看见了李泰大饼脸上的表情变换,暗自叹息了声。
有些事情,他也无可奈何,正如那个位置一样,他也有想法,这是人之常情!
没有人注意到太子詹事岑文本为首的一干东宫属官始终面无表情,好像对这些事情早有猜测,又或者是已经免疫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