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 第3章 真香的机会都不给

第3章 真香的机会都不给

    第3章 真香的机会都不给 (第3/3页)



    朱标接话说道:“长安四面环山,有险关之固,又有八百里关中盛产粮食。”

    “是最符合第一条因素的。”

    马钰说道:“然其地势封闭交通不便,不利于掌控全国。”

    “且经数千年垦殖,关中平原的土地已经非常贫瘠,陕北大面积荒漠化。”

    “唐朝皇帝就经常带着群臣到洛阳就食。”

    “现在的情况只会更加严重。”

    “若将京都放在这里,粮食问题将成为致命的短板。”

    朱标微微点头,说道:“洛阳四通八达,有伊洛黄河水运之便利,可足不出户控扼天下。”

    “河南沃野千里,可为朝廷解决大部分粮食问题。”

    马钰轻笑道:“然其地形狭小,对人口的承载力有限。”

    “且面临黄河水患,朝廷必须常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维护河道。”

    “此地虽四面皆有山关可依,然狭小的面积导致其缺乏战略纵深。”

    “一旦局势有变,很容易就会被围困来个瓮中捉鳖。”

    “当年唐太宗围攻洛阳,就是最好的例子。”

    朱标叹息道:“马兄所言甚是,如果两处的优势能合在一起就好了。”

    马钰大笑道:“哈哈……天下哪有十全十美的事情。”

    “我们应该感到庆幸才是,如此接近完美的地方,天下竟然能有两处。”

    朱标哑然失笑道:“是我贪心不足了。”

    马钰又说道:“真要是有十全十美之地,也并不一定就是好事。”

    “正所谓,无外患则内腐。”

    “身处这样的完美之地,很容易让君臣怠政,从而导致亡国。”

    “缺陷就像是悬在头顶上的利剑,随时警醒君臣当勤政爱民。”

    “如此反而能让国力昌盛,百姓安居乐业。”

    朱标兴奋的击掌赞叹:“无外患则内腐,马兄此言大善也。”

    越品他就越觉得这话寓意甚深,又忍不住夸赞道: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能得此一言,在下不虚此行矣。”

    马钰反倒有些尴尬,自己不过是将‘国无外敌者国恒亡’和‘居安思危’这两句话综合了一下而已。

    有那么深的含义吗?

    但又不能质疑,只得打了个哈哈道:

    “李公子谬赞了,不过是信口而出罢了。”

    哪知,听到这话朱标更加的震惊:

    “此言竟出自马兄之口?”

    “啊这……”马钰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

    合着你以为这话是别人说的啊?早知道我就换个说辞了。

    朱标却误以为他生气了,起身拱手道歉:

    “是小弟不对,误以为此言乃马兄长辈所言,还请马兄原谅。”

    马钰连忙侧身让开,道:“李公子也是无心之失,不必如此。”

    经过一番客套,两人才重新落座。

    但相互之间,对对方的印象却大为改观。

    朱标虽然不至于就此生出惺惺相惜之感,却也消除了先入为主的负面印象。

    至于对方贬低自己父亲之事,他心中也有了解释。

    马钰一直生活在北方,并非大明的子民,也没有享受过大明的好处。

    刚到江南就被贪官污吏冤枉入狱身陷死地,对父亲有所误解,心怀不满是正常的。

    一切都怪那些草菅人命的贪官污吏,定然不能轻饶了他们。

    马钰的想法就比较简单了,这李文出身不凡却不自傲,学识渊博却为人谦逊。

    实为儒雅君子也,很难不让人心生好感。

    之后兴奋的朱标拉着马钰,对‘无外患则内腐’进行了深入解析。

    他多引经据典,并认为这是对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思想的拓展。

    马钰只能扬长避短,多谈实例和应用,认为这个道理不只能用在治国上。

    进学、种地、经商等等都可以适用。

    他重点谈了在吏治上的应用,认为应该加强监管,加大惩治力度,如此才能震慑贪官污吏。

    总之,双方各有收获。

    期间朱标几次说出,相见恨晚之类的话。

    马钰则惊叹不已,这是十三四岁少年该有的认知吗?

    他不由想起了前世科研圈流传的一句话。

    普通人在实验室努力两年,不如天才思考半天。

    不得不承认,天才和普通人之间,真的有一条深不见底的鸿沟啊。

    尽管聊的很开心,朱标并没有忘记今天过来的真正目的。

    所以他找了个机会,再次将话题拉了回来:

    “马兄说陛下会用丹书铁券封赏群臣……还说此物是催命符。”

    “陛下真的会行此不义之事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