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你去把唐僧师徒除掉 (第3/3页)
的。
等平定大夏国再派人去泸州调查,说不定就能查到一些什么线索呢。
而且因为同情马钰,他也没有继续追问后面发生了什么。
何必再在别人伤口上撒盐呢。
又闲聊了一会儿,朱标就将话题转移到了管荀之书上面。
说自己回去仔细研读二人的著作,收获非常大。
然后又提出了一些疑问。
比如,如何看待荀子对德的解释。
马钰沉吟片刻,说道:“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对学者来说很重要,这是他们思想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但对执政者来说其实意义不大。”
“你应该关注的是,针对这两种思想,学者们提出的治世之法。”
“正如荀子对德的看法,他认为德并不是生来就有的。”
“我们相信德,推崇德,也不是因为它生来就有。”
“而是因为我们知道,想要活下去,想要活的好,必须要讲德。”
“这也是我们和牲畜的区别。”
朱标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随即又问道:
“那你为何还要强调,要以性本善思想的孔孟为本呢?”
“既然要用荀子的法,那连他的性本恶一起采用,不是更方便?”
马钰心道,好家伙这你让我怎么回答。
思索片刻他,心中一动有了个主意:
“这其实是一种心理暗示。”
他先给朱标讲了什么叫心理暗示,然后才继续说道:
“如果我们告诉天下人性本恶,听的多了他们就会受到影响。”
“我既然生来本性就是恶的,那我作恶是符合本性的,是天性使然。”
“如此一来,德行风气就会败坏。”
“如果我们强调性本善,世人潜移默化中就会倾向于积善行德。”
朱标兴奋的一拍手掌道:“马兄之言果然非同常人,这心理暗示一说闻所未闻,却又让人深思。”
一旁的朱樉也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马钰松了口气,终于忽悠住了。
怕对方再继续追问,他又连忙说道:
“而且两千年来世人多尊奉孔孟,认为性本善是正确的,已经形成了共识。”
“你将来是要出仕的,又何必与共识唱反调,给自己找麻烦呢?”
“更何况,孔孟树立的标杆,也确实符合王道大世的样子。”
朱标连连点头,说道:“是了是了,谢马兄指点,使我茅塞顿开。”
马钰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可算忽悠过去了。
以后得避免谈论这些不擅长的东西。
哪知,就在这时朱标却露出羞愧之意:
“马兄,文有个不情之请,还望你莫要生气。”
马钰刚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这李文今天真讨厌啊。
“李兄有什么吩咐尽管明言,无需这般见外。”
朱标犹豫了一下,才说道:“我阅读管荀之书,被我老师发现。”
“他非常生气,但也震惊于马兄的‘本用’观点,想要当面与你讨论此事。”
马钰还没说什么,一旁的朱樉却惊呼道:
“什么?宋老头要找马钰论道?”
朱标更加羞愧的点点头,目光有些躲闪。
得到确认,朱樉一脸震惊,不敢置信的看看朱标,又看看马钰。
然后不知道想到了什么,脸上竟露出幸灾乐祸的表情。
重新坐下来,摆出一副看戏的样子。
马钰则觉得莫名其妙,什么你老师要找我论道?
他又不傻,李文的老师肯定是儒生,还有可能是有名气的大儒。
听到孔孟为本,管荀为用的观点,肯定会很生气。
要知道,从宋朝开始,儒家就已经开始宗教化了。
荀子的性本恶,因为和孔孟思想相悖,被列为异端。
虽然华夏文化里没有烧死异己者的规矩,但打压还是有的。
自己给李文说的话,在儒家眼里堪称大逆不道。
他的老师能有好脸色才怪。
什么找自己讨论问题,肯定是来兴师问罪的。
这李文太不靠谱了。
至于和他老师见面,那不是自取其辱吗。
马钰又不傻,怎么可能会同意。
所以他很干脆的道:“李兄,此言休要再提。”
“我就是跟着长辈学了一些皮毛,哪敢侮了你老师的耳朵。”
朱标苦笑道:“马兄,非是我强迫与你,实在是拒绝不得。”
马钰眉头微皱,说道:“为什么?以你的身份难道还拒绝不得?”
朱标无奈的说道:“他的身份更特殊。”
马钰心中顿感不妙,追问道:“他什么身份?”
这时一旁的朱樉戏谑的道:“大哥的老师叫宋濂,你应该听过这个名字吧。”
“什么?”马钰直接从地上蹦了起来:
“宋濂?”
他脑海里情不自禁的浮出一张图片:
九头虫对奔波儿灞说:你去将唐僧师徒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