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天下第一巡抚? (第3/3页)
,也能方便帅嘉谟去查案子。
苏泽三言两语之间,又帮着阁老们解决了一个难题。
李春芳说道:
“不过这兴修太湖水利的事情,还是由子霖你上疏比较好。”
接着李春芳又说道:
“内阁承你一个人情。”
听到这里,苏泽立刻答应下来。
内阁的人情,这可不是普通的人情。
李春芳当众说出来,这就是给了苏泽政治许诺了,其他阁臣没有反对,那就是内阁集体的人情。
这可不是某一位阁老的人情那么简单。
但是苏泽出完了主意,却没有立刻离开。
众阁老疑惑的看着他。
苏泽说道:
“诸位阁老,其实嘉湖的事情,是我大明财政积弊的问题,就算是处理了一个闵清,日后还是有这样的问题。”
张居正看向苏泽道:
“苏子霖有什么要说的?”
苏泽说道:
“我大明财政,冠冕堂皇的说永不加赋,田税确实收的很低。”
“但是地方上的亏空,固然有官吏贪污所导致的,可同样有很多地方的亏空,是维持地方官府正常开支,但是大明财政根本就没有给地方衙门财政空间,但是上有所命下官又要执行,最后地方官府衙门只有两条路。”
“要么巧立名目,向民间征收苛捐杂税,用来维持县衙运行。”
“要么就四处拆借,截留拖欠府库国库的银子。”
张居正微微点头,苏泽说的问题,其实他也是思考过。
实际上,所谓“永不加赋”的承诺,不仅仅是地方,朝廷也会经常打破。
比如成祖朱棣征讨草原,在“永不加赋”的祖制下,是通过大量发行宝钞,再加上超额发放盐引等手段筹措的军饷。
再比如说土木堡之后的京师保卫战期间,京师朝廷也用过助捐的手段,向京师的权贵富商捐钱,开了国子监捐生的先河。
所谓永不加赋,不加的只是正税。
嘉靖皇帝兴修三大殿,征收的木料钱和助捐钱,可都是向地方摊派的。
但是朝廷有办法合法的打破“永不加赋”的承诺,地方官府就只能用黑色灰色手段来筹款了。
朝廷和地方财政上的激烈矛盾,地方承担了大量的基层事务,却没有得到足够的财政,从明清到民国,甚至苏泽穿越前,这问题都没有解决过。
可给地方太多的财权,其后果苏泽穿越前也已经暴雷了。
地方官府短视的刷政绩行为,又会让财政体系在崩溃的路上一路狂奔,反正政绩都是现任官员的,债务都是继任者的。
如果真的给地方更多的财权,闵清这样的官员只会更多不会更少。
“一管就死,一放就乱”。
很显然,张居正也已经思考到了这个问题。
在其位谋其政,苏泽决定还是将这个难题交给张居正去操心。
但是他说道:
“诸位阁老,下官还是以为,在开征商税后,要给地方官府多留存一部分,最好商议一个确定的分成比例,这样地方也有征收商税的动力,也能利用本地商税来发展。”
“但府县一级也不能擅自花钱,重要的项目还要上报审批才行。”
张居正微微点头,也承认苏泽的办法稳妥。
山西商税已经进入筹备阶段,就等吏科班的人才到位,山西就要开始试点征收了。
也正如苏泽所说的那样,商税要征多少,地方和朝廷各自分多少,商税征收怎么考核,这些具体问题就是张居正要处理的了。
而苏泽也是提醒张居正,在厘清了《会计录》之后,接下来的财政改革也要给地方财政留有余量,这也是一个朝廷和地方官府博弈的过程。
这种博弈,并不是说地方官府可以给朝廷造反。
而是地方没钱,可以对朝廷的政策消极对抗,或者自动退出地方事务。
大明的基层官府,这近百年就是这么做的。
朝廷要做事,保证地方行政效率,也要让渡一部分权力给地方官府。
【叮!新主线任务完成!】
【所有内阁成员的关系达到亲密。】
【任务奖励:道具抽奖机会*1】