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维京 (第1/3页)
当海达路德邮轮缓缓驶离卑尔根的港口,将那片被七座山环抱的彩色城市甩在身后时,柳如烟感觉自己像是踏上了一场真正的、古老的维京远征。那枚维京长船的挂坠,在她胸前微微晃动,仿佛正感受着北海的召唤。
他们的挪威之旅,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更具探索性的阶段。邮轮不再仅仅是交通工具,它本身就是移动的风景观景台。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邮轮将沿着挪威那破碎而壮丽的西海岸线,一路向北,穿行于无数的峡湾、岛屿和渔村之间,最终抵达他们此行的目的地——位于北纬69度的特罗姆瑟。
这段航程,本身就是一场视觉的盛宴。他们每天都会在甲板上,裹着厚厚的毯子,喝着热咖啡,看着窗外流动的风景。他们看到了被誉为“挪威最美峡湾”的盖朗厄尔峡湾,看到了著名的“七姐妹”瀑布,还经过了风景如画的罗弗敦群岛。
邮轮会在一些重要的小镇短暂停留,他们会上岸进行短暂的观光,感受那些散落在峡湾深处、如同世外桃源般的挪威小镇的风情。
经过数天的航行,当邮轮终于跨越北纬66度33分,进入北极圈时,船上举行了一个小小的、充满趣味的“跨越北极圈”仪式。船长装扮成海神尼普顿的模样,用冰冷的海水,为每一个首次跨越北极圈的乘客,进行了一场“洗礼”。柳如烟被冰得尖叫起来,却又笑得无比开心。
而随着他们越来越向北,一个奇妙的现象出现了——太阳,再也不落下去了。即使是在午夜,天边依然挂着一轮昏黄的、如同黄昏般的太阳。他们第一次亲身体验到了极地的“午夜太阳”。
终于,在航行的第五天,邮轮缓缓驶入了特罗姆瑟的港口。
一踏上这座城市的土地,柳如烟立刻感觉到了一种与卑尔根截然不同的气质。这里的空气更加清冷、稀薄,天空呈现出一种极地特有的、清澈的蓝色。城市坐落在一个小岛上,四周被白雪皑皑的、尖锐的山峰和深蓝色的峡湾所环绕,显得孤寂、坚韧而又充满了现代感。
他们入住的酒店,位于港口旁,拥有一扇巨大的落地窗,正对着那座著名的、造型独特的特罗姆瑟大桥和对岸的北极大教堂。
他们的特罗姆瑟第一场直播,就在这间拥有无敌景观的房间里开启了。
为了适应北极圈内夏季凉爽的气候,他们的穿着依然以保暖的层次感为主。陆沉穿着一件黑色的冲锋衣,内搭一件彩色的挪威传统花纹毛衣,既实用又充满了北欧风情。柳如-烟则穿了一件白色的羽绒马甲,里面是一件条纹长袖T恤,头上戴着一顶红色的毛线帽,显得活泼而又温暖。
标题充满了对这座极地之都的探索欲——“永不落日的午夜阳光,北极圈的心跳!‘往后余生’挪威篇第二章,北极之门特罗姆瑟!”
【特罗姆瑟!终于到了!这里已经是北极圈内了啊!】
【午夜太阳!太神奇了!感觉时间都错乱了。】
【柳总的红色毛线帽好可爱!像雪地里的小精灵!】
【期待在特罗姆瑟的各种极地体验!哈士奇拉雪橇!出海看鲸鱼!】
陆沉对着镜头,脸上洋溢着一种来到世界尽头后的兴奋与宁静:“各位‘云游’的伙伴们,我们已经成功抵达北极圈内的最大城市——特罗姆瑟!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将和大家一起,在这片‘永不落日’的土地上,去体验极地独有的自然奇观,去探寻萨米人的古老文化,去感受这座‘北极之都’的现代与活力。”
他们的特罗姆瑟之旅,第一天,就从探索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和独特文化开始。
上午,他们步行穿过特罗姆瑟大桥,来到了对岸的那座被誉为“北极歌剧院”的北极大教堂(ArCtiC Cathedral)。
这座教堂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挪威北部的自然景观——冰川的裂缝和极光。11片巨大的、三角形的混凝土板,层层叠叠,构成了教堂的主体,像一座巨大的冰山,又像一架手风琴。教堂的东面,则是一整面巨大的、由彩色玻璃拼接而成的马赛克窗,描绘了基督复活的场景,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着绚丽而又神圣的光芒。
他们静静地坐在教堂里,感受着这座现代建筑与宗教氛围的完美结合。
“这座教堂,本身就是一件伟大的艺术品。”柳如-烟感慨道,“它用现代的设计语言,诠释了对神性的敬畏,也完美地融入了北极这片纯净而冷峻的环境。”
下午,他们回到了市中心,参观了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